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六十四章 元顺帝的助攻

    朱元璋听常遇春这么一说,觉得这小子还挺懂事儿,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当即拍板,从今日起,傅友德自成一军,不再归常遇春调遣。但朱元璋也给常遇春保证,绝不缩减他的兵力。虽然少了傅友德,但此次苏州的东吴降兵中,让常遇春率先挑选一万兵士,编入自己阵中。

    到了这个时候,常遇春自然是不能说什么了。虽然傅友德离开了自己,但是眼看着昔日自己的左膀右臂即将走向更高的舞台,他也为傅友德高兴。

    就这样,傅友德脱离常遇春的节制,而且双方都相当满意。殊不知,最满意的人非朱元璋莫属。因为将傅友德从常遇春麾下剥离出去,这是朱元璋内心深处一个大计划的第一步。至于这个大计划究竟是什么,日后自会有分晓。

    接下来,朱元璋说出了自己对北边的元朝的用兵计划。那就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

    北伐的第一步,便是取山东。为什么是先取山东,而不是先取中原腹地河南呢?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山东临海,如果取下山东,只需要防止北边和西边两个方向的元军反扑。而如果取河南,则要面对东、北、西三个方面的元军反扑。

    取下山东,从战略态势上来看,则可以向北长驱直入,直取元大都。一旦取下山东,元军必定将防御重点放在保定、沧州一线,防止起义军北上攻大都。

    既然元军会将兵力重心放在山东至元大都的通路上,那此时河南的兵力必然空虚。这个时候,再立即西进,攻取中原腹地,方为上策。

    第二,年初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军南下,欲取徐州,被傅友德打得大败。但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此番南下,收获却是不小。

    首先,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进驻峄州之后,王保保麾下驻守山东的部将貊高、关保背叛了他,归顺了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如此一来,山东的大部分地方倒成了元廷的了,王保保在关中与四大军阀干得火热,没想到大后方山东却起了火。

    其次,自从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带兵南下之后,元顺帝放弃了之前的成见,认为应该多相信自己的亲儿子一些。八月份,元顺帝降下一道圣旨,命令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总领天下兵马,而王保保只能统领本部兵马。

    这道圣旨一下,相当于直接剥夺了之前王保保统领天下兵马的权力,王保保也不能以“肃清江淮”为理由,挟迫关中四军阀出兵了。也就是说,这道圣旨一下,如果王保保还继续对关中用兵,那就是违抗圣旨了。

    在这种情势之下,朱元璋北伐必然先不跟王保保打照面,毕竟当初曾与对方定下互不攻伐的盟约。虽然这个盟约要真算起来,似乎已经过期了,但既然对方没有主动撕毁盟约,朱元璋也不想率先撕毁这个盟约。

    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平定山东之后,由傅友德驻守山东,在徐达的统一调遣之下,再图向西、向北推进。

    而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在平定山东之后,根据实时的敌情,选择西进还是北上。为了配合徐达、常遇春的行动,朱元璋表示,他将立即致信襄阳的邓愈,在徐达、常遇春的大军西取河南之际,邓愈部立即攻取南阳、信阳等地。

    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会出人意料地顺利,就在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的大军在山东所向披靡,连克沂州、青州等地之时,元顺帝竟然给朱元璋来了个完美的助攻。

    这年十月,元顺帝突然下令,削去王保保太傅、左丞相等官职,只保留其河南王的爵位。而王保保的兵权则由忠于元廷的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瓜分。

    王保保接此诏书,勃然大怒,虽然自己是河南王,但真正忠心于自己的嫡系部队都在关中跟四大军阀开战,河南的地盘儿几乎都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给瓜分完了。

    王保保也顾不得苦心经营多年的河南了,更顾不了关中了,只好立即收缩兵力,退据泽州(今山西晋城)。到了这个时候,王保保除了手下还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几乎是一无所有了,因为就连那个“河南王”的爵位,也已经名不符实了。他现在要是敢去河南,立即就得被别人给收拾了。

