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封的秘密

    “到了那个时候,朕先让人控制住各路禁军,反过来抓捕和珅归案,再对他家产进行查抄,只要和珅贪纵之象败露,我们能从他府中抄出家财,这大计便成了。可其中许多关要之处,朕还是毫无头绪啊。”嘉庆想着亲政锄奸大计,在此一举,也不再顾忌,将自己计划的雏形告诉了阮元。

    “其实皇上顾虑,虽是有理,和珅却未必如此着想。”阮元听着嘉庆言语,也答道:“臣想着,既然和珅交结呼什图,将这外送密信之事给臣商议,就证明和珅心中,对这些心腹同党,并非绝对信任。和珅也在担心万一皇上亲政,就立即拿捕于他,所以才会联系到臣这里。可见和珅真正的死党应该不多,他的想法,还是胜负之事,决于武力。但皇上所言也有道理,若是皇上不能拿出一个让各路禁军信服的理由接管他们,只恐皇上想要捕拿和珅,却也无人响应啊。”直说到这里,阮元的计划终于渐渐成熟,于是他先从禁军说起,自宫禁诸军以至兵部传信,定下了后面的诱敌深入、将计就计之策,和珅眼看兵部之门大开,这才终于放下心来着手控制各部之事,也就进了嘉庆和阮元的圈套。

    其实无论嘉庆还是和珅,对对方的认知,本就各有不全之处。但既然和珅认罪伏法,一切尘埃落定,再思考定计之前各人思虑是否完备,似乎也没有意义了。

    “这样想来,这番计议之中,最难的一步,应该就是让和珅主动交结内外,行谋逆之事了。可这二十条罪状之内,却对和珅交结禁军边将,图谋犯上之事只字不提,却是何故?还是说……”阮元为官十年,虽然一力坚持心怀仁善,但也清楚,防人之心不可无,嘉庆此举,或许也是在裁抑于己,不希望他在十年官升二品之后,再因为此番定计立下过大功劳,否则,嘉庆也会担心自己的地位。

    毕竟,一旦将和珅勾结内外之举明示天下,自己假意传信之事,也很难再被遮掩。

    但即便如此,阮元还是决定,如有得蒙奏对之时,就主动向嘉庆询问,希望在嘉庆面前弄清其中缘故。

    而阮元更没想到的是,次日在南书房内,竟然是嘉庆主动向他问起了这件事。

    这时朱珪尚未归京,南书房本来人手便少,嘉庆似乎也不愿其他人听到,只叫了阮元到殿外。看着四下无人,便问道:“阮侍郎,先前和珅二十条大罪,你可都看到了?若是看了,朕这里还有一事,也要与你商议。和珅矫诏引三部兵马入宫禁,又企图向外传送信件,勾结前线将官,这些证据,朕现已收在毓庆宫中,若要问他一个大逆之罪,也足够了。但朕想着,这其中牵连,还是有些复杂。若是问了和珅一个大逆之罪,只怕当初只罪一人,绝无牵连之语,就成了一句空话了,不知阮侍郎有何想法呢?”

    阮元听着,心中也暗自有些惊恐,其实嘉庆之意,已然明白不过,若是和珅大逆之事真的问罪,自己定策、传信之事,就难免不被一一记录在册。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己的功劳也就定下来了。但反过来说,自己如果继续升迁,不仅嘉庆会对自己加强防范,只怕当朝重臣之中,自己也没有足够能力获取其他人信服。另一方面,无论怎么说,自己帮和珅传信,确实事实,虽然是为了将计就计,但有此一举,将来登记在册,自己也难免遭人非议。

    甚至……万一有一日嘉庆不再信任自己,这些事再被翻出来,难道在别有用心之人眼中,自己就不是“谋逆”了吗?

    这样看来,眼前这条通达显贵之路,虽然已经唾手可得,可实际却是暗藏杀机。其中凶险,或许更甚于其他功利。

    想到这里,阮元不禁有些暗中感谢嘉庆,若是嘉庆真的想处理自己,他只需把这一切都依照事实清楚登记在案,随后给自己封赏,到时候自己必然被人疑忌。那样下来,随便一点小事,都可以成为自己身败名裂的伏笔。嘉庆给自己言事之权,正是进一步的有意试探,若是自己及时收手,不贪慕于名利,那么不仅自己未来性命可以保全,嘉庆对其他将士既往不咎,一样有利于他及早接手军政。

