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长孙与李二(求推荐,求收藏)

    “洛阳这一安稳,当家的就该回长安了,我们几家就商量着,要么过些时日咱们在一起聚一聚,王妃意下如何?”

    长孙微微点头,钗子上的珠子随着点头轻轻摇晃,发出轻轻的击打声,十分悦耳,只见长孙薄唇轻张道:“我也早有此意,咱们姐妹也是好些日子没聚了,不如那就定在大宴后三天如何?”

    “这倒是个好日子,征战在外,在家休息上几天也好。”

    几个大人说话李承乾却也是插不上嘴,待到傍晚时分,众人这才各自散去,看着众人散去,长孙这才坐在椅子上松了口气,将头上的簪子取下来,放在丫鬟端着的盒子里,看着李承乾说到:“今日你姑姑家里来人,说想要叫你过去吃饭,结果到处没有找到你,明日过去一趟,陪个礼。”

    对于母亲的话,李承乾一向是遵从的,坐在一边点了点头,而后问道:“阿娘可信有人知过去未来?”

    “那些东西虚无缥缈,不过是没有头绪的人寻个寄托罢了。”

    李承乾一愣,而后嘿嘿一笑道:“阿娘倒是看的通透。”

    长孙微微一笑,不做置否,而是用修长白皙的手指在石桌上点了点,看着李承乾说到:“你耶耶功勋新立,连灭两国之功可是这大唐开国前所未有,如今朝堂晦暗不明,你大伯三叔又心有忌惮,承乾日后行事,更要小心了。”

    点了点头,看着长孙的眼睛微微一眯,而后说到:“怕是承乾以后捣蛋的事情,要不少做呢。”

    轻轻的将李承乾抱进怀里,看着李承乾稚嫩的笑脸,轻声道:“除了你,哪家的孩子不调皮捣蛋,但是不许学坏,要懂得适可而止,若是你不懂,做事之前先来问过娘亲。”

    从出生的那一刻,李承乾就透露出了他的不平凡,长孙虽然没有带过孩子,但是他知道,没有生下来就不会哭泣的孩子,他很寂寞,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第一个感觉,孤单的躺在襁褓里回想着自己的过往,有些时候长孙甚至能看见他露出悲伤的感情,一个孩子,露出悲伤的感情,让长孙觉得有些荒唐,知道那一日,李承乾从睡梦中惊醒,长孙不知道他究竟做了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醒来以后她第一次听见他哭泣,哭的那么歇斯底里。

    无数次的询问,换来的只是李承乾的沉默,随着他渐渐的长大,长孙渐渐的选择了遗忘那些事情,当然,这件事情他谁都没有说过,就连他那个粗心的父亲,也只是以为这个孩子天生聪颖而已。

    ******************************

    没到半个月,李二就帅众将士回了长安,同回的,还有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他们是李二献给这个大唐的礼物。

    中书: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彝训。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缔构之始,元功夙著,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薛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世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魏犹梗。总戎致讨,问罪三川。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皇宫总是透着无与伦比的繁华与盛大,今日的太极宫更是如此,旌旗招展披红挂绿不足以显示李渊对于大唐一统的喜悦之情,一封中书省的治令传遍了整个武德殿。

    为首的李世民兴高采烈的起身而立,朝着自己父亲再三躬身以示感谢,现在的李二,远远没有后日的雄心壮志,他想的,只是能多获取些功劳,不管是封妻荫子也好,名垂青史也罢,那些不过是自己为李家做的贡献,仅此而已。

    意气风发,这就是意气风发,李承乾看着李二的样子有些欢喜,因为他知道,李二的功劳已经做到了赏无可赏升无可升的尴尬境地,后来的一切,会渐渐的逼着李二前进,激发他的进取心,激发他的野心,当他退无可退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帮着他走出哪一步。

