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但是昨天那个故事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这么好的一个女人,这么深的爱,如果……没有如果,自己一定要趁早撇清这些关系,至少在结婚后要有充裕的时间陪着苏鸣。
虽然自己很羡慕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但是真的要让他做到为了国家舍弃一切,舍弃自己最爱的人,那他倒是宁愿死的人是自己。也许是有些意气用事了,不过这绝对是他此刻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因为聊得太晚,也想得太久,第二天两人竟然睡过了头,直到日上三竿,有人进来敲门,他们两才揉着惺忪的睡眼醒过来。
李波看了看表,才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头了:“糟糕……”李波说道,快速穿好衣服,在水管旁接着凉水洗了一把脸,漱了漱口就喊苏秦:“小兄弟,快一点。”
“哎!”苏秦应道。两人上了一辆牛车,由牛车拖着来到了镇上一位高龄老人家里,这是李波安排的,因为他已开始就发现苏秦心不在焉,要想让他能够集中精力,恐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了解一些该了解的情况吧!
苏秦和李波在牛车的颠簸下终于在一家装了瓷砖的房子门前停了下来。
这绝对是豪宅啊!相对于这个地方来说,想必这个老人一定是德高望重,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老人的祖父是当时押送莫高窟经卷去北京的一个小吏,而他的子孙就靠当时他捞的那一点油水,好好的活了几辈子。
当然这些都是苏秦后来才知道,苏秦才进门坐下,老人就被人搀扶着走了出来,他先是愧疚、道歉了一番:“惭愧啊!惭愧……我们家对国家有愧啊!”说着竟然抹起眼泪来,苏秦无奈的看着他。
从昨天的老胡到今天的老老郭,怎么大家都是爱哭之人,真是奇了怪了,这也不怪,苏秦本来从小就在国外长大,对中国的那段屈辱史也只知道个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罢了,至于这些也许算的上又也许算不上的细节,别说他,估计只要没把历史当一回事的人也是记不住的。
“坐吧!老人家一直都这样,只要一提莫高窟经卷,他就会很悲伤,总觉得自己是千古罪人。”那个所谓的村支书如是说,并把自己当成了主人请大家就坐。
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抹了将近两个小时以后才开始诉说起莫高窟的灾难史来。苏秦本来就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于是竖起耳朵开始听起来。
“这个莫高窟本来不会有这么多灾难的,而且当时也没人知道,只是后来西方列强来到了中国,打开我们的国门……”老人一字一句的说道。
苏秦听完后也大概听懂了,原来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但自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打开,欧洲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国门,具体是谁发现了藏经洞也不得而知,但是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
“王圆箓是谁?”苏秦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王八蛋,卖国贼啊!卖国贼……”原来在清末,当时莫高窟的看守人是王圆箓,也不能说他卖国,只能说这个人有点傻。
当时那洞里的壁画他甚至看不懂,自己为了使洞变得更美观,甚至还自己买了涂料,将洞里那些画给覆盖掉。说起来都是泪啊!老人愤愤不平的介绍着这个愚蠢的王八蛋,但是谁知道那里面的东西有那么珍贵呢?别说是小小的王圆箓,恐怕就是当时的县令亲自见了也会觉得不够美观吧!
壁画本是带不走的财产,却活生生给王圆箓毁了,这真的不知道算是水的悲哀。
“苏秦,继续听老人家说,老人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比我们任何人都强,你听完之后也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把你找来完成这个任务了。”李波提醒道。
要是让苏秦这样问下去,这个故事到明年也说不完,到时候要牵涉的太多了。听完李波的话,苏秦闭上了嘴,继续听老人介绍。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
当他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
老人说道这里止不住咳嗽了几声。
“他妈的,你说我大中华的东西竟然放在人家的博物馆里,主要是这个王八蛋国家还不能给保存好,这几年馆还遭致失窃,苍天啊!愧对先人……”老人又激动起来,至于那些被盗的经卷如今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苏秦和李波走进老人的书房,随手翻看了一本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介绍,这才知道老人说的那些就是这本书里的内容,看来这个老头还挺爱学习的。
苏秦打开书,慢慢的看起来,竟然发现不止中国这块肥肉每个国家都想咬一口,就连莫高窟文物也是这样,如果这样说,那中国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吧!只是现在……
苏秦不禁有些惋惜,今非昔比啊!如果中国有唐朝时强大,富有,那么现在也不至于会有什么看病难之类的问题。
苏秦翻开书看到了介绍: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
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
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
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
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
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
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
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唉,在看什么呢”李波拍着苏秦的肩膀问道,苏秦转过头看着他,眼睛里却在冒火,随即李波听到来自苏秦的骨节咯咯作响的声音,是的,苏秦捏响了自己的骨节。
这种事情,太离谱了。他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了。
“敢问李校尉,我们这次丢的是经卷吗?”苏秦问道。只见李波摇了摇头,坐在那间黑漆漆的屋子里的破沙发上说道:“这次内层壁画遭到损坏,经过勘察,我们发现是用胶布粘走的,这些画带出国外,海关人员是没法发现,这才是我没最担忧的事。”
“您是说他们已经去国外了?”苏秦追问道。
“应该吧!一个多星期了,这些人的手段很高,他们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带走了十张壁画。”李波的两条浓黑的眉毛拧在了一起。
“那我们该怎么办?”苏秦觉得对于这件事,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应该说是从刚才那一刻起,他才明白了中国壁画是什么,才明白了敦煌莫高窟的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