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九五四章 越狱

    马特·达蒙进入演艺圈的时间非常早,1988年他就在《现代灰姑娘》里面饰演了一个角色,不过这个角色戏份很少,而且只有一句台词。

    而真正让马特·达蒙开启好莱坞之旅的还得是他跟本·阿弗莱克一起编剧的《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成本很低,但是票房却高达两亿多美金,并在次年奥斯卡金像奖上足足获得了九项提名,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也是凭借在这部电影里面的精彩演出,马特·达蒙受到了斯皮尔伯格的关注,参演了《拯救大兵瑞恩》,这也是马特·达蒙第一次参演商业大制作。

    但事实上,在《火星救援》之前,马特·达蒙并没有展现出多少票房吸引力来,人们还是习惯地将他归为文艺片那一挂的,而他的片酬也不高,只比三线明星稍微高一点。

    所以,即便是最花钱的马特·达蒙,也没有花掉《火星救援》多少钱。

    斯皮尔伯格当然知道这一点,不过现在他跟吉米在进行商务洽谈,事关他能赚多少钱,所以他当然要把事情说的对自己更有利。

    当然,《盗梦空间》到底需要多少制作成本也不是他们两个在这里几句话就能定下来的,后面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内部公示,最终才能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你这也么说的话,这次《盗梦空间》要在演员上多花点钱了?男主角定下来么?”

    吉米摇头,“男主角还没有定下来。”

    斯皮尔伯格用两只手指点着桌面,沉吟道,“按照男主角这个设定,最好选一个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演员,这个年纪的演员……汤姆·克鲁斯你觉得怎么样?”

    吉米好奇道,“你为什么推荐汤姆·克鲁斯?”

    斯皮尔伯格笑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人气很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票房。”

    “人气高的演员很多,可不止他一个。”

    “除了人气高,他长得也帅,演技也过得去。”

    “除了身高不太高,确实没什么缺点。”吉米补充道。

    斯皮尔伯格点了点剧本:“我没看到剧本里面对主角的身高有要求。”

    吉米耸耸肩,“确实没有,不过我还是觉得奇怪,伱通常不会这么直接地推荐某个演员。”

    斯皮尔伯格忽然笑了起来,“确实还有其他原因,《少数派报告》的拍摄之前推迟,不过也即将要拍了。主角早已经定了是汤姆·克鲁斯,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谈下来。”

    吉米一下子就明白了,“你是想把《盗梦空间》跟《少数派报告》打包在一起去跟汤姆·克鲁斯谈,这样你们就能少花点钱了。”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作为《少数派报告》的道具指导,你们应该愿意促成这件事情吧。”

    没错,深空公司此次为《少数派报告》提供了道具指导服务。

    在《少数派报告》这部电影里面,会反映出2054年的日常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希望将一些优秀的工程技术、环境、打击犯罪、医学、健康、社会公益服务、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等领域的精英们请到一起,然后讨论2054年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不过这样做的话工作量太大,也比较麻烦,所以斯皮尔伯格直接就找了深空公司。

    在这次的道具设计以及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于东也是有参与的。

    虽然于东没有经历过真正的2054年,但是他看过电影《少数派报告》是,所以还是能够根据电影给出一些建议。等于是他直接将那些精英们讨论的结果给说出来了,省去了这个过程。

    “我只能说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但我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让你省钱而将男主角给确定下来。”

    “省钱只是顺便的事情,汤姆·克鲁斯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常适合《盗梦空间》。”

    吉米点点头,他觉得斯皮尔伯格说的有些道理,汤姆·克鲁斯的票房号召力自然是不用说的。

    “我会跟于东说这个事情的。”吉米笑着往后靠了靠,摆出一种轻松的姿势,“不过你最近也太忙了,《侏罗纪公园3》跟《人工智能》才刚上映,过段时间《兄弟连》也要播出,你就要开始搞《少数派报告了》,《黑衣人2》你又是制作人。还有变形金刚系列,也要花费你不少心思。”

    斯皮尔伯格笑眯眯地说道,“所以,你知道跟你坐了一下午,对我来说损失多少了吧?”

    ……

    结束了华盛顿之行后,于东他们前往了下一站普林斯顿市。

    普林斯顿是第一个推荐了中国文学丛书作品的大学,也是从他们学校之后,美国其他学校才陆续将《慌乱的指头》、《向西》等作品列入推荐书目当中的。

    除此之外,乔伊斯·奥茨跟菲利普·罗斯都是普林斯顿的人,前者是学校的教授,后者是学校的住校作家。

    于情于理,作家团也是要去一趟普林斯顿大学的。

    作家团这次去普林斯顿的行程跟在哥伦比亚大学稍有不同,多了一项签售,在交流会结束之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们这些作家举办一次读者见面会,主要是为了给读者们签签名,这样也能跟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接触。

    而于东这次过去还有些私事要做,他的岳祖父程明德几十年前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读过博士,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所以普林斯顿大学也算是程明德的母校。

    程明德这么多年都没有回过普林斯顿,当他得知于东这次要到普林斯顿,希望于东能够代自己跟母校问个好,并向母校捐献五万元人民币。

    这些钱都是程明德自己攒下来的,之前程明德夫妇就给浙江大学捐过五万块钱,他们老俩口每月收入还算可观,平时又没什么花费,所以才能攒这么些钱。

    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后,于东将捐钱,而且这笔钱还是于东亲手送来的,校方非常高兴。

