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北直隶、保定府、城郭清苑县。

    窗外春光明媚,清风习习,天空湛蓝如许,鸟儿在发出绿芽的枝头叽叽喳喳,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分。

    书房中,宋一鹤坐在临窗的桌前,手上拿着一份报纸,眉头微微皱起。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华夷之辨,人人生来平等,连篇累牍,触目惊心。

    还有这样的体裁文章,不伦不类,却让人心惊胆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却让那些年轻的读书人神魂颠倒,为之疯狂?

    谁不爱这土地,他宋一鹤也爱,但把文章写成这样,到底算是什么鬼东西?

    这是八股文吗?显然不是!

    这是哪一篇赋文吗?不伦不类!

    可这出自于北王王泰之手,一切又变得顺理成章,而且还被读书人疯狂膜拜,不仅仅是年轻学子。

    宋一鹤翻到报纸的另外一面,上面“明军或在春节后对建奴用兵”的文章映入眼帘。

    这个王泰,这样的军国大事,竟然也敢在报纸上明目张胆,这不是告诉建奴,让对方早做准备吗?

    河南卫军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明明是河南卫军,竟然以“明军”自诩,脸皮可真厚!难道他们不知道,朝廷还在南京吗?

    继续看下去,全是新政,宋一鹤的目光转到“耕者有其田”几个字上,眉头皱的更深,几乎要夹出一个“川”字。

    “……确认百姓对所土地的拥有权,律法规定,凡百姓分配所得的土地归百姓各人所有,由各级官府发给地契,百姓可自由经营、买卖及租赁(如身老孤寡、家无劳力等)……”

    王泰,刚一上任,北地还没有稳定下来,他就要对北直隶的豪强官绅动手了。

    耕者有其田,宋一鹤也是举双手赞同,他只是没有想到,崇祯年没有解决的土地兼并,王泰却马上就要实现了。

    以河南卫军之兵强马壮,谁敢阻挡,就是死路一条。

    宋一鹤摇了摇头。没想到他辞去湖广巡抚,回到了清苑老家,依然还是和王泰脱不了干系。

    但要让他南下去投靠崇祯南朝,他又觉得心灰意冷,没有了继续投身仕途的热情。

    他还不到,正是年富力壮的年纪,难道就这样望峰息心?

    宋一鹤正在发呆,目光微微一瞥,发现小儿子和几个年轻士子手里拿着铁锹,正在偷偷摸摸,似乎正要溜出院子。

    “思文,你不好好读书,手里拿着东西,这是要去哪里?”

    宋思文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尴尬一笑。

    “爹,我想出去一下。“青年学社”号召乡亲们去植树,我也想去参加!”

    宋一鹤眉头微微一皱,想要阻止,却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河南的报纸在大明大江南北大行其道,以至于北地结社盛行,但又不同于南方社团。

    自崇祯朝以来,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即滥觞于文人结社之中,而在江南一带尤为流行。明代的江浙地区仍是文人结社的中心,但北直隶、福建、广东、湖广地区亦成为文人结社的活跃地带。结社获得士阶层的广泛参与,上至高官,下至未获科名的秀才,都加入结社之中,广为人知的便是“东林社”和“复社”。

    不过,不同于“复社”、“几社”等社团为文人士大夫组成,现在的社团几乎没有士大夫官僚,全是清一色的学生和年轻人,各行各业都有。

    而且,这些社团经常还组织什么体育活动,说是锻炼身体,听起来倒不是什么坏事。

    听一听这些新社团的名字,什么“汉魂读书会”,“兴中会”,“兴国会”便知道,清一色的年轻人,而且似乎都有远大抱负。

    还有这个王泰,搞什么“植树日”,这不是强行向老百姓派劳役吗?

    “那好,你们去吧。记住了,晚上还要读书。”

    “知道了,爹!”

    宋一鹤没有阻挡,宋思文和几个少年欢欢喜喜离开。

    宋一鹤摇了摇头。这些个年轻人,人人以王泰为榜样,离经叛道,也不知是好是坏?

    眼光停留在桌上的一份旧报纸上片刻,宋一鹤冷笑一声,摇了摇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文章服饰之美,谓之华,此为华夏,亦为中华。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

    这报纸畅销大江南北,连那些贩夫走卒,山野村夫,恐怕也对报纸上的内容耳熟能详吧。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与生俱来……”

    这不是瞎扯淡吗?士大夫和村夫能相提并论吗?

    妖言惑众,居心叵测,这又置崇祯天子于何地?置大明王朝与何地?又置他王泰于何地?

    宋一鹤不由得一阵头痛。

    “大人,清苑县的一众乡宦来访,正在大堂等候。”

    下人在书房外轻声说道。

    即便宋一鹤赋闲,下人的称呼依然未变。

    “先让他们等着,我马上过去。”

    宋一鹤站起身来,轻轻摇了摇头。

    这些人前来,肯定是因为土地的事情了。

    宋府大堂之中,锦衣华服者、气度雍容者,济济一堂。

    “河北巡抚衙门要清丈田亩,追查匿税,这不是要咱们的命吗?”

