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北滞留了十多天,期间沈度也关注了一下沪深行情。
裘小明早早就被沈度派到港北,主持深度投资公司在港北分公司投资业务。
这个时期的内陆股市规模很有限,以目前沈度资产规模,真要全部投进去,几乎没有别人的活路,也不现实。
关键在于,市场容纳不下四千亿资金量。
不能大规模投资,那就少一点。
蚊子再小也是肉,投进去十亿二十亿资金总可以吧,最多也不能超过百亿。
历史上,沪指从93年2月17日的最高点155895点一路下跌,到94年7月29日见到了最低点32589点。
也就是沈度这种老股民,后来者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漫长而巨大下跌,跌的只剩下零头。
现在入场抄底,那是绝逼的历史大底!
漫长的下跌行情,已经让几乎所有持股者崩溃,形成最后一波杀跌。
所以,沈度面授机宜,让裘小明入场建仓。
这种操作没有半点技术含量,而且股票也不是很多,只需在底部承接筹码,建仓完毕之后也无需操控盘面,坐等别人拉抬股价。
等到价位涨高了,在股市见顶之前变现即可。
所谓面授机宜,就是告诉裘小明见底的时间,以及最低点位和最高点位,剩下的让他自己操作。
如果这样还不能赚钱,裘小明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所以,沈度根本不操心赚钱与否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在内地股市上赚多少钱的问题。
关键在于,沈度不能缺席内陆资本市场。
让裘小明主持内陆投资,也不过是打进一个楔子,附带着熟悉内陆操盘风格。
对于南港资本市场,沈度除了捕风捉影知道一只仙股行情,冒险赌了一把之外,其他个股两眼一抹黑。
当然,大事件还是知道的。
但沪深股市不一样,沈度几乎完整走了一遍,行情的高低点以及一些大牛股闭着眼都知道。
所以,在南港资本市场,沈度想赚钱也只能通过制造收购题材赚钱。
而在深沪股市上,沈度根本无需操纵股市,闭着眼捡钱而已。
至于收购上市公司,他需要吗?
实话实说,那些上市公司基本没有投资价值。
层次到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与其花费在收购上市公司的精力,不如自己出钱组建新公司。
七月底沈度带领乔依娜、南妃玉、苏诗、马匀一行二十多人启程去东海。
沈度的阵容大,东海的接待规格也很高。
究其原因是沈度在港北投资实在太大,工程规模以及进度也是非常惊人,原有的工地差不多竣工,新的工程接踵而来。
最主要的是沈度太有钱,江东发展需要这样的大金主带动。
而在这之前,南房地产公司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囤积了不少土地。
作为东道主,朱先生首先介绍了东海发展状况,并特别强调江东新区发展蓝图。
“江东新区发展也得到了包括南房地产公司众多投资者的支持,东海希望深度投资公司继续加大投资,积极推动东海经济发展。”
沈度也积极肯定,并承诺“南房地产公司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投资力度,同时,我也在这里承诺,下一次来的时候,会从南港带一个财团投资江东新区。”
所谓的财团,其实来之前已经酝酿的差不多了。
上官家族与沈度紧密捆绑,除了在南港形成一股强大势力,还要开辟财源。
南港空间有限,又有众多资金聚集,能分到手的不多。
沈度的战略是向内陆发展。
内陆市场足够大,又处于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真的大有作为。
初步计划,沈度出资二十亿,上官家出资二十亿,形成新的财团,具体由上官武操盘,同时也不排除吸收其它资本加盟。
“嗷,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非常感谢沈先生积极引导资金支持东海发展。东海方面会拿出最有后的政策,迎接南港方面的财团。”
沈度不仅自己旗下公司投资东海,还承诺吸引更多资金来投资,这是额外收获。
江东新区92年正式挂牌,至今也不过两年时间。
后续的发展,需要海量资金支持。
房地产行业赚钱不差,从沈度内心讲,心思并不在这里。
沈度旗下有南房地产公司,又持有亨通地产公司股份,下一步还会与上官家组建财团,投资项目肯定也集中在房地产方面。
这些已经足够了,他不会在这方面继续花费精力。
所以,话题一转,不再提这件事情。
“此次前来东海,投资东江新区不是重点,深度投资公司将在东海组建江东制造公司,设立江东制造基地,这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这则消息沈度从没有透露,具体执行人是乔依娜,除此之外很少人知情。
即便港北方面也从不知晓。
当然,港北方面若知道这件事情,估计要争取项目留在那边。
沈度所说的江东制造公司,早已经谋划了很久,今天能直接说出来,也说明他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只剩下实施阶段。
一听江东不是投资重点,朱先生脸上露出惊讶。
但是,脸上的表情很快变成喜悦。
其实,东海更欢迎实业投资,不仅能带来税收增加,还能增加就业。
沈度也就一说,就是不知道投资规模有多大。
所以朱先生脱口而出“不知道江东制造公司投资规模有多大?”
