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内讧

    毕竟他们一个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一个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而且此次会议就他们五人参与,说明朱元璋是十分信赖他们两个晚辈的。

    朱文正正准备开口,李文忠倒是先开口了。

    李文忠的意见是,继续向南发展入浙江。

    李文忠要求亲率一支军队,从邓愈他们已经攻下的徽州出发,向东南方向直取浙江的建德。

    拿下建德之后,继续向南攻婺州(今浙江金华)、处州(今浙江丽水)。

    李文忠的理由是,建德、婺州、处州都是元军的地盘,而且建德的守军以苗军为主,相对而言,建德不仅是容易攻克,还可以收编苗军的这些人马。

    如此一来,只要拿下了建德,不仅是地盘扩张了,兵员实力也会得到补充和增强。

    李文忠说完,朱元璋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朱文正本来也是同意入浙江的,这下被李文忠抢着说了,他也不好炒现饭。只好说,这从徽州入浙江的计划着实可行。

    但朱文正还是建议,要拿下徽州西南的婺源。

    因为衢州有元军重兵把守。如果不拿下婺源,对衢州之敌形成牵制,我军从建德入浙的兵力会受到衢州元军的威胁。

    假如我军拿下建德,继续向南攻婺州,衢州元军则出兵东北,进攻我们的建德,那形势就对我们相当不利了。

    一旦建德失守,进攻婺州的部队就成了孤军,那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我们在拿下了婺源之后,再攻婺州,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衢州的兵力绝对不敢大张旗鼓地进攻建德或者是驰援婺州,因为他们会担心我们婺源方向的兵力进攻衢州。

    朱文正说完,朱元璋仍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下,就剩下徐达和李善长没有发表意见了。他们两个都知道,朱元璋心中早有了主意。

    但朱元璋还是不想说,只拿眼看着李善长和徐达。

    李善长见徐达不吭声,而且从刚才李文忠和朱文正讲述自己心中的计划时,朱元璋的表情来看,他似乎对这两个子侄辈的建议还是挺满意的。

    于是,李善长就率先开了口。

    他先是把李、朱二人夸奖了一番。无非就是说二人是青年才俊、将门虎子之类的。

    然后又说,他们这个入浙的战略方针实在是好。先从元军守备最弱的地方攻起,不论是天完的徐寿辉,还是张士诚,抑或是浙江的方国珍,大家都是打着反元的大旗,只要是在打元军的地盘,那其他家自然就没什么话说。

    最后,他又表态,说如果向南进入浙江,他一定会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另外,应天新城内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他也会抓紧,他一定会统筹合理安排,不会耽误大家的正事儿。

    李善长说完,朱元璋还是没有说话,这下该轮到徐达了。

    徐达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口,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宏伟的战略规划。只是这个战略规划现在该不该拿出来说,说了朱元璋会不会采纳,他仍然拿不准。

    经过朱元璋再三催促,徐达终于是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

    徐达的计划很大胆,也很直接。就是向西攻池州,与天完政权的徐寿辉彻底撕破脸。

    此话一出,不光是李善长、朱文正、李文忠三人很吃惊,就连朱元璋似乎也是吓了一大跳。

    他们四人怎么也想不通,徐达怎么会拟订出这么大胆的一个作战计划。

    接下来,徐达就为什么要攻池州,还是讲述了诸多理由。

    首先,这池州在宣州以西、芜湖的西南、徽州的西北,可以说是直接监视着我军的三大战略要地。

    如果走水路,池州的兵力可以迅速抵达应天。池州不拿下,对应天的西边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

    如果拿下池州,进可西取安庆;退的话,可以在池州、芜湖、太平、采石矶沿江一带形成密集的防守。天完政权将来如果与我们开战,不会象现在一样,很快就能威胁到应天。

    其次,现在与天完政权撕破脸皮是不是为时尚早的问题。

    徐达谈到,当初我们刚拿下集庆,还没有更名应天的时候。我们曾想着与东边的张士诚搞好关系,但结果怎么样?

    张士诚可不管这些,在他的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义气。

    那天完政权的徐寿辉与张士诚,都差不多,我们与他们早晚得撕破脸皮。

    第三,拿下池州有没有把握的问题。

    徐达认为是相当有把握的,即使拿不下池州,至少可以拿下池州江北的枞阳。

    一旦枞阳拿下,就可以钉住安庆、池州的天完兵,让他们无暇顾及咱们的应天。

    徐达为什么这么有把握?