    高复,清苑县的大户,有良田多顷,不折不扣的豪强。

    “要命的是,官府分了田地给穷鬼,还有谁来给咱们种地?&bsp&bsp”

    宋度,保定府的富商,曾经的朝廷从四品官员,宋一鹤的堂兄,说起话来,像个地痞流氓一样,那还有半分士大夫的儒雅。

    “各位可不要忘了,咱们人人都占有不少见不得光的田地,官府要真追查起来,咱们可是损失不小!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宋大人说的是!”

    宋度开口,马上引起一片附和声。

    把强占的土地交出去,等于是割他们身上的肉。还要补交欠税,这还让人活吗?

    那是个穷鬼们,一旦有了土地,谁还肯给他们种地?

    “宋大人,就没有办法通融通融?”

    一个白圆脸的胖子问道。

    新朝新气象。报纸上天天说要解决土地兼并,看来这分田,就是解决土地兼并的第一步。这样一来,他们这些豪强官绅,甚至是官府中人,损失可就大了。

    “通融,怎么通融?”

    宋度鼻子里冷哼了一声。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官员都是人家从河南带过来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况且,吏员下乡,原来的胥吏,也起不了作用了。”

    自古皇权不下乡,官府的最低一层最多到县一级,现在皇权下乡,胥吏被弃用,想糊弄上面,也没有可能。

    “那些胥吏,他们就愿意?”

    有人大声问了出来。

    “不愿意又怎样?难道要去造反?”

    高复摇了摇头。

    “谁要造反?”

    宋一鹤阴沉着脸,走了进来。

    在大堂外,他就听得清楚,这些人,果然是为新政的事情而来。

    “宋大人!”

    “宋公!”

    看到宋一鹤进来,众人都是站起身来,纷纷行礼。

    “三弟,没有人要造反。大伙儿只是不想白白掏银子。到你这里来,也是向你求教的。”

    宋度赶紧上前,满脸赔笑。

    别看他是曾经的正五品,而且是宋一鹤的堂兄,可是再宋一鹤这个从二品的湖广巡抚面前,不自觉姿态放低了许多。

    “就是,要是真交出来,每年都是成千上万两银子,就这样丢了,多可惜!再说了,田要真分了,下去以后还有谁给咱们种地?”

    高起在一旁说道,看他的神色,一点都不情愿。

    “大哥,高兄,各位,不要怪我没提醒你们。北王王泰,此人心狠手辣,凡是挡他道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你们自己斟酌!”

    宋一鹤毫不掩饰的话,让大堂中的豪强官绅们,一下子静了下来。

    “宋大人,自古法不责众,一旦让这些人站稳了脚跟,你我还有立足之地吧?”

    另外一个面色苍白的锦衣儒士,不甘心地说道。

    “只要让他们清丈田母进行不下去,不了了之,还不是维持旧制?”

    “梁大人说的好!不能让他们清丈田亩!”

    “就是,银子不能白给他们!”

    “到时候派些闲汉阻挠,量好了就搞乱,看他还能咋样?”

    众人纷纷附和,许多人都是眉开眼笑,仿佛这样,就能让他们省下多余的银子一样。

    “梁大人,你是清苑县的父母官,还是好自为之,最好不要掺合进来。”

    宋一鹤看着风度翩翩、自作聪明的梁大人,冷冷一声。

    “我在规劝各位一句,王泰不是崇祯皇帝,他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想做就做。他的部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军中粗汉,你们自己可要掂量好了!”

    宋一鹤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站了起来。

    “各位,这件事情上,老夫无能为力。老夫还有事情,各位请回吧!”

    宋一鹤说完,径直离开了大堂。

    这些人想得到美,想把他也拉进来,利用他这个前湖广巡抚的大旗,号召百姓对抗官府的新政。

    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宋一鹤的人头,可没有这么便宜!

    众人悻悻离开,到了宋一鹤的府门外,面面相觑。

    “各位不用灰心,反正银子我是不会交的。”

    宋度向着众人,拱了拱手,信心满满。

    “我等阴奉阳违,他王泰还能把天下的乡宦都给杀了?&bsp&bsp再说了,法不责众,咱们一条心,官府也拿咱们没有办法!”

    自古强龙难压地头蛇,只要他们上下一心,什么狗屁新政,绝对难以执行下去。

    “宋大人说的没错!”

    梁大人也是给众人打气。

    “本官还是清苑县的父母官,本官也会为各位贤达撑腰。咱们上下一心,这清苑县,就还是咱们乡宦官绅的天下!”

    这个时候,他倒怀念起崇祯皇帝来。

    要是崇祯还坐镇京城,这些个乌七八糟的所谓新政,又怎么会落到他们的头上?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