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在李靖的徒弟中,唯有苏定方完美继承了李靖的衣钵。

    苏定方何许人也?他是保卫家乡、先登陷阵的少年豪杰,是开疆拓土、老当益壮的一代名将;他是征战突厥,开疆拓土的前锋,亦是唐高宗朝中杰出统帅;他是窦建德、刘黑闼旧部,天下安定后,又成为拱卫国土、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他在演义中是受人唾骂的大反派,可以说是被后世通俗小说、评书和戏剧歪曲形象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之一。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又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这就是大唐军魂!

    作为后世子孙,仰慕盛唐之雄霸气魄、扫荡,又怎能、怎敢不对苏定方“三生有幸”?

    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贵……这些才是智勇双全的真正名将!

    而且苏定方最为难得一点的是他的忠义,当军神李靖功高震主,伸受李世民的忌惮。

    为了避嫌,李靖卸去官职、交割军权,深居简出游离于中枢之外。作为李靖最得力的心腹爱将,苏定方自然跟着吃瓜落,受到排挤是必然的。

    可是任谁都看得明白,皇帝忌惮的只是李靖的军功,却不会真的对李靖怎么样。苏定方只需转投阵营,便立即能得到陛下的重用。

    可他偏偏死心眼儿,就认准了李靖,搞得李靖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否则,贞观四年便已是左武候中郎将的苏定方,这么多年来何以只是转任右卫中郎将,却未曾高升半步?

    直到李靖仙逝,唐朝进入高宗时期,苏定方才再次受到中用。

    苏定方的忠义也是李恪最为看着的,这一世李恪与苏定方相较于微末,并对他有知遇之恩,相信对方会至死不渝的追随自己。

    有其师必有其徒,李靖培养出了名将苏定方,而苏定方也培养出了名将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人,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

    历史上,这位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此人非但身兼礼部尚书和右卫大将军这文武官职当中的一等显要,更威震西域大破突厥,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

    最厉害的当属这人识人用人的眼光……

    明末彭孙贻说行俭知人善行,雅量藻鉴,凡所赏技皆为名将。

    何有此言呢?

    宰相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看不上这几位“做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做大事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恐怕难有善终。”

    事实正如他所料。

    而他所亲自举荐引进的副将,例如程务挺、张虔曰助、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成为当世名将,加上被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将军的,足有几十人……

    这眼光,简直跟穿越者有的一拼!

    据说,裴行俭之所以能有如此识人之明,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历法五行面相之术,不仅能识人,且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往往旗开得胜,无往而不利……

    有唐一朝,裴行俭亦是名将中的名将!

    唐德宗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及至宋徽宗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裴行俭亦位列其中。

    李靖、苏定方、裴行俭这师徒三人都是大唐难得的绝世名将,也算是为大唐创造出又一段佳话吧!

    ━┉…&bsp&bsp●━━……━━●&bsp&bsp…

    当苏定方被认命为新军副将的消息传入东宫,李承乾不由得勃然大怒,两只血红的眼珠子恶狠狠瞪着四周,仿佛等待择人而噬的猛兽,让太子府上下无不小心翼翼,心惊胆战。

    李恪举荐的苏定方先是入主千牛卫,紧接着又被认命为新军副将,而他自己推荐的赵节却被李世民直接无视,奏章也毫无音讯,这如何能让身为太子的他顺心呢?他可是太子啊,大唐未来的皇帝,自己推荐的人怎么就比不上李恪一个王爷推荐的人呢?

    所以,东宫众官员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他不是对身边少师李刚的授课不满,就是对少傅张玄素平时生活上的规劝冷言冷语的耻笑。即使这样他还发泄不了自己心中不满,要不是长孙无忌及时的制止他,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相比于李承乾的暴怒,李泰对这件事情却淡定得多。

    李泰本身就不喜欢武略之事,对军队的事情就更加不感兴趣。

    只是他妒忌李恪在李世民面前受宠,看到他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才会跟在李恪身后上书举荐程名振。

    其实,在他的心里认真做学问,得到李世民的夸奖才是最根本的,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太子之位的争夺不能靠武力,而是靠才学,谁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谁就有可能夺得太子之位。

    李泰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李恪的惊世才学,无论是《侠客行》、《春晓》、《将近酒》、《满江红·怒发冲冠》、《破阵子》《青玉案·除夕》……那一首不是流芳百世的经典诗词,李恪也凭此博得“诗词圣手”、“大唐第一才子”的称号,这些都是让李泰感到深深的忌惮。

    但是,他没有注意到,他和李恪得不同之处。他是嫡子,是皇后所生,而李恪不是嫡出,还有就是他是隋炀帝外孙的身份,注定不可能和李泰一样靠才学夺得太子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