    更何况,和珅这二十条大罪,也足以定他死刑了。

    想到这里,阮元也沉吟道:“回皇上,臣以为这和珅交结禁军,意图谋逆之事,毕竟只有图谋,却无实行,和珅矫诏发动禁军之时,其亲信便已被皇上捉拿,及早免了一场无妄之祸。既然如此,之后的事,也最好不要多生事端才是。尤其是和珅外送的书信,涉及不少前线统兵的将军,若是这谋逆之罪定了,所涉前线将士,也必然要一一问罪,到时候前线战事未定,皇上却先杀将军,只怕前线人心不齐,而且,一时之间,朝中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补上那许多空缺啊。”

    “也就是说,这谋逆之事,朕还是隐过去最好了?”嘉庆道。

    “臣正是此意,对和珅,只此二十条大罪,便已经够了。”阮元道。

    嘉庆看着阮元,一时似乎也有些不舍,笑道:“阮侍郎,若是这和珅的谋逆之罪成了,你居中策划,一举破了他这阴谋,你说说,朕怎么可能不给你封赏呢?你是想自己入仕不过十年,便已是侍郎,朕再封赏,就只能赏你一品七卿了吧?朕看来却也无妨,皇阿玛初即位之时,傅文忠公二十六岁就封了尚书,二十七岁就是大学士了。但文忠公德足以治国,才足以平天下,皇阿玛有了文忠公辅弼,才有了大清全盛气象啊。你今年都三十六了,封个六部尚书,朕想着也无妨吧?”

    “皇上,臣本是六部外臣,本不当为侧近之事,既然臣是外臣,升迁之事就应当依本职劳绩而定,皇上不当因外事而予封赏。更何况臣材质驽钝,哪里是傅文忠公之比?另外,臣一人升迁事小,皇上调度三军,平定川楚战事事大,臣不能因私废公。有此三事,臣绝不可因定计之事得半分封赏,还请皇上秉大公至正之心,再行思量。”阮元道。

    当然,这只是阮元能说出来的事。嘉庆看着阮元神色,只觉阮元确实诚恳,并无虚情假意,其他的弦外之音,也自领会了不少。

    “既然如此,朕也清楚你心意了。”嘉庆笑道:“朕原本也想着,此事牵连确有些多了。其实和珅这些罪状,大不敬之举,朕看着便不下六七条。他丧心狂悖,天日可鉴,却也不需再加上这一条了。他的罪状,就照这二十条定下吧。”说着点了点头,又去军机处办理其他军政去了。

    看着嘉庆渐渐远去的身影,阮元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过得半个时辰,已是退值之时,阮元也收拾了阁中书物,准备归家。方得出西华门,只听后面忽然有人喊道:“伯元且慢走!”回头看时,却是那彦成。

    阮元也忙迎了那彦成过来,道:“东甫兄!小弟入京也有三个多月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了空闲,能和东甫兄一叙呢。东甫兄军机处那里,听闻这些时日,也一直有不少军务,平时辛劳,也不容易吧?”

    那彦成也笑道:“伯元就不要掩饰了,你在南书房的事,皇上是与我说过的。其实当日我大爷的事,我事后想来,也只有你能想出这般周密的计策。我那日早上入朝,还同额娘和夫人一起,想着怎么能让大爷不与那福长安为伍。谁知到了晚上,这诏书已然下了!要不是皇上身边有个对我家家事颇为熟悉之人,可办不成这件事呢。”

    阮元道:“东甫兄客气了,其实皇上与我确实曾谈起东甫兄,甚至谈起各部大臣之事,小弟看着,皇上果然明察,对于朝中这许多重臣动向,大半是料想得不错的。只是皇上那里,我也已经告知皇上,毕竟和珅一事,不要牵连太多,是以我参与其间之事,以后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那彦成叹道:“伯元,其实你这般才干,按我说啊,就算只为官十年,一样可以去做六部尚书了。可惜啊……倒是也没办法,你说眼下六部之内,汉人尚书哪一个不是你我父辈啊?若是再行提拔与你,皇上也要担心。但即便如此,我想着皇上毕竟仁慈,又愿意量才用人,所以我想着你日后定有大事可做,这一品的官位嘛,你也不要着急,总有一天会有你的机会。”

    阮元也不禁笑道:“东甫这样讲,就见外了。你与小弟认识,这也正好十年了,你说说,小弟是那种汲汲于功名利禄之人吗?”