沈度要过来一张地图,在五洲大道以北,两江之间划了一下,几乎占据三分之一区域“这是粗略估计所需要的用地,当然,配套设施还没有计算在内。公司注册资本并不大,暂定拾亿元,但实际投资规模要大得多,计划一期工程至少二十亿元。至于后面的二期、三期工程,现在说还早,若全部算上的话,没有百亿也差不了多少。”
沈度开口就是二十亿,这还是一期工程。
当然,总投资百亿也不过是沈度自己瞎诌,他也没有测算过。
其实也没法测算,不确定性太多,沈度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在这个年月里,私人企业有这么大的投资规模,还是挺少见的。
朱先生大喜,本来属于努力一把,人家来不来难说。
沈度如此大手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沈度指定的位置,目前还没有开发,距离东江新区有相当的距离。
但是,这个范围也太大了吧?
为什么选择如此偏远的地区,朱先生先入为主认定,沈度是想节约钱。
“是不是太偏了,往南靠一靠不是更方便吗?”
“这个嘛,一是东海建设速度会很快,要给东海留出足够发展空间,二是项目本身不适合太靠近市区,第三是成本问题。”
果然有成本因素在里面。
当然,人家沈度也为东海着想。
为了促进项目进行,东海也要有所表示,有些政策方面可以大幅度倾斜嘛。
有些事要从长远考虑,东海最关注的是税收和就业。
至于杀鸡取卵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东海对沈总选择在东海大举投资表示欢迎,我这里表个态,东海将拿出最高规格的政策支持深度投资公司。”
所谓有来有往,朱先生也不小气。
“朱先生果然大气,沈某非常感谢。所以嘛,我愿意在港北和东海投资,就是源于两地思想开放,眼光远大。”
当然,随着两地飞速发展,其它地区也在追赶,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
具体说,落后地方必有落后原因。
越穷的地方越是邪劲,去那里投资,很可能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还没有问一下,沈先生的具体项目是哪方面?”
来投资是一方面,项目能不能落地,也要看属于哪一类项目,东海也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项目都会接收。
在这方面,东海也是有底气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沈度还是有顾虑的。
到今日为止,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非常少。
当初结束亨通地产炒作,沈度有钱了,在于乔依娜讨论公司发展规划的时候,沈度说了一些项目。
乔依娜开玩笑滴说“按照你赚钱的速度,好像不是大问题,看好的项目出钱收购下来,多简单啊。”
收购?
开什么玩笑,后世那些教训还少吗?
