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一章 抽丝剥茧

    皇上“慈”的有限,四、五两位皇子也“孝”的有限,中秋佳节,就亟不可待的开始攻击起兄弟来。

    四皇子几乎从年头憋到年尾,如今终于有了强而有力的证据,抢了个头筹。

    “父皇,南北漕运自开征以来,一直由太子督运验收,费劲时日,行路千里,终至京仓,

    眼下正是云州急需粮草之时,可蠹虫毛贼不止,竟耗国之军粮,使得一船粮草,损失不下五百石!”

    五皇子也不甘落后。

    “父皇,漕运之中,船船如此,中饱私囊之积习不改,劫民脂民膏而不顾天下,请父皇彻查此事!”

    解时雨坐在屏风后面,一字不落的听进了耳朵里。

    她听的很仔细。

    皇上让她听,就是让陆卿云听。

    这个时候,她的眼睛后面藏着陆卿云的眼睛,耳朵后面藏着陆卿云的耳朵,两人同为一体,一起等着这场闹剧掀开。

    太子在漕运上的纰漏会被抓住,这是早已经预料到的事,但这其中究竟还会出什么变故,会钓上来哪一条鱼,却不在计划之中。

    皇上看着他们递上来的单子,一张一张的看,看完之后,将东西递给姜太监,示意他给抚国公看,随后近乎呵斥道“叫太子来见朕!”

    他说完,又狠狠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

    抚国公看了一眼,白眼几乎翻到后脑勺去。

    太子——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对手也聪明不到哪里去,一直保持着一种“只要别人不立功,我就无所谓立功不立功”的天真和愚蠢。

    就算是要贪墨,手段也需要高明一些,最好是从量斗的时候做手脚,漕粮都上船了,贪又能贪多少?

    不仅贪不了多少,还容易被发现。

    四皇子和五皇子的脑子也灵光不到哪里去。

    能在码头上发现如此详实的数目,应该是借用了徐家在暗中的人。

    皇上苦徐家已久,好不容易有个陆卿云能克制住徐定风,却被自己的儿子拆了台,想想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太子来的很快,往大殿之中一跪,就再没起来过。

    汗珠滑过他的眉头,往眼睛里流,糊的他看不清楚皇上的身影。

    “你署理兵部,朕让你将兵部的章程都理出来,送去西府,你可都理出来了?”

    太子从皇上的语气中听出来大事不妙。

    再一看到这两个弟弟,心里就“咯噔”一下,低声道“还没有。”

    皇上道“还没有?”

    太子硬着头皮“儿臣这一向都在忙着漕粮的事,有所耽搁,回去之后,一定尽快理出来。”

    皇上又是一声冷笑,让抚国公将那单子上的数目一个一个的念出来。

    姜太监在皇上训子之前,迅速将解时雨送了出去,并且是一路将她送出了宫,以免她在宫宴上说了什么,让中秋团圆宴显得不那么团圆。

    其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真是无人能出其右。

    解时雨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别说赏月,连口饭都没吃上,抬着三尺高的珊瑚树,就这么回到了巨门巷。

    将红珊瑚随意一放,她让吴影将胡邦叫了过来。

    “你现在就去找李旭,让他给我找一个人,姓王,曾在朝为官,现在虽然不做官了,但是还活着,人不在京城。”

    胡邦随即道“这范围会不会”

    王是大姓,朝廷官员又众多,真要找,这张单子可以从街头拉到巷尾。

    解时雨立刻道“三品以上。”

    胡邦看她神色不虞,连忙从小鹤手里接过一匣子月饼,去了李家。

    李旭听小厮通报的时候,还端着碗,一听来的人是胡邦,将碗放下,问夫人“我的披风呢,给我拿来。”

    “什么大事?”李夫人蹙眉道“连顿饭都不让人吃,是不是舅舅叫你?”

    她说完又觉得不对,姜庆是送了帖子来,让他们去赏月,可没说一起吃晚饭。

    李旭笑道“正事儿。”

    他夫人什么都好,就是醋意太大。

    要是说他为了个姑娘东奔西走,中秋都不在家吃晚饭,她恐怕能跑到巨门巷去将解时雨给活嚼了。

    不过解姑娘在他眼里,是蛰伏在草丛中按兵不动的蛇,蛇这个东西,看着是个细长条,可是敢吞象的。

    谁活嚼了谁,还不一定。

    穿了披风,他拔腿就走,李夫人将他送到门口,看他确实是和个男人往吏部走了,这才调头回去。

    而李旭听了胡邦的话,笑道“我还以为多大的事,上了三品的官能有几个,现在又不在京城,不是辞官就是外任了,很快就能找出来。”

    他去吏部查了册,不出半个时辰就将名单给了胡邦。

    胡邦带着东西,火速去了巨门巷。

    在门口,他还碰到了南彪。

    南彪拎着一篮子炒板栗和炒瓜子,将篮子一扬“你也没地方过中秋?”

    胡邦抓了一把板栗放兜里“我有正事。”

    南彪踩着薄薄一层竹叶往里走“那你忙完了来芭蕉园,我们喝点,我再找秦娘子拌两个凉菜去。”

    胡邦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

    解时雨拿到单子,挥手让胡邦出去。

    李旭办事十分妥帖,不仅写了名字,就连生平也大略的写在了后面。

    她的目光很快就捕捉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王知微。

    这个人是在皇帝登基十年后冒的头,很得赏识,后来因贪驻军将领海运之功被弹劾,去了太仆寺养马。

    此时皇上有意重提官员考课、并废县,他积极上疏言事,十分坚定的站在皇上这一边,又得了皇上赏识,重回吏部,主考课一事。

    回吏部不到两年,他再次被弹劾,皇上将他调去江南路任官,三年后因政绩出色,再回朝廷,做了吏部侍郎。

    他在吏部后,一度兼过吏部尚书一职。

    但是他心胸狭窄,尤其是对曾经弹劾过他的督查院官员,抓小错不放,其中两人甚至被流放至死,督查院群起而攻之,皇上只能将其罢免。

    此人十分奸猾老道,有才华,无心胸,常沐必定是找的他。

    只是常沐找他做什么?

    请他为太子出谋划策?

    皇上知道这件事吗?

    应该是知道的。

    东宫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就算不是由他指使,必定也是他所默许的。

    她目光晦暗不明,在纸上写上一行字。

    皇上、太子、王知微、皇孙。

    她看了半晌,没看出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