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英这个很隐秘的动作,公孙敬义自然看在眼里,心中情不自禁地即刻涌出一股热流,暗想,她虽然已是人母了,但还是没有完全能够割舍下昔日的那段情愫。
那日春来见了吗?繁华落尽又如何?空余寂寂千声叹,只剩微微一叹呵。愁我饮,怨谁歌?无情岁月怎消磨?它时也做飘零去,回首曾经泪可多?
这首词是出嫁那天,司马英写在白色丝绢上,委托其弟弟司马雄送给自己的,充分表达了少女的一腔爱恨落寞之意。
事情已经过去多少年了,人是物非,当年两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了,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而她还是如此痴情不悔,也真真难为她了。
想到这儿,公孙敬义禁不住在心里默默地又念了一遍,随即,也飞快地瞥了一眼司马英,见其已经转过头去,只好暗自叹了一口重气。
敬义,这个时候,你能来看我,让我很感动。这时,司马迁挣扎着坐起来,喝了一口热茶水,少许,有了一点精神,笑着说,你父亲知不知道你来我这里的?
对丞相公孙贺有意识疏远自己的做法,他很是理解。这几年来,别说朝堂上,就是江湖中,乃至整个长安城,局势特别紧张,颇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怖气息。
那些达官贵人,以及昔日的至交好友,就是坐在家里,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提心吊胆,唯恐灾祸突然降临到自家头上,还有谁敢与司马迁这样的刑余之人公然来往呢?
不过,也正是这样人少车稀门可罗雀,让司马迁少了很多无用无聊的应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深度思考历史,认真写作《太史公记》,以完成父亲司马谈生前的意愿。
你父亲虽然是武将出身,久经沙场,但不同于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稍微喘了口气,司马迁又说,他文武兼备,精通诸子百家,尤其在史学方面,很有见识。
对师伯说的这些话,公孙敬义心中很是认同。公孙家族尽管是荒凉的边地人,但祖父公孙浑邪曾担任过陇西郡太守,汉景帝时,积极参与平息吴楚七国之乱,凭着一刀一枪在战场上立下的显赫军功,被封为平曲侯。
从这个时候开始,来自偏僻野地的公孙家族,渐渐在朝堂之上有了一席之地,走上了日益发迹的辉煌大道。到了父亲公孙贺手里,可以说,达到了风光的巅峰。
公孙贺年少之时,凭着一腔热血胆气,就跟随其父转战沙场。汉武帝即位后,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等军职,七次主动出击匈奴,多有功勋,被封为南奅侯。
尽管大半生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与敌厮杀,但公孙贺胸有大志,行军作战一有空隙,就埋头钻研兵书战策,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文化素养。这也是在前丞相石庆突然去世后,汉武帝决心让其担任帝国百官之首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我来师伯这里,父亲不清楚。见司马迁追问父亲的态度,公孙敬义暗自权衡一番,决定实话实说,在来之前,我没有告诉他。
对公孙敬义的这句大实话,司马迁很理解似地微微一笑,在司马英的搀扶下,起身下床,在屋子里慢慢走动片刻,不无揶揄地说了一句,你父亲,那可是一个很聪明伶俐的人,知道如何趋利避害保全自己。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从这句话里,公孙敬义听出了一丝不满,便不想再谈及父亲了,话锋一转,笑着问了一句,师伯,我听吕师傅说,你的大作写成了?
还未等司马迁说话,司马英笑着插话说:师兄,父亲的这部名为《太史公记》的历史大作,写是写完了,但不要说你,就是我,也没有看过一个字儿呢。
随即,摇了摇父亲的胳膊,撒娇似地问道:今天,公孙师兄特意来看你,父亲,你总该让他看一眼你的这部大作了吧?
再说,我的这位公孙师兄,别看他年纪轻轻的,学问可高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我还听说,在太学宫里,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他这么博学多才的。
紧接着,又回过头看着公孙敬义,顽皮地挤了挤眼睛,颇有意味地莞尔一笑,朗声说:师兄,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对对对,师妹说的对极了。公孙敬义大笑着说,师伯,说句老实话,我今天来这里,看望你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想拜读你的这部大作。
他知道,司马迁忍受一个正常男人难以启齿的宫刑,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竭尽全力书写的这部名为《太史公记》的历史大作,不仅在达官贵人中间,就是在江湖上,也有很多传闻影响。
其父司马谈生前,在担任太史令期间,就想写一部别具特色的史书,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有动笔,抱憾而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秋天,大地万物丰收的时候,司马谈作为朝廷史官,跟随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不得已留在洛阳养病。不久,就病逝了。
病重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件事儿,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部留给不远千里赶来探望自己的儿子司马迁之外,还紧紧拉住儿子的双手,谆谆叮嘱道,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写好一部史书,完成他的毕生心愿。否则,死不瞑目。
面对父亲乞求的眼光,年轻的司马迁热泪盈眶的同时,也热血澎湃,心底腾起一股豪情,咬牙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父亲的重托。
正因为有如此宏愿,当初,被汉武帝关进死囚牢的时候,为了保命,他毅然选择了痛不欲生为人不齿的宫刑,才经过无数个白昼黑夜的辛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太公史记》这部凝结了父子两代人毕生心血的煌煌历史大作。
此时,望着心爱的女儿司马英,以及自己引以为得意的弟子公孙敬义渴求阅读的眼光,司马迁暗自感叹一声,一字一句地冷声说:看是可以看,但是,我有个条件,你们必须答应。
这部史书,尽管已经写完了,但除了我之外,截至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看过一个字儿。你们要答应,决不许对外人说自己看过这部书。
看着其凝重严肃的神态,司马英与公孙敬义不觉心中一怔。他们清楚,在目前这样严峻恐怖的形势下,这部史书是不能够流传出去一个字儿的,否则,就有性命之虞。
少许,弄清楚了这里面包含的严重后果之后,公孙敬义生态很严肃地凝声说:师伯,我答应你,绝不向外人说一个字儿。
见此情景,司马英也不甘落后,朗声保证道:父亲,我也答应你,绝不会向外人透露这个消息。
见两人如此严肃,司马迁禁不住大笑了起来,边笑边说:好好好,只要你们亲口答应,我也就相信了。
随后,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一串钥匙,对司马英说:英子,你把父亲书房里的那个柜子打开,书稿就藏在柜子最下面。
趁着司马英去卧室取书稿的功夫,司马迁突然问了一句,敬义,我听说你大哥被皇上关进了死囚牢。
见对方问的很是直截了当,公孙敬义在微微一愣后,就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又问道:师伯,你能不能忙我拿个主意,怎么才能够解救我大哥的性命?
当然,在叙述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他有意隐瞒了自己与父亲公孙贺那天上午商量的主意。因为,他暗自认为,向司马迁说这些,无异于画蛇添足。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