    普林斯顿大学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一所私立大学,他们对捐赠这件事情非常看重。

    虽然他们学校是私立学校,但是学费非常低,奖学金又很高,学生们的负担相对较轻,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学校大量接受校友的捐赠。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还取消了需要“资格审核”的本科学生贷款,而年度捐赠为获得贷款的学生们提供百分之九十五的奖学金以及所有财政援助资金,目标是使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无债务毕业,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获得四万美金以上的金融援助。

    而且普林斯顿大学还成立了一间普林斯顿大学投资公司,他们会对每年接收的捐赠资金进行投资运营,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平均年度回报率超过了百分之十二。

    这些吸金政策使普林斯顿大学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可以作出反应,顺应时势地增强某方面的科研力度。钱未必能让一个学校发展起来,但钱绝对是一个学校发展起来的必要条件。

    钱是一方面,另外,校方也认为在接受捐赠的时候,捐赠者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会有很强的延续性和责任感。

    将五万块钱人民币交给校方之后,于东又提出,将会以他们夫妻的名义捐五十万美金给学校。

    于东之所以捐这五十万美金,不仅仅是因为有岳祖父程明德这层关系,还因为他想拉拢普林斯顿大学。

    在大量推荐中国文学作品之前,普林斯顿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从六十年代方闻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之后,就一直积极推动中国书法的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普林斯顿也成为美国研究中国书法的重镇。

    虽然学术研究跟推广不同,但是学术研究是推广的基础之一,于东愿意跟普林斯顿打好关系。

    于东还向普林斯顿校方说明,希望他捐献的这五十万美金能够用于中国书法研究。

    普林斯顿在接受捐赠的时候,是非常鼓励捐赠者主动提出捐款所用的,所以听到于东提出建议,他们立马就答应了。

    除了于东他们个人捐款之外,深空公司也捐向普林斯顿捐献了两万本图书,这些图书里面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理工科的书籍,另外百分之八十都是文学类书籍,而且过半都是中国作家的。

    于东跟校方谈好了捐赠事宜之后,就前往了英语系的办公处。

    普林斯顿的写作中心跟英语系的办公地点是在一起的,乔伊斯·奥茨跟菲利普·罗斯也都在这里办公,只不过菲利普·罗斯不用教课,平时相对自由,不怎么出现在这里,他甚至不怎么出现在校园里面。

    于东到地方的时候,王晓波正在跟英语系的系主任利亚姆·海顿聊天。

    王晓波他们跟利亚姆·海顿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之前他们来普利斯顿的时候就见过。

    利亚姆·海顿后面还站着一个年轻人,于东起初没有注意,不过走近了,跟那个年轻小伙子对了一眼之后,于东顿时愣住了,这个人很面熟。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这不是《越狱》的主角米勒么?

    他怎么在这里?

    随后于东又想到,《越狱》这会儿还没有播呢,米勒也没有出名,或许,米勒现在还在上学?

    米勒的长相很难猜测年纪,说他二十出头没问题,说他三十岁也不是不行。

    而米勒看到于东的时候,双眼透露出一丝惊喜和期待。

    利亚姆·海顿见到于东也很高兴,他用力地跟于东握握手,“好久不见,YU,听到你们要过来之后,我可是兴奋得整夜都睡不着觉。”

    于东笑了笑,利亚姆·海顿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之前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李利亚姆·海顿就表现得非常热络了。

    “你应该是想到能跟王晓波他们打牌,所以兴奋得睡不着觉吧?”

    “嘿嘿,打牌只是次要的。”

    利亚姆·海顿除了热情之外,还特别喜欢打牌,所以他才能跟王晓波他们这些人迅速混到一起。

    按照他们这次的行程,中间是可以休息一天半的,他们可以选择留在新泽西休息,也可以选择去下一站宾夕法尼亚休息,最后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新泽西。

    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天大家旅途劳累,也不希望再跑,想着在普林斯顿休息好了再出发,另一方面余桦他们也想留在普林斯顿跟利亚姆·海顿他们打牌。

    普林斯顿除了利亚姆·海顿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牌友。

    寒暄了几句之后,于东有意无意地看了利亚姆·海顿后面的米勒,利亚姆·海顿也注意到于东的眼神,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温特沃斯·米勒,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毕业好几年了,这次碰巧回来看看。”

    “不是碰巧,我是知道YU先生他们要来,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米勒的耿直倒让于东有些意外,他笑着问道,“米勒也是英语系的?”

    利亚姆·海顿点点头,“他是英国文学的,也是我的学生。”

    “现在在从事英国文学相关的行业么?”

    “其实我现在在洛杉矶,希望能够从事表演行业,不过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机会。”

    米勒的回答在于东的意料当中,一旁的王晓波倒是挺意外的。

    像米勒现在的情况就有点像这两年出现的“横漂”,随着国内的娱乐圈越来越红火,演员的薪资越来越高,很多人就跑到横店去,想着能够成为演员,一夜暴富。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戏剧专业的,而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普通人。

    “洛杉矶漂”要比“横漂”早多了,走在洛杉矶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可能就是怀揣着演戏梦想的年轻人。

    但像米勒这样,从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跑到洛杉矶当“落漂”,还是非常少见的。

    就像是在中国,一个燕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跑到横店跑龙套,也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