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9章 孔孟不复,社稷将倾

    江南不稳啊!

    麻烦大了!

    太子朱厚照沉思许久,最终归为一声叹息。

    这事,可不要谨慎处置怎地?

    那知县徐黼的奏疏,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稍微深思,便可发现其中的端倪。

    诸多学子!

    那万千百姓闹事,是诸多学子带的头!

    这,只是华亭一地。

    华亭的学子民怨沸腾,是不是也代表着整个江南的诸多学子都有异心呢?

    若如此的话,但凡华亭的事情处置不当,整个江南就会出大问题。

    因为其他地方的诸多学子都在等着看呢,都在观望呢。

    “刘师傅以为,此事当如何?”朱厚照问。

    “这……”

    刘健也是一阵犹豫:“殿下,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较,或可叫六部九卿前来商议。”

    朱厚照想了想,也只得点头。

    不多时,六部九卿被召至内阁,一番简单的商议……屁也没商议出来。

    怎么办?

    没办法!

    仅仅是华亭县一地便有近千的学子以及数万百姓,口口声声说朝廷出了奸佞,上天才会降下灾难。

    按照这个思路,若是不将繁昌侯宁远给拿下,此一番的民怨怕是无法平息。

    只是……能动繁昌侯宁远吗?

    对此,无论是刘健还是六部九卿皆选择了缄默。

    不能说的,得罪人啊!

    那怎么办呢?

    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要做,具体如何,交由太子殿下自己衡量吧。

    眼看着面对此问题,六部九卿都在扯皮,朱厚照也是无奈,也就只好独自返回东宫,左右烦闷,喝起了闷酒。

    似是有些醉意,他望向一侧:“刘伴伴,你说说,这事,本宫应如何?”

    旁边,大太监刘瑾眼睛眨了眨,低声道:“殿下,或可寻个罪名,先行扣下去,解决眼前事端再说,日后,无论是耀升怎地,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

    朱厚照不禁瞪眼,定定的看着刘瑾。

    “殿下,咱自是知晓您与繁昌侯情同兄弟,可这事……想来您也知道,其背后的操手,可不仅仅是那江南的诸多学子啊!”刘瑾忙是解释。

    “嗯……知道。”

    朱厚照点头,又是一阵厌烦。

    他如何不知道解决事情的关键?

    先给老宁扣个帽子,削去其官职、爵位。

    如此也就可以平息那江南无数学子的怒火了,顺带着,万千百姓口中的奸佞也得以“铲除”,也就不会再借此闹事了。

    可以说,只要他这边稍稍责罚老宁一下下,这事,估摸着也就不成事了。

    只是……

    “只是老宁会很失望啊……”

    朱厚照喃喃着,眼眶通红,已是泪目。

    对于宁远历来做的事情,他很清楚,那可是为了这大明江山着想!

    科举改制,有利于大明各地的治理,有利于朝堂,好处太多了。

    可就是这样的大好事,却是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

    说不好听些,此事的背后,极可能是满朝文武在推动。

    连带着这偌大朝堂都在搞老宁,那老宁……可又有个好?

    “此事勿要再提!”

    沉思片刻,朱厚照直接道:“传告下去,各地知县、知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赋税,另,凡有学子带头闹事者,削其功名,其后三代不可科举!”

    很快,一份圣旨,经由内阁,传了下去。

    对于其中的内容,非但是内阁与六部九卿,文武百官皆心知肚明,却是什么都没说。

    不多时,华亭县。

    知县徐黼收到了圣旨,整个人却是一阵彷徨。

    减免百姓们的赋税?

    限制闹事的学子?

    这……有点难啊!

    减免赋税,其用意在于减缓受灾百姓们的损失。

    你受灾了,朝廷体恤你,你再闹事,还说得过去吗?

    此一点倒是可以理解,只是,利用所谓的后三代不可科举……怕是行不通啊!

    那些人敢如此闹事,怕你这个?

    只是,朝廷那边既然如此下旨了,他这边自也就只能遵从了。

    很快,一份告知传遍了整个县。

    得知消息后,万千聚集县衙跟前的百姓面面相觑,旋即悄然无声的退去了。

    朝廷那边减免赋税,已是最大的恩惠了,若再闹下去,怕不是等同于造反了。

    街头之上,人数越来越少,不足半日,仅剩下数百儒衫子弟站在淅沥沥的小雨之中。

    闹事的势头已去!

    最起码,寻常的老农、百姓不敢再闹了!

    “呼……”

    知县徐黼长出了口气:“好险,好险啊,只希望接下来别闹什么乱子了!”

    不多久,天色暗淡下来,聚集在县衙跟前的诸多学子也都先后离开,累计了数日的压力,终于退去。

    “好,很好!”

    酒楼间,得知消息的弘治皇帝不住点头。

    太子处置此事的法子,极好啊!

    直接是将闹事的主体给区分开来!

    百姓们缘何闹事?

    受了水灾,劳碌大半年没了收成。

    于是,在一些个学子的鼓动之下,这些人才会联合闹事。

    现在呢?

    朝廷下旨,减免了受灾百姓的赋税,那这一批百姓便不敢轻易继续闹事了。

    而没了这些人闹事,所剩下的,便只有那万千学子了。

    这些人,可又能闹出怎样庞大的阵势?

    “太子,长大了啊!”弘治皇帝感慨着,眼中多了一抹欣慰。

    这处置法子,比他想象中更好。

    “殿下英明。”旁边,宁远却是笑了。

    他很清楚,如果太子殿下那边将矛盾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这事……更容易解决。

    因为,可能包括那满朝文武在内的万千学子,真正矛头的指向,是他宁远。

    只要惩治了他宁远,便屁事都没有了。

    可太子殿下那边选择了忽视此事,反而自普通百姓与万千学子入手,精准的掌控了此二者的矛盾,继而分化。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所在,也就只剩下那诸多学子了。

    华亭县内,不过千余学子,这些人,又能闹出怎样的阵仗呢?

    “孔孟不复,社稷将倾!”

    就在当日,数千人走上了街头,一个个皆是手持长条横幅,一路游街,声震四方!

    非止如此,在这众人的前方,还有数人抬着一个雕像,视死如归般,铿锵向前。

    那雕像……赫然是儒家大圣人——孔子!

    “这下坏菜了……”

    弘治皇帝见状,暗抽一口凉气。

    这群读书人是要……哭庙?

    将孔圣人都给搬出来了,一路游街,这……何人敢阻?

    要知道,这普天下之下的诸多大员,包括诸多地方官,那可都是圣人门徒啊!

    若敢阻拦,那便是对圣人的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