    野心有的时候不是天生的,有的时候需要人逼迫一把。

    武德殿正殿靠着墙角的一侧,李承乾低头看着桌子上掉落羊骨头失笑,边上的两个小孩子捂着嘴偷偷在一边笑,一边笑着还一边将剩余的骨头扔到这边。

    对于孩子们的嬉闹李承乾从来没有当回事,将骨骨头放在一边,起身朝着正门的位置走了过去,回头看了一眼两个孩子,咧嘴一笑道:“你俩最好别惹我,最近手痒痒,总想打些东西。”

    两个孩子笑的更加放肆,稍大一些的抬手就朝着李承乾扔了一根骨头,看着明黄色的衣服沾上了一大片油渍,笑的更加嚣张,也难得几岁的孩子能笑的这般恶心,也不知道他娘背后都教了他们一些什么东西。

    “果然是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以后有的苦日子过喽~”

    没有管两人在说什么,李承乾抬脚除了屋门,回头看着自己付清迎过来的眼神,微微一笑,示意自己没事,转身出了宫门,虽然拳头被攥得死死的,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洒脱的一如以前。

    听着屋子里渐渐热闹起来的声音,李承乾轻轻松了口气,在那里面体会到的不是欢喜热闹,而是沉闷。

    无奈的摇了摇头,将自己脑袋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甩走,朝着门外走走去。这一切都落在一遍李二的眼中,看着李承乾的样子,李二有些担心,但是也未曾多想,晚上在跟他吧,朝着跟自己敬酒的那人哈哈一笑,而后一杯饮尽。

    渐渐的李二身前已经围了一票人,坐在李二对面的一个年轻公子微笑的看着这一切,而那公子边上的青年,却是眼露不屑,看着那人的样子说到:“大兄,二哥如此做派,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太子呢。”那人正是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李建成将杯中的水酒饮了一口,看着边上的李元吉说道:“说这些作甚,大喜的日子,大唐一统,乃是天大的事情,而且他的功劳的确当得天策将军,你若是以后也得下这等功劳,定也会如此。”

    李元吉撇嘴摇头,面露不屑,看着那边热闹的场面露不屑之情。

    “今日俘获窦建德,这都是二郎出谋划策,平定者也是二郎,朕曾听闻黄河千年的一清,也就是今日了吧,这乃是天下的第一功,二郎满因此杯。”

    台上穿着龙袍头戴金冠的李渊哈哈笑着朝李二举杯,李二起身,将杯中水酒一杯饮尽,正待说话,就见李渊摆了摆手说到:“兵到敌克,并无损伤多少,足见二郎领军有方,以三千七百人,战十万三千五百人,并胜之,古之上将军上不能,朕家二郎算得上是为父争光,为祖争光,此乃二功,二郎,在饮一杯。”

    说罢将酒樽放下,起身看着殿外的风光,而后谈道:“隋末乱世,三十六反王,七十二烟尘,我等君臣能将这天下一荡而清,二郎亦是功不可没,这算是第三功劳。”

    说着朝着苍天厚土摇摇一敬,言道:“诸位饮胜!”

    “饮胜~”

    君臣摇拜,李渊亦是哈哈大笑,待宫人将水杯装满.

    “如今天下以安,当养苍生,尽天年,心无外率,承乾于城外施粥,南城之人未曾死过一人,教导之功,这算是第四功。”

    对于一个新建不久的国家,百姓不会关心你是不是打赢了胜仗,是不是国度已经统一,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安稳的活下去。

    李承乾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街道上人来人往,人们脸上挂着欢颜,嘴角露出微笑,眼中洋溢着的是对平稳生活的渴望,也许许多年后,他们会认定自己会是唐人,他们会为唐人骄傲,心里所想的,所期盼的,会是让自己的大唐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在因为一日三餐而忧愁,不会再为兵戈征伐而担心。

    “骄傲吧,你们注定会见证这个国度的崛起,注定会看见大唐腾飞与世界之巅。”

    这不光是李承乾的宣言,也是李承乾最为坚定的信念,缓缓的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照射在脸上的感觉,感受着耳边嘈杂的感觉,感受着脑海中越来越清晰的计划线路,李承乾的嘴角渐渐泛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