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九七章 交易

    1983年的春节,来的温情而又凛冽。

    无论是国家还是校园,在这个年代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

    两个凡是先生彻底隐退了,新履职的赵先生正式走马上任,同时也开启了对非洲国家的一系列国事访问。

    而在这个时间段,京城大学的物理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就在春节之前,京城大学的副校长,著名物理学家王竹奚先生逝世了!

    沈光林还是他的半个学生,王先生所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等书沈光林都有好好拜读。

    可惜了,王先生才72岁,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还很年轻。

    但时光总是向前发展的,悲春伤秋不是沈光林的风格。

    最近事情也是太多了,这个春节沈光林都没有过的很好,连累李蓉都跟着他愁眉苦脸东奔西跑。

    不过,她倒是累并快乐着,就像参加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新产品下线的时候她还客串的迎宾服务员。

    创业艰难,所有人都要有自己的位置不是。

    人家可是贤内助。

    这个年代,想做点自己的事业而不考虑以后的困难是长久不了的。

    明年又是很关键的一年,沈光林也要想清楚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干点什么。

    1983年可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年份,很多嘚瑟一点的人都被打靶了,低调隐忍方能平安着陆。

    但是,他沈某人在津门的事业正处在上升期,估计还真的低调不了。

    不光他沈某人,国内有很多大佬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原始积累,在沈光林做着电器厂的同是,距他们10公里不到的一个村子也在筹备着电器厂,甚至还打算建钣金厂,钢管厂,村长姓于,叫于作敏。

    不过这些事情沈光林并不知道,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有关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现在,电冰箱确实是制造出来了,销售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毕竟现在还是卖方市场,自己只要不去配比那些工业票进行捆绑销售,想把这点产品销售出去应该不是太难。

    接下来的难点在于怎么获得去获得足够的原材料。

    生产电器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钢材,这个年代塑料的成份还很少,化工产业跟不上。

    而怎么去获得足够多的钢材呢,这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不光生产电器,就是搞房地产也是需要大量钢材的,而且需要的越来越多。

    私人建设炼钢厂,没那么必要。

    一直用外汇来买钢材,脑子秀逗了吗。

    总不可能靠着沈光林讲课赚取外汇来养活这个公司吧。

    那创业还有什么劲?

    当然,赚取外汇确实也很重要,只有赚取的外汇多了,企业的地位才会上升,也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

    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赚钱,哪里来的社会地位,即使有,也根本不稳固,如同于作敏,最后锒铛入狱而已。

    赚取外汇,那就得考虑出口的问题,而想要出口,就得明白敌我优势在哪里。

    技术出口是当然要走的一条路,沈光林的实验室正在走,而且走的很稳。

    但是把科研成果转让出去换取外汇,沈光林又有些舍不得,但是去合资建厂似乎又回归原点了,足球烯实验室还没有建成呢,再说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去跟投。

    那要想赚取外汇就只能重点考虑服务出口了,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劳务出口。

    在2000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都是出口的大头。

    而在所有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哪些是比较赚钱的,哪些是能够长期发展的,还是要费点心思,但是沈光林心里有底,毕竟他知道未来的走势。

    宏海,比亚的都是超大型的电子代工厂,到了2020年一样活得很滋润。

    但是很多代加工厂,比如生产服装和鞋子的工厂已经倒闭了,就连抖音上到处都是“我是代加工厂的老板娘,今年我们挤压了太多库存冰丝凉凉内裤”。

    现阶段做点服装代加工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哪怕是从香江转一道手都能赚不少钱。

    再过个七八年,华夏就要被制造,到时候中外贸易大部分都要转道香江,现在建立好渠道,将来不抓瞎,还能抓住机遇。

    以前,国家在规划重工业生产基地的时候,总是会配套一些纺织之类的轻工业。

    不是为了别的,就为了能够方便员工们组织家庭,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

    沈光林由此想到,既然已经在津门建设了电器工厂,将来肯定还会大量的招人,那是不是也可以建设一些服装或者纺织或者玩具制造厂呢。

    多招收一些年轻的漂亮的小姐姐,也便于吸引人才。

    沈光林小时候最喜欢玩乐高了,如果他现在开一条产线制造乐高积木,能够卖的出去吗?

    肯定不能,专利都能卡死他。

    但是他可以帮助别人代工生产各类玩具啊,只要人工成本足够低,那利润空间一样会很不错。

    生在华夏,市场广大,而且人口红利可以吃好多年。

    这样一想的话,思路顿时就开阔多了。

    电器制造确实是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而且电器的品类也可以逐渐增加上来。

    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这些产品还是很有市场的,可以继续投资搞建设,一点都不会亏。

    只是,这样搞的话就会跟在深城建设的那个电器工厂的产品线有了冲突。

    虽然那边的工厂也已经改名字叫做“长城电器”了,但毕竟没有直接隶属关系,估计将来不好协调的事情也会有很多。

    要不,还是做一下分工吧,人不能干一头看一头。

    深城那边只做代工或者只生产零配件会怎么样?

    在津门这里再组合成产品对外销售,这样路是不是更宽一些?

    这是个好思路!

