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宁门走狗

    宁远直接惊呆了。

    王守仁,竟跑来拜师?

    虽说他也是有意无意的诱引王守仁往圣人道路上走,有那么一点点功劳。

    可这拜师,拜的还是一个武将,这使不得啊!

    他也受不起啊!

    这可是未来的大圣人,几千年的儒家史上,就这么几个牛叉轰轰的大佬,王守仁、王阳明更是集前面几位先贤的大成者,继往开来。

    他宁远就算有点功劳,可怎么敢认这种大佬为徒弟呢?

    快,伯安,快起来,使不得啊!

    宁远忙是凑上前,扶着王守仁的肩膀。

    然而,王守仁貌似瘦弱的身躯,纹丝未动,掷地有声道:万请先生收学生为弟子!伯安再叩首!

    说着,又是埋头下去,咣咣磕头。

    雾草!

    宁远整个人都快炸了!

    即便以他博闻广识的心性,此刻,难免也有些慌乱。

    这徒弟,收不得啊!

    他宁远,也不配当这位的师傅啊!

    可是王守仁也太执拗了些!

    就跪在地上不起!

    他若是再拒绝,搞不得这家伙能在门前一直跪下去。

    来不及多想,他只得咬着后槽牙,快速道:伯安快请起吧,这礼为师收下了。

    王守仁这才缓缓起身,又冲着宁远深深鞠躬,沉声道:伯安前半生困顿,与先生一行霸州,自此不惑,先生虽无多言,可却在无形之间为学生解惑也,故而,学生愿此生伏首拜先生!

    宁远一阵头疼。

    碰上这么一个执拗又强大的人,他是真的毫无办法。

    不比后世,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拜师,那就等若是老子跟儿子的关系,所谓尊师重道,大抵如此。

    尤其是有明一朝,以孝为先,认认真真的拜了师,以后这一辈子都撇不开。

    可是,这不接受也不行啊。

    无奈之下,他只得暂时虚与委蛇,挺了挺腰杆,道:伯安呐,你别想太多,嗯,就先这样吧,我呢,就当你个现在的师傅,以后你真正开悟了,咱这师徒关系,也就不可作数了,你懂吧?

    王守仁又是深深见礼:学生此生唯愿当宁门走狗!

    宁远:

    得得得!

    就当为师什么都没说过。

    他将王守仁请进院内,落座后,转而问道:伯安你方才说‘知行合一’,又是什么意思啊?

    王守仁便道: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唯知行合一,方能践行圣人之道啊,自然,弟子也是从先生身上领悟的,是对是错,还望先生点评。

    宁远不由得暗吸凉气。

    这就是大佬吗?

    阳明心学,大抵有三个阶段,其一,也是最根本的,心即理。

    其二,知行合一!

    此一点,尤为可怕又强大,直接为当代儒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因为无论是大明还是先前一些个朝代,自以儒学为尊开始,自科举开始,各种的思想就相对被禁锢了。

    天底下无数读书人,都在钻研先贤圣人的学问,以此获取功名。

    就是在这种大条件、大框架下,王守仁独树一帜,硬生生从先人的条条框框中,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知行合一四个字,说是儒学之光都不为过。

    最可怕的是什么?

    并非王守仁能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而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心即理后,不过区区七八日,就能复盘总结,得出知行合一!

    就像是后世直接从读小学跳到高中一样。

    太牛叉了!

    不可思议!

    毫不客气的说,自这一刻起,王守仁简直就是开挂一般,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

    相比于心即理,知行合一更通俗易懂,完全是字面的意思。

    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一旦传开,便是几岁的幼童都能理解。

    届时,可以想象,这儒学之光,一种新的思想,将会有多少受众。

    不错,不错的!

    宁远感慨似的道:伯安此言,也是令为师醍醐灌顶啊!

    王守仁忙道:先生虽未提及知行合一,却已然身体力行,弟子惭愧!日后,定当努力钻研先生的学问。

    宁远尴尬的笑了笑。

    真正惭愧的,是他自己啊。

    从当日在朝堂提及格物致知开始,他就一直盼着这一天。

    因为满朝文武都是理论派,大谈儒学先贤经典,可实际呢?

    一个个五体不勤,固执又死板。

    通过知行合一,则直接将方向带到行动派上面来了。

    可以想象,此事,对整个大明来说,那将是质的改变与飞跃。

    而这些,归根结底,王守仁功大莫焉。

    他自己,不过是提前将这种思想灌输给王守仁罢了。

    好了,伯安呐,你且先回去吧,知行合一四个字,可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没事的话,多琢磨琢磨。宁远一本正经道。

    谨遵先生教诲。

    王守仁起身拜别。

    宁远呆坐椅子上,面色古怪,过了片刻,又嘿嘿的傻笑起来。

    没办法呀!

    收了这么个大佬徒弟,想不流传千古都难啊!

    还有便是,知行合一一出,这大明的天,怕是要变上一变喽。

    上朝,上朝去!

    宁远快意而笑,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与此同时,当有人看见王守仁在宁府门前跪拜的景象后,消息立刻如爆炸般,传播开来。

    若只是拜师,倒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

    可这人是王守仁,堂堂举人,老爹王华还是成华年间的状元。

    即便要拜师,也应该拜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或者是当朝大佬啊。

    然而,都不是!

    那王守仁,竟拜了一个半点功名都没有的武将!

    读书人呐!

    与武将走的近一些也就算了,竟还拜师!

    脸呐?

    不要了吗?

    就这般自甘堕落吗?

    上值的路上,本心事重重的王华得知消息,气息一顿,险些又晕过去。

    他揉了揉额头,立即命小厮掉头回转。

    告假!

    还当个屁的值啊?

    王家,眼看着危在旦夕啦!

    而在大殿跟前,文武百官已是齐聚,面色深沉而严肃。

    就在此间,一道身影晃晃荡荡的走来,也不靠近,就站在不远处,抄着袖,佝偻着身子。

    呀,这天儿,有点冷呀!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