    那彦成笑道:“那可不行,其实话说回来,这事是因你而起,三年前你升了二品学士,当时我就和西庚、瑟庵他们打过赌,赌你日后能官居何职呢。我当时想着,你这般年纪,便做得内阁学士,那日后还不得做至少二十年尚书,二十年大学士吗?西庚他们啊,可都还不敢下这么大的注呢!”但说着说着,却意外想起一事,道:“伯元,其实我知道,你能把和珅谋逆这件事压下来,也是帮了我。我阿哈他是西安将军,平日最与和珅亲近,若是真的追查下去,多半也……”“阿哈”即是满语“岳父”之意,也可称作“阿玛哈”或“阿布哈”。说得简单些,就成了“阿哈”,那彦成这里指的自然是恒瑞了。

    阮元听着,也不禁想起呼什图交付他信件时,确是大略的说起过送往何处之事,也不禁叹道:“东甫,其实……我还记得,和珅那些信件,有一封便是送到西安去的。至少我想着,和你岳父恒大人,是有些关系了。”

    “其实不用你说,皇上也向我透了这个底。”那彦成道:“皇上在军机处时,还特意告知于我,自可放心做我的军机大臣,我在军机处这一年,办事也算得勤勉,过些日子,定能升迁。唉……我听着皇上安慰,也清楚了,皇上一定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株连过多,才饶了我阿哈一命。我与阿哈素来也没有来往,可云仙毕竟是他的女儿啊……伯元,你这般大度,也是救了我一家性命。”

    阮元也推辞道:“东甫这又是哪里话?原本也是皇上宅心仁厚,不愿和珅之事,引起外省诸军变故,否则前线战事,就又要拖延上许多时日了。东甫,既然恒大人已经安然无恙,你日后也多劝劝他,我想着他若是能尽心王事,在战场上多立些战功,皇上还是会厚待他的。”

    “我阿哈那个人,有什么作战的才能啊?”那彦成苦笑道:“其实皇上这次对阿哈网开一面,我也清楚,只是权宜之计,就他那个样子,早晚是保不住将军之位的。所以伯元,我现在也已经下了决心,眼下军机处要事还多,我走不开,等再过些时日,我就向皇上请命,到前线督战去。”

    “东甫,你也没上过战场,这又是何必呢?”阮元也有些担忧。

    “我阿哈欠皇上的,我总要帮他还一些吧?”那彦成道:“而且皇上这边,一直就有再度派遣京官前往陕甘督师之意,只是一时尚未决行罢了。眼下太上皇的大礼还未完成,和珅这一下狱,他的同党被贬斥了不少不说,他自己当年身兼多少部务,也都得一一交办过来才是啊?再加上,三个月之后就是会试,皇上第一次亲政后的会试,当然要加倍在意了。再说了,我一门三代为将,玛法、大爷都上过战场,我自幼也习练骑射,学兵法,去前线督战,或许本来就是我应尽之责吧?”

    阮元自也清楚,那彦成毕竟是旗人,在领兵作战这种关键军政要务上,自然会有自己的考虑,便也不再阻拦于他,只道:“东甫兄,战场刀枪无眼,若是真有那么一日,可要多多保重。”

    “伯元,这些日子,你也要多加爱惜身体才是。”那彦成道:“你别看自己在南书房,眼下皇上亲政,原本和珅办理的要事,都要一一交予其他人去做,其中寻人、应对,可都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人兼理要务。我想着,多半过些日子,南书房之人,要做的事也会越来越多,你做翰林、做学政,都还算清闲,这样繁重的朝政,可得小心些了。”

    “东甫兄多虑了,该怎么办事,小弟心中有数,如此便先谢过东甫兄指教了。”阮元答道。

    果然,那彦成的判断,没几天就成为了现实。

    就在和珅罪状已经确定,即将公之天下,确定和珅罪刑之时,朱珪也终于回到了南书房。嘉庆和朱珪师徒相见,各自涕泣,想着朱珪早在三年之前,就一度有望入朝辅政,可经由和珅阻挠,竟延误了三年,其间川楚战事,几已至于不可再制,嘉庆也安慰朱珪道:“朕等着老师这次回京,实在是等得太久了,老师本有安邦定国的才学,却被困安徽三年,那是真的大材小用了。这次老师回京,朕也早就定好了,老师明日,便入值南书房,户部三库,原是和珅掌管,积弊犹多,这次老师回来,也让老师一并兼管,务必要剔除弊政,再兴法度,这大清的江山,才能安定下来啊。”

    朱珪听着嘉庆之言,确实要重用自己,心中也自是激动,可南书房毕竟长时间仅为文臣供奉之所,这时诏他入南书房,而非军机处,还是有些不解,便道:“回皇上,朝廷机要之事,自世宗皇帝起,便决于军机处,南书房不过词臣供奉之所,皇上一边让臣入南书房,一边又让臣掌管户部三库,臣想着总是与体制不合。”

