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一章征调胡骑

    不得不承认,这些能臣名士,在谏言劝导方面,真的是十分擅长。各种引经据典,描绘宏图。

    经过苏则的一番描述,张瑞对万里之外一无所知的区域,现在就只剩下了一个印象。

    贵霜人口上千万,庞大而又富庶,却虚弱不堪,军力废弛。

    这就像是当世的大清,软弱无能的庞大帝国,拥有大量财富,却没有强大的军力。

    只要对着房门踹上一脚,这虚弱的帝国就会轰然倒塌,向孟朝跪地称臣,进献天量的财富。

    一千三百多万人口,比关西人口总数还要多。

    历史上赤壁之战时,中原在册人口仅六百万。晋朝统一全国时,人口也才一千七百万。

    有这一千三百万人纳贡奉献。孟朝的综合实力,就几乎等同于额外增加了一份历史上晋朝的实力。

    说张瑞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袁督师的三年平辽,也是珠玉在前。也是对着崇祯皇帝各种描绘宏图,各种鼓气诱导。结果一路平辽平到了北京城下。

    这方面,张瑞也没有比崇祯皇帝强到那里去。

    万里外西域的情况,对张瑞而言完全笼罩着一片黑幕。历史外挂失效,只能任由这些官员去描述一个他们想展现的印象。

    张瑞注视着苏则,郑重的说道:“军国大事,并非儿戏,两万四千余将士全系于卿一身。卿可想好了,有必胜把握,能率领这两万士卒,立不世之功?”

    苏则重重的点头,说道:“陛下,安西数万将士官吏,励精图治,夙兴夜寐,就只为能一战大败贵霜。只要契机到达,必执其君问罪御前。去其帝号,立其藩辅。”

    出师的大义已经确定了,而且威严堂皇,无任何人能够质疑。

    贵霜国王,不奉中(和谐)国为主。且僭越尊位,妄称天子。

    诸夏大军征讨不臣,去其帝号,师出有名。

    这是中原大一统王朝独有的骄傲。任何朝代,在中原周边敢妄自称帝的国家,无论安南、朝鲜,还是交趾、西域,都要被征讨。这些国家也已经习惯了国王登基,需要受中原天子册封。

    所以大军出征,不会有任何百姓、军人感觉有失道义。

    见苏则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张瑞也没什么可干预的了。官员职责在此,胜则升迁受赏,败了也要有承担后果的准备。

    张瑞说道:“既然万事俱备,那朕便不给卿多增加负担。只是朕颇为好奇,卿所言契机究竟是什么?”

    苏则见陛下已经默许安西都护府对贵霜宣战,全权负责对贵霜的大规模战事,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下来,语气轻松的说道:“贵霜国王胡毗色伽二世于光和六年(183年)登基,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聩国王。其在任期间,贵霜衰败迹象明显。贵霜所羁縻的康居、大宛等相继宣布独立。臣听闻在其统治西部,呼罗珊、花剌子模亦脱离贵霜统治。”

    “贵霜国力、民心等都在持续下降,而在国王胡毗色伽二世去世之时(公元199年去世,也就是今年),便是贵霜国力、军力、人心、组织能力降到最低之时。”

    “胡毗色伽二世,从前年开始就身染重病,命不久矣,在西域已经众所周知。西域西部除康居、大宛之外,其他小国都在整兵备战,打算趁胡毗色伽二世去世之时,脱离贵霜统治。”

    张瑞目露惊讶,看向苏则,问道:“莫非卿打算统合西域各国?”

    苏则笑着点头,说道:“此次征贵霜,臣打算率两万大军出征,再征调乌桓、车师、高昌、且末等十国军队,共计三万胡骑随军征战。”

    被苏则笑容传染,张瑞也面带笑意。在史书上经常看到的胡骑,终于在孟朝也出现了。

    大一统王朝征伐四方,经常会征调胡骑从军助战。这就是自带干粮的仆从军啊。

    考虑到贵霜信仰佛教,且入主了印度地区。两个最能削弱战斗力的因素,贵霜全占了。这导致历史上,贵霜出动七万大军,却被班超一千人给打的跪地请降。

    那孟朝出动两万精锐步骑,再加上三万胡骑相助,共计五万大军,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大军战力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昏聩的贵霜国王去世,国内局势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动荡,军事调动不畅,纵然贵霜国内有五十万大军,能及时调到前线作战的军队,可能也不及五万。

    这种情况下,占据绝对优势的孟朝大军能够打出摧枯拉朽的战绩,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打进贵霜国都。

    说不定孟朝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贵霜还没定下究竟哪个王子继承王位。

    退一步而言,就算新任国王已经登基。苏则也可以将其罢黜,扶持另一位主动臣服,愿意作孟朝藩臣的王子登基。

    想到孟朝刚建立,就有可能征服四大帝国中的另一个,设立其为藩臣,年年收取岁贡。

    张瑞的心情颇为激动,对苏则说道:“朕会下令凉州布政使将敦煌、张掖、酒泉一带府库存粮送往安西,使卿无后勤之忧。另外朕再派遣两员良将,助卿一臂之力。”

    孟朝大军中良将云集,往日里都在中原参与群雄逐鹿,一统山河。

    苏则完全不敢奢望能从朝廷手中要几位良将相助。如今朝廷稳固,是时候将骁勇良将调往边疆,主管一方了。

    有当世名将相助,苏则对大败贵霜,将更有把握,因而关切的问道:“不知陛下欲将何人调往安西?”

    苏则最希望的两名将领当然是帝国双壁,羊承、诸葛亮既年轻,又有才华。到了安西方便指挥,又不会与自己争权。

    只可惜,这两人一个去了江南水泽,一个去了辽东雪原。

    看着苏则紧张而又关切的表情,张瑞一笑,能体谅他的难处,因而没有派资历太老的将军。说道:“左骁卫右将军长孙素。”

    长孙素是上一届的武考状元,无论骑射武艺,还是剽悍骁勇都为当界之最。与诸葛亮相比,唯一的差距在于长孙素幼时贫困,未能入读长安学宫,接受兵家学院系统性的军事熏陶。

    但即便如此,其在军旅中亦屡建功勋,能征善战,闻名军中。虽不及武庙十哲,但也是韩擒虎、尉迟恭一级的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