    那边可以建设的零配件工厂也有很多,比如冰箱和空调压缩机的生产线,氟利昂的生产线,电视机显像管的生产线,还可以建设电视屏幕的生产线,甚至包括后世的液晶屏,触摸屏,都是可以在那边搞生产的嘛。

    至于产品研发,这个可以放在京城或者放在津门,这里学术氛围浓厚,也容易挖掘到足够的高技术人才。

    深城处在南粤,那边思想更活跃一些,商业氛围也更浓一些,组织原材料估计也会方便不少。

    其实,只要品质过得去,技术含量也还行,现在阶段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愁卖的。

    无论谁来买咱都卖,没钱的话还可以用原材料抵,只是不赊欠而已,不然又是一笔糊涂账。

    但是,电器厂当下面临的困难就需要立刻解决了。

    因为他们终于“断粮”了。

    原材料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元宵还没过,各单位刚刚正式上班,沈光林就跑到津门约见到了津门钢铁厂的厂长。

    现在还是政企不分的年代,津门钢铁厂的厂长可是厅局级的,位高而权重。

    这些公司与其说是企业,其实跟政府也是差不多的,虽然只是管了钢铁生产的一亩三分地,但是说话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而且,现在的钢铁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火爆了,用于双规中的“民间轨”已经有些供不应求了,甚至还挤占了计划内的产量。

    他们还有二十年的好日子,在那之后才会转入产能过剩期。

    津门钢铁厂的厂长不要太牛哦,动不动就可以平调到市政府担任要职。

    在政企不分的年代,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比如泰源钢铁厂的厂长们,有多少人转入政坛做了高官。

    而且,即使是在政企分离之后,航天公司的老总不也到地方做了省委一把手么。

    现在,津门钢铁厂的厂长就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如果焦化厂不是被当做包袱甩掉了,还有些愧疚和香火情;如果沈光林不是京城大学的教授,他十有是不会见沈光林的。

    厂长姓杜,三十年代生人,现在正是年富力强。

    不过,毕竟是做领导的,沈光林想见他一面很难,但是见面之后却颇为热情,反倒是让沈光林有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无论说话的语气,表情,还是握手的动作,都是恰如其分。

    可能,这就是领导的水平了,能够做到这个样子,是经受了多少磨炼才有的功力。

    互相商业吹捧完毕,下面开始说正事。

    “我们长城电器厂想向你们购买钢材。”沈光林没有绕弯子,大家时间都很紧张,唠闲嗑委实没有必要,这里不行沈光林就准备去唐山了。

    “不是已经给你们供货了吗,你们再需要的时候直接找销售科就可以了,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外的产品出售,随行就市就行。”

    厂长看了沈光林一眼,没有直接拒绝,毕竟还是有点香火情的,不过他也纳闷,怎么不是外商那些个企业主来谈。

    “我想要的是你们计划内生产的钢材,价格和产量都要稳定,如果只是要一批临时货源的话,那没有实际意义,我们也不能实现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呀,我听说你们有外汇”

    果然是这样的!

    就知道打劳资外汇的主意。

    但是,如果用外汇购买原材料的话,即使计算进去汇率差,迟早也会把公司拖垮了去的。

    沈光林摇头,“我们的外汇是有别的用处的,我们还要购买进口的生产线,而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因此需要用人民币来做结算,长期使用外汇是不可能的。”

    “那就有点难办了,我们每年的生产任务都是有计划的,即使要增加也是要上会讨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公仆,并不能在厂里实现一言堂,还是有不少人在挑战我的社会地位。因此,有些时候,事情没有那么好办”

    领导讲话就是有艺术,让你听不到是拒绝还是同意,总之就是一切都根据事情的发展情况来。

    不过,这个话题他肯继续下去,就说明话题还有的聊。

    “我们长城电器厂毕竟拥有20的政府股份,也算体制内的公司,安排生产计划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吧。”沈光林还没找政府帮过忙呢,不过现在是急活,就怕他们也帮不上。

    “这个嘛,政府不包管企业,这是中央的指示精神,市场要交给市场。你们有难处我也能理解,让我通盘考虑一下吧。”

    杜厂长还是说着模棱两可的话。

    接下来两个人就不再谈论具体的业务了,反而聊起了家常。

    而且,杜厂长的时间也不再宝贵了,他还煞有件事的泡起了茶,虽然手法笨拙,但是茶叶不错,很香。

    “听说沈教授还是外国大学的教授是吗,真给咱们华夏人争光啊,我女儿今年读大二,一直想去国外留学,却一直没有机会。”杜厂长感叹人生的艰难,做父母的不易。

    “她想去哪里,我这里倒是有些学校可以帮忙推荐一下的,英国和扶桑或者新家坡的都行,有些我还是挺熟的。”

    这是沈光林的优势,他觉得,这位杜厂长应该是有求于自己。

    “扶桑就挺好的,经济发达,距离津门也近,想回家也方便。可惜她的学习成绩倒是不错,但是咱们留学的名额实在太少了,真想自费的话我们这种贫困家庭也负担不起。”

    这就简单了。

    沈光林立刻就明白了老杜说这些话的意思,这个事情在他这里真的不难解决,一点都不难。

    “巧了,我是京都大学的客座教授,京都大学还行不?那边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有全额奖学金的,要不,我帮你问问?”

    “哎呀,太感激了!京都大学太行了!我这边也加快一下进度,争取早日上会,不会耽误了咱们生产。”

    宾主尽欢。

    杜厂长举起杯子,以茶代酒,跟沈光林碰了一下。

    中午也没有留饭。

    下午,沈光林打电话给杜厂长,就是这么巧,京都大学刚好有这样的名额,甚至,他们的邀请函已经发出了。

    晚上,一车车钢材拉进了长城电器。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