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李士实倒在地上,身躯不住的颤抖。

    心口处,已是有大量的血液溢出。

    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指着宁远,脸上,是愤怒与无尽的不甘。

    小子,你耍诈,竟使暗器!李士实艰难的开口。

    暗器?

    宁远却半点不在意:你有证据我使用了暗器呢?使得,又是何种暗器?

    老实告诉你,我的剑术,已至绝颠!

    如你这等小瘪三,何须直接出手,只要一道剑气迸发,足以杀你!

    剑气

    李士实闻言,整个人都懵了。

    这世上当真有剑气这种东西吗?

    剑术的极致,便是可以随意散发剑气?

    这怎么可能!

    他满是不敢置信。

    宁远却浑然不在意,随意瞥了眼前方的几十名贼人,笑道:那么,在你弥留之际,便让你看看本侯的真实样子吧。

    也教你知道,自己,为何会输的这么惨!

    说着,宁远伸手,自脸上缓缓取下一张面皮。

    在看过去,原本三十岁左右的模样,竟是骤然换为一个蹁跹公子。

    繁昌侯!

    宁远?

    诸多贼而几乎是同时惊叫起来。

    他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百户,竟是大名鼎鼎的繁昌侯宁远,那个如神一般的男人!

    而意识本有些模糊的李士实在听到宁远的名字后,鼓起最后一分力气,想要努力看清宁远的样子。

    只是,他太虚弱了,双眼根本看不清。

    唯有嘴角蠕动,往复喃喃着几个字:生不逢时,生不逢时啊

    转眼之后,整个人便断了气!

    这时,宁远抬起头,望着三十余叛贼,一声厉喝:宁远在此,尔等,还不快快束手就擒?降者不杀!

    诸多贼人面露骇然,少数人似是被吓到了,翻身下马,直接跪在了地上。

    也有人眼见不好,催马疾驰而去。

    宁远见状,大手一挥:凡逃离之人,杀无赦!

    不多时,诸多贼人,皆认罪伏诛。

    其中降者十余人,被诛者,十余人。

    一场震动朝野的刺杀君王案,就此告破。

    南城门,当宁远带着李士实人头以及诸多贼人回来之时,便是弘治皇帝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好小子,竟是将李士实等人伏诛了?

    老宁,你可以啊,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朱厚照很是好奇。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既要保证萧敬的安全,又要杀李士实等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偏偏,宁远做到了。

    简直神了啊!

    这个时候,一直作为工具人的萧敬有些狼狈的开口道:繁昌侯散发了一道剑气,将那李士实杀了,李士实以死,繁昌侯又亮出身份,贼人顿时方寸大乱!

    剑气?

    朱厚照眼冒亮光。

    什么时候,老宁竟也开始修习剑术了?而且,还可以散发剑气?

    他忙扯着宁远,取来一把剑,激动道:老宁,来来来,快展示一下那剑气。

    宁远却是一本正经:殿下,剑气,乃是杀人术,岂能轻易展示?剑气一出,定要死人,故,万不可轻易展示。

    朱厚照白眼,却也没有追问下去。

    不多时,一行人回到了内阁之中。

    无需发问,宁远开始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简述了一番。

    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三位阁老,皆恍然大悟一般。

    怪不得此时闹的如此之大,原来,在背后,竟有着如此多的因素。

    其一,贼人的背后是南赣汀漳的谢志珊、迟仲容,还有安化王朱寘鐇。

    竟是一伙联合的势力。

    其二,那李士实也是相当聪明,知道利朝廷新政、旧政的矛盾,将其扩大,继而扰乱朝堂。

    其三,自然便是刺杀君王本身的影响。

    身为皇帝的他,可是少见的如此多十日没有上朝,自是耽搁了许多政事。

    种种因素叠加一起,才会闹的满朝风雨交加,不可谓不恐怖!

    在这恐怖阴影的笼罩之下,说不得,那李士实当真有可能将他这君王刺杀。

    届时后果简直不堪想象。

    驸马,此番你做的不错!

    弘治皇帝有些感慨。

    这一切,也都是宁远深入敌腹,探查情况,才换来的。

    都说女婿半个儿,可该赏赐的,朕,一份不会少!

    弘治皇帝缓缓道:只是,接下来,王守仁那边,也应该加速剿匪了。

    还有,那安化王也有谋反的嫌疑,朝廷这边,理应平反啊。

    接下来,自是一番安排。

    对于安化王的造反,宁远并未放在心上。

    只要朝廷大军过去,加上戍守九边的将士,可轻易平叛。

    这便是而今大明的实力。

    有实力,有底气。

    莫说是藩王造反,便是面对其余诸国的侵扰,也可以一力平之。

    有钱,有家伙事,打谁谁死!

    但,打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发展大明本身的经济。

    提到经济,便涉及到新旧政的问题。

    宁远略作犹豫之后,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无论是新旧政,其本质上,皆是为了大明更好。

    可若要深究,臣以为,在于新旧政的理念。

    这所谓新政,在于实用性,此实用性,并非排斥科举制度,而是在完善科举。

    陛下,三位师傅,试想,先前,诸多百官的任用,大多,取其资力,极少考虑其能力。

    这就如先前朝廷劝民劳作一般,地方诸多大员五体不勤,根本不知如何种地,如何劝导百姓种地呢?

    故,这新政,非是强调经商,主要强调的,乃至知人善用,任用能人!

    而怎样才能成为能人呢?臣以为,这诸多百官理应懂的某些事情的关键,继而才可施政与民!

    一番侃侃而谈。

    将朝廷经商的痕迹抹去。

    简而言之,不是科举制不对,而是经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已然跟不上时代了。

    三位阁老闻言,皆是默然。

    不得不说,这小子,还真会取巧。

    转移新旧政的矛盾,将问题归咎于文武百官。

    如此一来,日后谁再敢说这新政有问题,呵呵那是你自己不行啊。

    你自己没能力,便怨怼所谓的新政?

    这诡辩,可谓是相当的完美。

    与此同时,这其中,又有暗含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念。

    身为一方大员,你可以对其间的事情不懂,但你得行动起来,你得去了解诸多事情啊。

    如此,你才能治理一方。

    与朝廷百官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

    得去寻求事情的根里,去行动了,了解了,也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不是?

    想着,大学士刘健笑了:繁昌侯,且不说别的,就如眼下而言,你曾说那王守仁三月之内个平匪患,而今,可是过了小半个月,那王守仁,似乎还没有半点进展吧?

    这

    宁远也是有些尴尬。

    确实,最近,王守仁那边,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啊。

    难不成那老小子当真懂了自己的意思,知道要慢慢剿匪,不着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