    “军机处就先把重点放到前线战事吧。”嘉庆道:“朕初亲政,对军机处之事,也有些了解。和珅当国这些年,尤其最后几年,多少前线战报,各省奏表,都是朕与皇阿玛未见,而军机处先观后奏的?朝纲如此败坏,若是朕直接任用军机处,只怕和珅留下这些陋规,也要被一一继承下来了。所以朕想着,就先将内外奏报,集中在南书房,待你等与朕一同看过了,再将其中要紧之事发入军机处和各部,只有这样,军机处才能记住规矩,才能不再出第二个和珅。不过老师也请放心,侍郎阮元,已在南书房供职数月,有他与老师一同办事,朕也放心,老师于公务上,自能妥善应对。待一切纲纪,恢复有序了,朕再去军机处主持大计。”

    “如此自当多谢皇上。”朱珪道:“只是,既然皇上要用臣入值南书房,臣也有些话,想告知皇上,若是皇上不嫌弃臣言辞琐碎,还请……”

    “但说无妨。”嘉庆道:“朕观皇阿玛所留存《起居注》,皇阿玛登基之初,朝中重臣,皇阿玛也是日夜不断,悉心咨询的。朕初亲政事,自然也有思虑欠妥之处,还请老师勿吝惜于言辞,将老师所思所见之事,尽数告知于朕才是。”

    “既然如此,请皇上恕罪了。”朱珪道:“大行皇帝在世之时,一向亲政爱民,宵衣旰食,成国朝鼎盛之治。可和珅宵小,于任相之后,上蒙蔽于大行皇帝,下倾陷于文武百官,凡进言不合其心意者,即便曹锡宝仅言刘全车马逾制,尹壮图上言州县亏空,亦为其多番构陷,终致罢官革职,言路不通。所以臣以为,皇上亲政之后,最先要公示于天下的,便是皇上求言之心。只有天下言路大开,无论官民,俱可上言时弊,政令方能畅通无阻,百姓方能望而向化。皇上亲决政事,亦可有守有为。”

    “求言之外,皇上亦当以宽驭下,于上言之人,虽言辞或有不当之处,亦不当责罚。否则官民必然慎之又慎,也就不会进言了。尤其是官民士人之间,吟诗作文,乃是常事,其中虽偶有不敬之语,亦无关乎社稷,还请皇上从宽处断,诗文检举之风,不可再长,其实……”朱珪当然清楚,诗文犯禁之事,大半与和珅无关,反而是乾隆刻意为之,这时言及于此,已然涉及乾隆之过,是以一时不敢再多言语。

    “老师的意思,朕清楚了。有些话,老师不当说,就不要说了,这件事,朕自有处断之法。”嘉庆当然也清楚朱珪言语之后的想法,是以君臣一拍即合,无需多言。

    “此外,议罪银之风,始于和珅,最为不经。和珅当国,督抚疆臣多有贪纵枉法,赎银抵罪之事。此贪渎枉法之根源,皇上肃清朝政,不可仅罪和珅一人,而不顾和珅妄行之制,皇上既已亲政,还请及早昭告天下,废除议罪银之弊。”朱珪道。

    “这件事,朕不日就将下旨申饬。”既然朱珪已经将议罪银归咎于和珅,那么嘉庆废除此弊,也就有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皇上仁爱英明如此,大清幸甚,天下万民幸甚!”朱珪听着嘉庆对自己的进言一一采纳,想着和珅当国二十年,天下政事日渐倾颓,如今终于有了重见光明的一天,也不禁再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就这样,朱珪入南书房主持朝政之事,就定了下来,南书房本已有阮元在其中办事,嘉庆又临时让满人詹事英和,汉人詹事潘世恩等人入南书房值班,自己坐镇南书房亲决要事。一时之间,内外奏报,俱先经由南书房,待嘉庆与各人商议定了,再发往军机处和六部详加议决。

    正月十八日,对和珅、福长安的处分也终于下达,和珅二十条大罪,俱已坐实,其中多是十恶不赦之罪,本应凌迟处死,但念及其效力军机处多年,特免凌迟,赐自尽。既然和珅只改成自尽,福长安也暂时免死,改斩监候。而对于其他朝中文武百官,嘉庆也严加申饬,称虽然苏凌阿、吴省钦等人俱已革职,但其中交结和珅之人,依然不少,只是多事之秋,特暂免除罪过,希望与和珅有过交结的其他大臣,可以戴罪立功,如有功勋于国家,则既往不咎,如有再犯,必然从重处罚。

    而那些和珅用于调兵的伪造诏书,外送的合谋书信,也在这时被嘉庆悉数焚毁。从表面上看,就如同和珅仅是因二十条大罪被弹劾,随即嘉庆通知各路兵马将其逮捕,最后查抄家产,议定其罪一般。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