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

    当朱元璋收到徐达从洪都传来的捷报之时,他立即命令朱文正以大都督的身份去接替徐达,镇守洪都。

    当然,朱文正给徐达带去的还有其夫人张氏病故的消息。

    朱文正临行之前,朱元璋也不忘对其勉励一番。

    朱元璋告诉朱文正,洪都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这是牵制陈友谅兵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徐达夫人病故,他不得不让徐达回应天。

    而这坚守洪都的任务,除了他朱文正这种至亲,朱元璋是交给谁也不放心。

    朱文正自然是被朱元璋这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给感动到了。他给朱元璋打了包票:人在城在!

    就这样,徐达于九月底回到了应天。面对亡妻的坟墓,徐达悲痛万分。

    看到徐达悲痛的样子,朱元璋也很难受。在李善长等人的出谋划策之下,朱元璋决定为徐达续个弦。

    正在考虑为徐达续弦人选问题之时,一个人又蹦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朱文正的老丈人、朱元璋的老兄弟谢再兴。

    且说当初谢再兴镇守的诸全州告急,向处州李文忠两次求援,李文忠只是第一次派出了五千人马,第二次未予理睬。二人由此心存芥蒂。

    再加上谢再兴是朱文正的老丈人,李文忠素来与朱文正不和,谢再兴与李文忠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

    李文忠当时是浙东行省左丞,总制整个浙江战场。也就是说,李文忠是谢再兴的上级,是他的领导。

    但谢再兴是朱元璋的老兄弟,是大都督朱文正的老丈人,他也不会将李文忠这个上级放在眼里。

    正是因为二人谁都不服谁,势必形成水火不容的局面。但李文忠是领导,在这件事情上,他肯定是占据了主动的一方。

    当领导的收拾下属,有的是办法。李文忠先是在军需供给上作起了文章。

    虽然浙江物产丰富,但因为与张士诚正打着仗呢,好些战略物资只得从应天这边运过来。如此一来,浙江前线军需供应紧张,肯定是客观存在的。

    再加上李文忠的“从中作梗”,谢再兴治下的诸全州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粮草、衣物时常是难以保证按时、足额供给,食盐、兵器这类紧俏物资就更加难以保证正常需要。

    对于李文忠这种故意“穿小鞋”的做法,谢再兴虽然也向朱元璋写信反映过,但都是石沉大海。因为谢再兴在向朱元璋打李文忠的小报告的同时,李文忠也在向朱元璋打谢再兴的小报告。

    将帅不和是常有的事儿,朱元璋除了让人分别给李文忠、谢再兴带话,让他们要注意搞好团结之类的,就也没有了下文。

    如果非要在李文忠与谢再兴二人之间做一个取舍的话,朱元璋肯定是更信任李文忠,毕竟他们有血缘关系嘛!

    正是基于这层原因,朱元璋对于李文忠、谢再兴互打小报告之事,就来了个不理不睬。因为他明白,李文忠是谢再兴的上级,只要他朱元璋不干预,李文忠怎么也不会吃亏。

    朱元璋对于诸全州的情况不闻不问,谢再兴可没辙了。本想着找自己的女婿朱文正,帮着在朱元璋面前说几句话,可不凑巧的是,朱文正又被派去守洪都了。

    兵士饿肚子、兵器装备无法及时补充,下面的兵士已是怨声载道。谢再兴这下是头都大了。

    到了这个艰难的时刻,谢再兴的两位心腹跑来给他出了个主意。

    这两位心腹一位姓左,是谢再兴的行军总管,地位相当于朱元璋之李善长,我们就称其为左总管!另一位姓糜,军中职务为万户,我们称其为糜万户。

    这二位心腹给谢再兴出的主意就是,咱们自己与张士诚治下的杭州客商做点贸易,解决一下兵士们的给养供应问题。

    左总管和糜万户告诉谢再兴,有几位杭州客商联络过他们,想与他们做点儿贸易,但因为没有报告过谢再兴,他们也不敢擅自作主。

    本来在战争时期,为了解决给养物资需要,与敌方统治区的商人做贸易,也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但因为年初的婺州、处州兵变事件,朱元璋下了死命令,严禁与敌方统治区的商人贸易。朱元璋此举也是为了防止自己的人,在这个贸易过程中,被敌方的人拉拢腐蚀。

