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 布局半导体产业

    目前国产操作系统领域,因为北辰科技的横空出世,已经解决掉了“魂”的问题。

    并且在基础软件领域,北辰科技连下数城,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国产汇编语言方面全部完成了突破。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北辰科技才赢得了“龙国脊梁”的美称!

    北辰系统的出现,意味着半导体行业最担心的软件生态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北辰系统以及时光机模拟器的支持,北辰科技完全可以对龙国的任意一款国产芯片进行生态支持!”

    “国产芯片没有系统支持,没有丰富的软件可以使用的问题,从此不复存在!”

    这是罗阳最大的底气!

    也是他为何不担心在半导体行业折戟沉沙的原因。

    “要解决国产芯片,首先要理清当前的局势,以及面临的问题。”

    罗阳看过公关策划部提交给他的资料,整体情况和他上一世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分析过后,罗阳对这个世界的龙国半导体行业有了大致的了解。

    “要制造一枚芯片,简单来说需要经历四个重要步骤。”

    “第一,芯片架构。不管是自研架构,还是采用其他公司的架构,有了芯片架构才能设计芯片,这是前提。”

    “第二,芯片设计。有了芯片架构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芯片的设计,开发不同功能、不同型号的版本。”

    “第三,芯片设计工具,也就是业界俗称的eda软件!”

    “eda,指的是电子设计自动化,要设计芯片,必须要使用eda软件来进行辅助设计,模拟电路等,没有eda软件可以使用就如同无米之炊!”

    “第四,芯片设计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流片测试了,此刻最重要的一环出现了,要想制造出芯片,就需要用到光刻机。”

    “而且在生产环节中,除了光刻机,还有一系列难关要突破,比如晶圆,光刻胶等。”

    但是光刻机,绝对是拦在半导体行业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罗阳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了下大脑发胀的感觉。

    四大环节中,除了设计环节外,其余三大环节全部被外国牢牢地把控着,国产芯片想要突破这些环节,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芯片架构的问题已经很明确了,要么使用risc-v架构,要么就完全自己独立研发。前者可以省略大量时间,但是不排除被米国再次威胁的问题,后者则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资金的巨大消耗。”

    “芯片设计这个环节,其实来说反倒最简单,国内芯片商涉足最多的就是芯片设计行业。”

    “eda软件,在高达45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虽然只占据了2.2%的份额(市场份额大概100亿美元左右),但是却必不可少。目前eda软件被国外的三大软件巨头牢牢把控着,这些巨头通过投入巨额研发资金,以及同行并购,已经打造出了强大的专利壁垒!”

    “米国制裁中腾时,这三大巨头纷纷响应禁令,中腾公司瞬间瘫痪!所以不能抱有希望。”

    罗阳翻看了一下资料:

    “国产eda软件中比较知名的公司有三家,但是真正根正苗红并且做大的,只有龙大九天。”

    “龙大九天是国内最大的eda软件,但是和三大巨头相比,其技术含量还是差的非常远,目前的客户范围已经覆盖了国内十大ic设计中的九家,目前正在准备ipo上市,准备登陆大a创业板。”

    “最后是光刻机方面,荷蓝的amsl公司一家独大,占据了全球高端光刻机绝大多数份额,最高工艺已经达到了3nm工艺制程。”

    “国产光刻机目前只有申城微电子在做,目前的生产工艺,依然保持在18年前的90nm!”

    “不过根据传闻,申城微电子秘密开发的新一代深紫外线光刻机,预计在明年可以发布,其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28nm。据说采用多重光折射技术后,可以最高生产7nm工艺芯片!”

    “总算是有个好消息了。”

    如果真的如同传闻那样,申城微电子能在明年量产28nm光刻机,并且完成多重光折射工艺的开发,罗阳面对的压力就要小上许多。

    “就现在市场的情况来看,28nm工艺芯片依然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除了高端电脑芯片以及手机芯片外,28nm芯片足以满足大部分芯片的需要!”

    “诸如车载芯片,电器等日常使用的芯片,使用28nm芯片足以!”

    三大困难中不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人力、物力来进行攻关。

    而半导体行业历来是国内的冷门,资本都追求利润更高的地产,互联网行业,如果不是近些年米国的封锁,国内大部分人的目光依然不会转向半导体。

    在没有技术积累的前提下,在半导体行业投资就真的像是往水里扔钱,1000个亿砸下去可能也就听点响声。

    钱的话,目前的北辰科技并不缺,但是在技术积累方面就十分薄弱了。

    所以罗阳目前的选择有两个。

    一个是直接收购半导体行业的公司,或者花钱买下整个技术团队。

    而另一个选择,便是自己四处挖人,从零开始组建技术团队,从最底层开始一点点积累技术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