    但王保保是不会就此认输的。他决定凭实力说话,从元顺帝手中抢回那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一月开始,王保保不断向东、向北用兵,与中原腹地的元军主力打得不可开交。

    朱元璋没想到天上真有掉馅儿饼的好事儿,从此便爱上了吃烧饼。以至于朱元璋登基之后,烧饼仍是他的主要点心,没事儿的时候,就啃上两口。

    就在王保保与元军主力在中原腹地开战之际,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的大军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平定了山东。

    北伐军的战事异常顺利,南征军的战果就更加喜人了。汤和、廖永忠的北路军与李文忠、朱亮祖的南路军南北夹击,一路势如破竹,方国珍哪里抵挡得住?

    无可奈何之际,方国珍只得率着残部乘船逃亡海上,企图在东海的荒岛之上,当一股海盗,了此残生。

    可廖永忠却不给方国珍当海盗的机会,他率领水军在海上将方国珍的残部打得大败。最终,方国珍在汤和的招降之下,率余部向朱元璋投降。

    就在汤和派人“护卫”降将方国珍入应天拜见朱元璋之际,南征大军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目标直指陈友定。

    说起陈友定,估计就会有人想起昔日的陈友谅。这两哥们儿会不会是沾亲带故呢?

    在这里,我要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两个人八杆子打不着。

    陈友定是归化(今福建明溪)人,当初红巾军起义之时,元朝在地方册封了许多都元帅,就是希望这些在地方上有些威望的人,能组建地方军,与元军一同剿灭各地的起义军。

    当初的刘伯温是这么一个人,这陈友定也是这么一个人。不过刘伯温并没有一心一意为元廷卖命,反而是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军。而这陈友定却与刘伯温相反,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陈友定英勇善战、胆略过人,其地盘儿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元廷在福建重要的将领,鼎盛时期,陈友定曾占领福建八个郡县及广东潮汕一带。

    对于这么一个元廷的忠实拥护者,汤和、李文忠等人自然是不会放过他的。

    攻打陈友定的战争,汤和、李文忠采取了水陆并进的策略。当时,陈友定的大本营在延平(今福建南平)、福州二地,陈友定坐镇延平。

    虽然陈友定的地盘儿不算小,但汤和、李文忠等人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很快,汤和、廖永忠的大军走水路,几乎畅通无阻,直逼福州。而李文忠部走陆路南下,很快就攻占了建宁。

    到了这个时候,陈友定的主要兵力都被压缩在延平、福州二地,李文忠便派人亲去延平,企图说降陈友定。

    当李文忠派出的使者到达延平之际,陈友定立即召集麾下百官,大摆宴席。李文忠的使者见此情形,心中一阵窃喜,陈友定竟然以如此高的规格迎接自己,看来这说降之事是十拿九稳了。

    宴会开始后,陈友定先向百官介绍了李文忠派来的两位使者。这两位使者也十分应景地朝众人作揖致敬。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不仅是让陈友定麾下百官大跌眼镜,更是让李文忠派来的两位使者做梦也想不到。因为这二位使者即将魂断延平。

    只听得陈友定大喝一声:“给我拿下!斩立决!”

    早已埋伏在后厅的刀斧手突然涌了出来,将李文忠派来的两位使者立即拿下。这二位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被人砍掉了脑袋。

    紧接着有两名兵士十分利落地提着这两颗人头,将人头上滴落的血水滴到了两个大酒坛子里。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陈友定突然说道:“诸位兄弟,咱们同受朝廷厚恩。眼下大敌来犯,咱们自当为朝廷尽忠。今天咱们以敌人之血酒明志,人在城在,人亡城毁!”

    说完,陈友定立即吩咐兵士将刚才那两坛滴入李文忠使者之血的酒,给参加宴席的众人都倒了一碗。

    陈友定端起血酒,说道:“兄弟们,人在城在,干!”

    众人也跟着齐喊“人在城在”,然后都是满饮了此碗血酒。

    盟誓之后,陈友定亲自到福州指导了一线的防御工作。随即,陈友定返回延平。陈友定认为,只要延平、福州二城互为犄角,朱元璋的部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攻克这两个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