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8章 使其暴毙于风雪耶

    宁远很清楚。

    这诸多佃农前来京城告御状,索要一个公平,其最大的根本,是在背后有着推手。

    这些推手凭借佃农的力量,施压给朝廷,继而逼着朝廷取消黄土制。

    只有交趾那边取消了黄土制,诸多乡绅才会老实下来。

    而一旦确定了黄土制的错误性,朝廷这边严格限制的诸多行令,也会逐渐失效。

    诸多推手,为什么敢这么干呢?

    因为朝廷的百官之中,有着许多和他们利益相同之人,这些大员,会帮着诸多佃农说话。

    有恃无恐!

    那么,要破此局,最大的关键便在于,如何将解决第一波闹事的蔚县佃农,再顺着这条线,杀一条大鱼,震慑其余闹事者。

    令宁远没想到是,第一个起来闹事的,竟然是藩王庆成王。

    后世人在总结大明灭亡的原因之时,多有两点无法规避,且认同度极高。

    其一,土地兼并。

    其二,被宗藩给拖死的。

    文皇帝朱棣靖难之后,为了限制宗藩的兵权,不断的削藩,与此同时,为了安抚四方宗藩,也保留了极好的供养条件。

    也就是说,由朝廷出钱,养活所有的宗藩。

    一开始倒也还好,可随着权利被限制,四方的宗藩可能太过有限,衣食无忧,那做什么呢?

    生孩子。

    就如万历之时,宗藩人口达到了十五万余,每年朝廷要给这些宗藩支付数百万两银子的俸禄,占据了朝廷总支出了的三分之一。

    被朝廷养着也就算了,这些宗藩还坐拥大量的土地,还不用交税。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人就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虫子。

    宁远早就想着削藩事宜了,但先前因为条件不足,也就只能按捺着。

    而今,土地兼并问题解决了,还没等他做好准备,这庆成王就送上门了。

    要说这大明谁最能生孩子,非这庆成王莫属。

    传言之中,庆成王妻妾无数,一生,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女儿无数,在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之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当下,既然送上来了,也就别怪他宁远不客气了。

    “释放所有佃农,撤兵,回京!”

    宁远下令。

    跟着,在天黑之前,大军便返回了京城。

    此一刻,弘治皇帝仍旧跟三位阁老商议着。

    对于四方突起的佃农进京告御状,朝廷这边无计可施,最终,几人商议出一条对策。

    将佃农隔在京城城外,逐一安抚、恩威并济。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又能怎样呢?

    这些人是佃农,是民,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哄着。

    “也不知繁昌侯此番前去安抚结果如何。”刘健忧心忡忡道。

    安抚,很难。

    要知道,王越已然安抚过一遍,结果半点用没有。

    佃农四起,又岂是那么容易安抚下去的?

    “陛下,繁昌侯觐见。”萧敬走了过来。

    “哦?这么快?”

    要知道,早上的时候,宁远才刚出发啊,还不到一日时间,就……回来了?

    “怕不是失利了吧?”李东阳侧目道。

    “不好说啊,说不得是碰到了更大的麻烦。”谢迁也是不住的摇头。

    不多时,宁远来到内阁。

    还不等见礼,弘治皇帝便直接道:“免礼了,说说安抚之事,如何了?”

    宁远平和道:“禀陛下,已然安抚下去,数千蔚县佃农,此刻皆已沿原路返回。”

    嗯?

    内阁之中,气氛一阵怪异。

    竟安抚下去了?

    这麻烦的源头,朝廷的心腹大患,就这般……被安抚下去了?

    三位阁老神色怪异至极。

    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这……这也太快了吧?

    “如何安抚啊?”刘健忙问。

    此一点至关重要。

    如果具有可行性,那么,朝廷在面对其余四方佃农,便可照猫画虎,将其余佃农也安抚下去。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宁远说道。

    刘健:“……”

    你这不废话吗?

    谁还不知道安抚的诸多事宜?

    却听宁远继续道:“臣以诸多佃农恩人的身份,斥其良心道德……”

    跟着,又将大概的意思说了一通。

    三位阁老面面相觑,回头想来,这招……竟是神来之笔。

    没错,朝廷推行数条行令限制土地兼并,最大的受益之人,是诸多佃农。

    而之所以推行行令,主要原因自然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但这背后,却跟宁远有着诸多牵连。

    是宁远推行的黄土制,才引起这一连串反应。

    “也就是说,对于其他前来告状的佃农,也可以施行此法!”弘治皇帝缓缓开口。

    “或可一试。”

    宁远说道:“臣愿书信一封,派给四方前来告状的佃农。”

    跟着便开始书写起来。

    在写字方面,他实在是受不得这毛笔,每个字都要精心把控,争取写的好看一些。

    一封信,足足写了半个时辰。

    写完之后,他将书信递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一番阅览,又递给三位阁老。

    “很好。”刘健缓缓点头。

    这小子在内容把控方面,十分的精准。

    首先,大概的内容是以恩人的口吻说话,跟着又提及一个朝廷两种制度之事,最后,又说明,此刻已有诸多告御状的佃农看过此书,已然返回,希望诸多佃农理解,且不要继续闹事。

    “‘为众抱薪者,使其暴毙于风雪耶?’,此句甚妙。”谢迁深深的点头。

    言外之意是,我给你们带来了薪火,你们烤着火,却把我丢在风雪之中,要冻死我吗?

    一语中的!

    一下子,便戳到人的心窝子上。

    还有后面提及的,已有诸多佃农返回,无形之间便会给其余闹事的佃农以压力。

    软硬兼施,讲情讲理。

    言语上虽是粗鄙了一些,却可触动人心。

    “可要……润色一番?”刘健问。

    “嗯……”

    宁远老脸一红。

    您这是嫌弃我文笔不行吗?

    非得一本正经、引经据典、娓娓道来?

    “刘公,百姓们,大多……没什么学问,说白话,更容易听得懂。”宁远说道。

    “嗯,在理,那么……李公、谢公,我等,抄录起来?”刘健道。

    接下来,三位阁老开始抄录,连带弘治皇帝都跟着抄写起来。

    足足写了十余份,这才命锦衣卫这边,将诸多书信,发往各处,顺带着,还叫锦衣卫带上一些棉衣、棉被,赠与前来告状的佃农。

    准备完成,至于效果如何,试过便知道了。

    晚些时候,宁远被弘治皇帝特意留下,在后宫的亭子之中,

    “天下不难治,难在人心啊!”

    弘治皇帝叹息着,喝了口酒,旋即漫不经心道:“朕看你,好像有话要说?可是有其他的事?”

    四下没有外人,宁远便直接道:“陛下,此番蔚县闹事的背后推手,是庆成王。”

    嗯?

    弘治皇帝顿时睁大眼,一股股怒气不引而发!

    他当然清楚这背后的恐怖之处。

    庆成王啊,大明的藩王,竟是主动带头闹事。

    要做什么?

    朱家的子孙,毁了这朱家的江山吗?

    他深深的吸气,沉声道:“可有实据?”

    宁远摇头:“倒也没有,一番追查之后,蔚县的刘员外亲口所言,是庆成王授意。”

    弘治皇帝略微皱眉,神色,明灭不定。

    按照宁远的说法,在背后捣鬼的推手,定是那庆成王无疑了。

    又因没有确凿证据,即便是他这个君王,却也不好对庆成王下手。

    最终,他灌了口酒,道:“你怎么看?”

    宁远略做思考:“陛下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推荐:<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