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十月份的天,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

    月初还热的只能穿个薄外套,可月中,就得换上呢子大衣了。

    就怕到了月底,得换羽绒服。

    秋天如此短暂,还真是稍不注意,就连尾巴都抓不住。

    农科院在中旬的时候,把他们关于未能适应变异阳光的小麦种子,可否发芽的结果发布了出来。大家看后一头雾水,还是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长成。

    其实农科院的大佬们也头秃。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抓了好几把混着的小麦粒播种了。

    可从发芽结果,根本就看不出哪些是适应阳光变化的,哪些是不适应阳光变化的。

    只能猜测中间长势稍慢,有枯萎迹象的是未能通过自然选择的。

    大佬们也播种了些枯萎麦穗上的小麦粒。

    只不过当初发现两种麦粒的时间有点晚,这种标本留下来的很少,他们不敢都霍霍了。

    可就从这发芽的状况来看,还真看不出个所以然。

    反正是见了绿了,可之后生长情况怎样,时间还短他们也猜测不出来。

    还有就是,他们更多的是在室内实验,跟外界环境差别还是挺大的。不清楚将这些麦苗扔到阳光下,会不会进行新一轮的自然选择。

    要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可他们是真的来不及在今年秋种之前完成。只能把现有的成果跟大家分享,却是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不过,就算是农业大佬都给研究清楚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

    他们当初收获的时候没有注意区分,把两种种子混在了一起。就算现在知道了不同,也是分不开了。

    又买不到其他种子,也只能就这么瞎种了。大不了最后收获一批苦味粮食,好歹能吃,总不至于饿肚子。

    其实专家们觉得,以现在的环境状况,更适合种植土豆红薯这类块茎可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猜测,长在土里能大概率免疫阳光。

    只不过现在春秋短暂,冬夏漫长,让大家找不到合适的种植时间。总不能小麦水稻种到一半,薅了去栽这些需要几个月才能长成的粮食作物吧。

    倒是沈彦明和毕乔安听到此说法后,突发奇想,用收纳箱和纸箱做了几个种植框,分别种着土豆和红薯。

    也不知道在这么憋屈的小框框里它们能结几个能长多大。反正不占什么地方,就种种看了。

    他俩把种植视频发布到了微博里,结果就像最开始的种菜一般,吸引了一大波人跟风。

    对此俩人倒是挺开心的。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来丰富餐桌,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件好事。

    时间一天天过,气温越降越低。

    十月底,海市白天的最高温度才十度左右,而夜晚,接近零度。

    北哈市、西蒙市,还有北方其他城市,白天温度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联盟担心今年刚刚修补过的暖气管道再一次被冻裂,赶忙通知供暖部门,随时准备供暖。

    今年因为事先准备充足,所以没有大面积南下避寒。可北方人民不好过也是有目共睹的。

    且不说温度低,住着不舒服。就说那地里,好不容易补种的红薯土豆玉米熟了收了,可想再种点冬小麦,又怕冻死颗粒无收。

    不种吧,空着那地又不知道干啥,也没什么是能耐零下三四十度低温的粮食作物了。

    他们忙忙碌碌一整年,就那么一茬粮食能收,还不是米面之类的主粮,你说心塞不心塞。

    现在不比以前,想买什么就能买到。

    北方人民就算是想在市场上买点苦米苦面,那也得等机会。

    要不是联盟在暗中调控,怕是都要有人饿死在路边咯。

    沈彦明和毕乔安,穿着睡衣裹着棉被,坐在小炉子旁边烤着火。

    至于两个小宝贝,就在他俩旁边的床上来回爬着。

    沈彦明已经在床的四周安装了护栏,真不怕两个小淘气一不小心摔下来。

    不过夫妻俩还是守在旁边,就怕出啥意外。

    “看这天,怕是和去年不遑多让。也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每年都会这么冷。”毕乔安说道。

    沈彦明起身摸摸两个好奇宝宝的额头,见温热温热的,也没出汗,才重新坐了回去。

    “估计是吧,只怕会更冷。”

    夫妻俩叹了口气,然后拿起手机上网。

    网上有很多新闻,包括在国外种地的劳务员的日常报道。

    因为联盟考虑到了冬天气温,所以签署合作协议的都是青华国以南,赤道以北的周边小国。

    那些劳务员去的正是时候,刚好赶在降温前把种子种上。现在没啥事都在房间里窝着。

    也是位置靠近赤道,温度要比青华国大部分城市的温度高。

    目前来说,二十来度相当舒适。

    到了冬天,保持在十度左右的气温,也要比国内大部分城市好过。

    这些劳务员还挺嘚瑟,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在国外每天休息时间大于劳动时间,他们都快闲出毛了。

    也就是没有考虑到冬日过后的繁重劳动,以及靠近赤道夏日来临时的高温,不然他们怕是得哭。

    他们和罪犯们得过且过,每天都懒洋洋的过日子。完全没考虑过付出和得到的关系。

    倒是那群带队的护卫员,每天都很自律。没有耕种任务的时候就自行锻炼,始终保持着强于常人的体魄。

    有心的劳务员懒散了一段时间后就跟着练,混日子的权当没看见。

    青华国内,有家庭成员出国执行任务的,由于隔三差五就能得到亲人的消息,倒是没那么担心。

    可在国内执行特殊任务的劳务员始终没有报过平安,这让部分家庭开始惶惶不安,生怕自家孩子遭遇意外。

    曾父曾母也是担心的不得了,甚至还给沈彦明打过一次电话询问消息。

    可老沈同志一个小喽喽也是啥都不知道,只能安慰老两口“没有消息就说明一切正常,千万不要瞎担心。”

    还是青和联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官微置顶了一条“他们很好,正在努力工作!”的微博,才让大家放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