花了好多年努力,只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前面的努力全部泡汤,那又何必那。
所以,沈度一口拒绝。
想要这个项目,打枪的不要,悄悄进城,要采取更稳妥更安全的方式。
至于成不成,让乔依娜试一试,不成功也无所谓。
此次会面,沈度一方人不少,东海也有若干陪同人员。
沈度看了一眼陪同会见的其他人,身子往前凑了凑,用极低的声音说“目前项目还在保密期,希望国内知情者越少越好,仅限于最高层知晓。此次上马工程,一个是发动机项目,一个是运输机项目。”
沈度所说的项目,其实就是马达西奇公司产品。
前苏解体之后,包括乌克兰在内日子并不好过,有了钱的沈度自不会放过这个猎物。
收购马达西奇的过程很复杂,时间跨度也会相当长。
重要的是,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道理很简单,马达西奇公司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多少还能销售部分产品。
好吧,不怕对方不卖,只要给的钱足够。
但是,收购的动静实在太大,风险也比较高,这在后世都有教训。
所以,沈度换了个方式,美其名曰援建。
我出钱,你派人帮我复制一个马达西奇工厂。
至于设备采购,工厂建设投资,都是我自己出钱,你只要派出足够数量的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并尽快让项目进入生产阶段,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恐怕也不行,世上出现另一家马达西奇,岂不是瓜分了我们的市场嘛。
谈判初期,乌方根本不同意。
这也不是问题,沈度承诺绝不会与马达西奇公司争夺业务,产品不出国门。
这下子对方放心了,不就是出点人嘛,这个代价极低。
所谓人穷志短,现在穷的只剩下裤衩的乌方觉着自己只是派出人手而已,一下子换来一笔巨款,真的挺划算。
一番讨价还价,援建发动机生产和运输机生产两大部分,再加上专利技术作价78亿米元。
在九十年代,这可是一笔庞大数字,双方皆大欢喜。
90年代开始,整个乌克兰的航空工业迅速萎缩,年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
出口额一亿米元不代表赚一亿,去掉成本能赚多少钱?
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不就是派出一批专业人员嘛。
即便派人培训指导,那也不会一下子都派出去,而是一批批轮流派遣,并不影响这边生产。
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大涵道比三轴涡扇发动机,主要用于大型货运飞机,单台造价约500万美元。
说的是造价,纯利润能有多少?
而现在只是派出人员帮助对方复制一个同类工厂,就能换来78亿米元,这是多少台发动机订单?
关键还在于马达西奇公司订单有限,主要针对前苏供货。
不要忘了,老毛子他们也吃不上饭,产品卖给谁?
所以说,要想干成一件事情,绝对需要看时机。
趁火打劫这句话不好听,其实就那个意思。
如果乌方不缺钱的话,人家会鸟沈度?
付款方式其中也包含等价物资,主要是乌方国内紧缺的物资。
当然,沈度不可能现在就付款。
除了预付款,其他款项要等到项目完成之后再付清。
全球航空工业领域里,乌克兰也算是赫赫有名。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飞机研制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设计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在喷气发动机领域,马达西奇相继研制并生产的发动机,其中包括d-18t、tv3-117va-sb1、al9-3b、d-36 4a、d-436 t1/tp以及vk-2500等型号的发动机,成功应用到伊尔-18客机、伊尔-38巡逻机、别-12水上飞机、安-10客机、安-12/32/24/26/30运输机、雅克-40运输机、l-39教练机、k-8j教练机、雅克-42运输机、安-72/74运输机、安-124/225重型运输机、安-140运输机、图-334客机、别-200水上飞机等各型号飞机上。
在直升机发动机领域,也为先后为卡-27、卡-28、卡-29、卡-31、卡-32、卡-50、卡-50-2、卡-52、米-8、米-14、米-17、米-171、米-172、米-24、米-25、米-26、米-28以及米-35等直升机提供涡轴发动机。
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名机,足见该公司技术实力。
在重型战略运输机的研制发展上,前苏无疑独占鳌头。
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安-124“鲁斯兰”重型运输机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起飞重量达405吨。
不久之后,这一宝座又被更大更重而且绝无仅有的安-225“梦幻”重型运输机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