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放下袁隗,拿着真言套索,
又要去套其他迟到的人。
其他人都长着眼睛,虽然不知道吕布用的什么迷hun药,
能让人说出辱骂朝廷的话。
但是一看他恶狠狠地拿着套索朝自己走来,
所有迟到的官员都一个个噗通跪地,
王埔:“王埔愿籍没家产,以资军饷!”
王朗:“王朗愿籍没家产,以资军饷!”
阳球:“阳球愿籍没家产,以资军饷!”
……
一波割韭菜,国库所得颇丰。
且因为整治的都是一些平时欺上瞒下的坏分子,
忠义朝官内心积压多年的愤懑,一下得到释放,
欧阳通过系统的ar增强现实数据面板看到,
很多能人义士对皇帝的忠诚度出现跳涨!
过瘾!就像手上潜水的gu票,忽然拉出14个zhang停!
符合逻辑,
因为通过这样一个事件,
众大臣看到,这个九岁的皇帝,
这次真的不一样!
谁说皇帝少小,就一定要当外戚和弄臣的傀儡?
我看刘协就很有主见嘛!
弄不好他真的可以坐稳江山,重振汉室百年霸业!
……
趁着这波,欧阳捋了捋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的花名册,
同时命令系统后台开启“万界美食3d打印机”,
今天御膳房请大臣们吃早饭!
他准备用权力、魅力、威压、美食,掳获人心,
拉高群臣忠诚度,
然后通通收进封神榜!
董卓珊珊来迟,早朝议事都结束了,
他一脸懵逼,只赶上吃早饭。
后来听蔡邕跟他说袁隗被免官一事,吓得筷子掉了好几次。
王允担心董卓会背地里搞事情,狗急跳墙,
欧阳说:“放心,他的西凉铁骑都在放公休长假,
而且他调兵要通过李傕郭汜,我心里有数。”
收录众谋臣进封神榜的过程就不赘述了,
反正就是一些风花雪月,美酒金樽的枯燥人生,
喝美了,一群有钱人互相抔懒趴(商业互吹)而已,
这轮收进卡包的人有必要一提,分别有:
桓典、张杨、张辽、何颙、种劭、卢植、张承、郑泰、华歆、杨彪、黄琬、闵贡、荀爽、蔡邕、韩馥、孔伷、孔融、马日磾等,
为什么是这些人?
怎么还有一个张辽,那不是曹操的班底吗?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
三国演义里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璀璨的名士之星,
是因为大将军何进大搞“征海内名士以秉政”,
但其实朝廷起用名士,是汉灵帝在位末期就启动了,
然后在何进时期鼎盛,盛况空前。
所以说一个人成功或者成名,不是没有道理的,
像何进,就是一个能hold住天下豪杰的人物,
我们花点时间,逛一下系统送的【万界图书馆】,
看看他在位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情。
-
灵帝在中平五年,进行过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重置州牧、设西园军、远离宦官,重用名士。
这番举措使得全国各地的叛乱趋向好转。
这也为第二年何进掌权后,才能腾出手打击异己,图谋政变奠定了政治环境基础。(相关历史佐证常见《宦者列传》《盖勋传》《贾琮传》等)
贾琮等很多名臣名士得到重用,并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得罪宦官被雪藏三年之久的皇甫嵩重新掌兵出征凉州,取得陈仓之战的胜利。
时陶谦为徐州刺史,平徐州黄巾。
黄琬为豫州牧,平陆梁地区叛乱。
刘焉为益州牧,平益州黄巾。
长沙太守孙坚平零陵三郡。
刘虞为幽州牧,收服乌桓,用几个月时间平定了闹了两年的二张叛乱。
盖勋为京兆尹,与皇甫嵩坐镇长安,讨伐凉州叛军。
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南匈奴另立新单于,虽然流亡单于于夫罗不服,但内乱暂告一段落。
西园军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益州巴郡板楯蛮叛乱。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少帝继位,
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掌尚书台。
四月,何进杀蹇硕,董重、废董太后,完成权力统一。
约五月,以幕僚袁绍的建议为起点,何进考虑与汝南袁氏合作,一同剿灭宦官,完成陈蕃窦武(这俩是反宦官的代表人物,地位类似戊戌变法时期的戊戌六君子,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当年未竟事业。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何进征辟名士为幕僚,取得阶段性成果。
陈志《荀攸传》记载: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这里头包括之前就在洛阳的名士:刘表、袁绍、袁术、桓典、张杨、张辽、何颙、种劭、卢植。
还有跟荀攸同时期一起新来的名士:张承、郑泰、荀攸、华歆、荀彧、鲍信、逄纪、王允、王匡。
其中有据可查,成为何进幕僚的有:袁绍、陈琳、王允、荀攸、何颙、逄纪、郑泰、王匡、鲍信。
在何进确定下政变大方针之后,何进找何太后商议,可是何太后拒绝合作。
约六月,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征召外兵进京逼宫。
由何进派出去,从洛阳出发,至外地征兵的有五个人。
王匡至徐州征调五百强弩。
鲍信至兖州泰山郡征兵。
毌丘毅至扬州丹阳郡征兵,刘备随行,途径徐州下邳国。
张杨至并州征兵。
张辽至冀州征兵。
另外,将外地军队调往河南洛阳附近的,有3支部队。
东郡太守乔瑁从东郡至成皋县。
武猛都尉丁原从河内郡至孟津,放火闹事,托言诛杀宦官。
并州牧董卓(但其实旗下兵员来自雍凉二州)从河东郡至关中上林苑。其中,因为郑泰、卢植等人的强烈反对,何进对董卓敬而远之,拒绝董卓进京。
以此见得,董卓是何进死后,袁隗掌权以后才得势的,
他抱的是袁隗的大腿。
所以欧阳穿越的还算及时,
在迁都前,
在董卓排除异己,直接导致反董卓联盟成型前,
很多名士是留在京城洛阳当官的。
历史上这一大帮名士从中央流失到地方,
应该有三个重大节点,
一是董卓专zheng,排除异己,名士避难;
二是反董卓联盟形成,诸侯挖角,名士流窜;
三是迁都,从洛阳迁都到长安,又流失一批名士。
后来从长安迁都到许昌,反而是回流了一批名士,
但那个时候去到许昌的,是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招募,
实际上是姓刘还是姓曹,就不好说了,
当中是有忠于大汉的义士,比如荀彧,后期就是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党排ji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