    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这个死命令,左总管和糜万户是有贼心,也没贼胆儿。但这个时候不一样了,给养物资供应不上,处理不好,兵士极有可能哗变。因此,二人便怂恿着谢再兴去做贸易。

    对于两个心腹的怂恿,谢再兴还是表现得相当谨慎。他知道此事如果让朱元璋知道了,会是什么后果。

    基于一般的认知,浙江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张士诚统治区内几乎什么都不缺,那他治下的商人凭什么要跟我们来做贸易呢?谢再兴也觉得朱元璋那个禁止贸易的命令是无比正确的,那些商人来诸全州做贸易,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谢再兴将自己的担心和分析说给两位心腹听了,他可不想自己犯这种低级错误,尤其是在顶头上司李文忠时刻找他麻烦的时候,犯这种低级错误。

    但接下来左总管的一番话,让谢再兴改变了主意。也可以说左总管的这一番话,改变了他们三个人命运。

    左总管告诉谢再兴,诸全州盛产香榧。这香榧第一年出絮,第二年开花结果,第三年方才成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上等干果。在江浙一带,香榧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前些年,诸全州的香榧大部分都销往苏州、杭州等地。这两年来,由于诸全州成了朱元璋的地盘儿,造成大量的香榧积压。与此同时,苏州、杭州等地香榧价格大涨,还是供不应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有多位杭州商人找到了左总管,请求贸易。而且这些商人表示,只要他们愿意贸易,价钱都好商量,甚至用盐、铁等紧俏物资以货易货都是可以的。

    左总管觉得这个贸易做得。一方面可以低价从诸全州当地居民手中大量购入香榧,转手再高价卖给杭州商人,赚取差价。当然,也可以从这些商人手中换取一些紧俏物资,解决当前军需供给困难的局面。

    另一方面,缓解诸全州香榧果积压的现状,让当地居民得到实惠。这也是争取民心之举。

    左总管还是担心自己一个人向谢再兴建议,分量不够,因此他便拉上糜万户一同前来。

    谢再兴自从主政诸全州以来,这香榧他自然是吃过的。只不过他没料到这小小的香榧果,竟有如此大的市场价值。照左总管如此所说,这与杭州商人做香榧贸易,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嘛!

    但因为考虑到朱元璋下的死命令,谢再兴还是不敢轻易作决断。他提出,是不是可以就此事立即向朱元璋发出一封紧急军函,如果朱元璋能够批准,那岂不是更加稳妥?

    谢再兴此言一出,左总管和糜万户立即表示了反对。他们二人认为,朱元璋收到此函后,肯定不会同意。因为朱元璋刚刚颁布了严禁与敌方统治区进行贸易的命令,现在他如果同意了此函,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而且这个函一旦发了出去,朱元璋就立即知道了此事。他们再想私下跟杭州商人做贸易都搞不成了。

    另外,就算朱元璋能同意此事。这紧急军函从诸全州到应天,一来一回,至少也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照眼下这个局势,给养供应越来越不济了,说不定这两个月之内,兵士就要哗变了。

    谢再兴也觉得左总管和糜万户的话有道理,朱元璋十有八九不会同意他们做贸易。但真要让谢再兴下定决心私下贸易,他还是显得十分犹豫。

    这时,糜万户再次展现了他的“大老粗”形象。他告诉谢再兴,此事也不用他出面,他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将来万一东窗事发,一切后果由他一个人承担。

    糜万户这话可说得有点儿伤谢再兴的自尊了,但紧接左总管又补了一刀。他也起身告诉谢再兴,这事儿还算他一个,由他和糜万户一起承担,谢再兴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此事。

    到了这个时候,谢再兴还能怎么办?他只好紧紧握住两位心腹的手说,你们大胆去办!大不了到时候把我这颗脑袋也赔上,咱眼下是“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了”呀!

    很快,在左总管的策划之下,香榧贸易就秘密地做了起来。谢再兴也顺利解决了给养供应不足的问题,那几位杭州商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一个双赢的局面就此形成了!

    这几位杭州商人有没有问题呢?

    不能说全部有问题,也不能一点儿问题没有。

    因为这几位杭州商人之中,就有一位陈姓老板是张士诚的人,他不仅是来诸全州与谢再兴他们做香榧贸易的,更是来拉拢腐蚀谢再兴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