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夏红军早上乘飞机返回燕京,当天下午西川、骆一禾还有卢伟海应邀到了后海自家的院子,坐在桂花树下夏红军给大家简要说自己的香江之行。

    听到海子痊愈即将出院,而且还香江大学聘请为客座讲师,大家都很高兴。又听到柳慧芳竟然要捐赠50万港币作为燕山诗歌奖的基金,大家更是欣喜若狂。

    别看几个人诗歌都写的不错,但说道赚钱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这里面除了夏红军,开书店的卢伟海算是个小款,说服了媳妇也拿出3000块。

    “我说红军,如果你多认识几个富婆,资金的问题有啥发愁的?”骆一禾开起了玩笑。

    这个

    夏红军看了看坐在一边的陈招娣。

    女孩一般都不说话,只是给他们端茶倒水,没啥事就回到自己屋里去学习,听到这话就站起来说你们聊我去看书。

    气氛顿时有点尴尬。

    “红军,最近收到许多作者投稿,我拿给你看看。”西川适时转移了话题,从东厢房里拿出一大沓诗稿递给夏红军。

    “这些都是我们仨人经过审核后可以进入下一轮复选的。”西川解释道。

    按照评委会评选规则,主要是由他们四人进行审核,每一首诗必须由三个人交叉审核,如果有两人同意就可以进入下一轮复选。

    由于海子和舒婷不在燕京,等复选结束后再把诗歌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夏红军一页页仔细看着,突然有一首短诗吸引了他的目光。

    《落叶与窗户》

    每一首诗,我都写两遍

    一遍写在秋之落叶上

    一遍写在幽暗花园的窗户

    前者是未完成的便笺本

    后者是所有失败之书的勘误表。

    作者唐瑞兵。

    是他!

    好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但是他的笔名许多诗歌爱好者相当熟悉白鹤林。

    许多人认识这个诗人就是从他那首短诗开始

    《孤独》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看到夏红军盯着这首诗歌不说话,旁边的西川笑着说我们三人也一致认为这首短诗写的相当不错。

    “更何况这个作者今年才17岁还在上高三,来信中说还没有公开发表过诗歌。”骆一禾补充道。

    “的确不错,这个作者也是很有天赋,我看好他!”夏红军笑着说道。

    才17岁啊。

    如果不如所料,今年的新人奖就归他。

    这时候,陈招娣匆匆从书房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这是昨天邮递员送过来的,我差点忘了。”陈招娣说完把信封递给夏红军。

    夏红军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

    也是一首短诗

    《永恒的心》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永不改变的

    是从不羞于见人的

    真挚与善良

    人心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

    都会太不漂亮

    作者汪国真!

    大名鼎鼎的汪国真竟然也投稿了!

    说道九十年代国内诗人,汪国真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凡是读过书的人,即便没听过汪国真这个名字,也多半读过他的诗歌;即便没读过他的诗,也一定会在某个朋友的座右铭、作文题记,尤其是空间签名状态里看到过汪国真那被作为名言警句的诗句,比如“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但是但在各种流派林立、从来无法形成统一意见的诗歌界,对待汪国真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看不上,远离他。

    这种看不上和远离,不是针对他的人品,而主要是从诗歌作品出发,以致于常常可以听到“伪诗人”、“警句集成”、“心灵鸡汤”这样的评价。

    其实汪国真并不年轻,他和舒婷、顾城一样,汪国真是“80一代”诗人,只不过在八十年诗坛群星璀璨的年代,他显得并不突出。直到九十年年代初期,靠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开始掀起汪国真热。

    而现在,汪国真就来了!

    用还是不用?

    看到夏红军拿着诗稿眉头微皱,西川很好奇的把诗稿拿过去,竟然也愣住了。

    紧接着骆一禾、卢伟海,连陈招娣也感到好奇看了几眼。

    “这首诗不行,过于浅白,没有内涵。”第一个表态发言的竟然是卢伟海。

    这小子现在天天看文学名著和各种文学理论书籍自然看不上这种浅显的小诗。

    “这个汪国真是个中学生吧?这玩意中学生才写的出来。”卢伟海又补充一句。

    “不是,已经三十多。”西川笑着解释“我见过他,也算是个老诗人了,好像是在艺术研究院工作。”

    “那就更不能通过,如果是个中学生还能勉强说过去,一个成年人竟然写出这样的诗”卢伟海说着摇摇头。

    “但总比那些下半身写作的诗歌要好!”骆一禾突然有些怒气冲冲,他走到东厢房拿出一张稿纸放在夏红军面前。

    日

    是一个生殖力很强的字

    用它可以造很多的词

    比如日子日前日历

    日出日落

    哎

    夏红军看了轻轻叹口气。

    这算啥?

    没来这个时代之前他看到的下半身诗歌多了去了,人家还自称一个流派!

    “招娣,你觉得汪国真这时候首诗写的怎么样?”夏红军看到站在一旁不说话的陈招娣,突然问道。

    女孩没想到夏红军会让她评论诗歌,本来想推辞但是看到夏红军鼓励的目光,想了想轻声说道“其实,我觉得这首诗写的挺好的,浅显易懂,很有韵味,还有一定的哲理性呢,说啥话,现在有的诗写的要么粗俗要命晦涩,还真不如这首。”

    夏红军点点头,陈招娣说的有一定道理,否则汪国真的诗怎么会在广大学生中流传。

    但卢伟海坚持自己的意见,西川也有些看不上,只有骆一禾觉得还可以。

    “要不,我们写信征求下舒婷和海子的意见?”夏红军相出一个办法。

    因为,这不是拒绝一首诗,而是拒绝一种诗歌现象。给舒婷和海子的去信半个月后分别收到回信,两人的意见竟然出奇一致同意这首小诗初选通过进入下一阶段复选。

    舒婷在来信中除了阐述理由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在香江你讲演中说诗歌的白银时代已经来临,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各地的投稿篇幅刚开始一段时间数量比较多,到了后来明显减少,一天就是两三封,评选工作明显轻松下来。于是几个人约定每周五晚大家集中在夏红军的小院子审核一周来的投稿,这样提高效率。

    夏红军的日子一下子悠闲下来。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