    因为天完政权刚刚发生了一场内讧。

    这事儿,还得从倪文俊说起。

    倪文俊是黄陂人,渔民出身,作战非常勇敢剽悍。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倪文俊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也拉起了一支队伍。

    当年,这一带实力最强大的就是徐寿辉,倪文俊便接受了徐寿辉的兼并。

    徐寿辉在起义的当年就建立了天完政权,国都就定在蕲水(今浠水)。

    因倪文俊有一支自己的队伍,徐寿辉便任命他为领军元帅。当初,这位领军元帅手下的元帅簿书椽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陈友谅。

    说起这天完政权,似乎这名字不大吉利。“天完天完,天要你完。”

    但徐寿辉当初定下这“天完”二字,也是有深意的。

    “天”字就是“大”字上加一横,“完”字就是“元”字上加一个宝盖头,意思就是全面压制“大元”。

    虽然这压制大元,看起来很美好,但天要你完,你也不得不完。

    所以,历史最终证明,这天完政权是不长久的。这也是告诉大家,起名字很重要啊。

    要说这倪文俊英勇善战,那也绝非浪得虚名。早在他起兵之初,他就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那年还是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威顺王宽彻普化就带着大兵准备剿灭倪文俊。

    说起这威顺王宽彻普化可能大家都不认识。但去过武汉黄鹤楼的人可能会留意到,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黄鹤楼正前方、白云阁以西约四、五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宝塔,名为“胜像宝塔”。

    这座“胜像宝塔”就是由当时镇守武汉的威顺王宽彻普化所建。

    这威顺王乃忽必烈第九子脱欢的儿子,也就是说这威顺王是忽必烈正宗的孙子。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那这威顺王应该不至于成为犬孙,再怎么着,那也得继承点忽必烈那能征善战的基因吧。

    可就是这威顺王宽彻普化带着大兵压境,并没有吓到倪文俊。倪文俊不仅击败了威顺王的大军,还活捉了威顺王的儿子别帖木儿。

    这天完政权红火了两年,占据了江南不少土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元军调集重兵对天完政权进行围剿,徐寿辉部遭受重创,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克。

    直到第二年,因龙凤政权和张士诚部越来越壮大,元军顾不得继续收拾徐寿辉的残兵败将,徐寿辉部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倪文俊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能力。

    他先是在年初攻克了沔阳(今湖北仙桃),接着就准备顺汉水而下进攻武昌。

    这武昌可是威顺王宽彻普化的老巢,仇人想见,是分外眼红。威顺王决定先发制人,趁着倪文俊新取沔阳,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威顺王这次带上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三个儿子,亲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沔阳。

    但倪文俊早有准备,在汉川县鸡鸣汊一带设伏。并在江中沉掉一些破旧船只,致使元军船只行至此处搁浅。

    然后倪文俊又采取了火攻。此役,威顺王的三个儿子皆战死,威顺王自己也是带着残兵败将逃到陕西去了。

    至此,这威顺王再也没有踏入过他曾经驻守三十余年的武昌半步。

    击败威顺王之后,倪文俊是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武昌、汉阳、襄阳、江陵等地。

    次年,倪文俊在汉阳修建宫殿,迎接徐寿辉入主汉阳,天完政权得以重振旗鼓。

    徐寿辉封倪文俊为天完政权的丞相。但倪文俊的内心其实是不平静的。

    在他心目之中,没有他就没有天完政权的复兴。

    但徐寿辉也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不甘心做傀儡的人。于是二人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恰好此时,元廷看破了这一点,便派人私下找到倪文俊,许以高官厚爵,意图招安他。

    倪文俊便狮子大开口,要求元朝廷封他为湖广行省平章,并以五年前俘虏的威顺王之子别帖木儿作为人质要挟。

    但元廷并未答应倪文俊的要求,双方进入了讨价还价阶段。

    就在这讨价还价的节骨眼儿上,这事儿被徐寿辉发现了。

    倪文俊为了掩饰其勾结元廷的行为,便将威顺王之子别帖木儿给杀了。这样一来,倪文俊也就无法与元廷讨价还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