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苏见觅笑了笑,说“没事,还要感谢大娘愿意给这几个孩子机会。”
大娘也被说的不好意思,憨厚的挠了挠头,说“以后我们那十里八村的要是生病,我就让他们来您这里看病,又负责又贴心,比城北那家回春医馆好多了!”
几个学生看到大娘如此满意,心里不禁升腾起一种成就感。
大娘走后,医馆又进来了几个人,有的愿意配合苏见觅,让她的学生过来学习。
有的无论怎么说都不想让自己的病被更多人知道,苏见觅也没有硬性强求。
一天的会诊下来,苏见觅腰酸腿疼。
方子渐殷勤的给苏见觅倒了杯茶。
直到夜幕降临,医馆才没有人过来的迹象。
三个学生站在苏见觅面前,目光炯炯的看着她,等待她对他们今天表现的评价。
苏见觅整理好今天收集的资料,坐在椅子上说“今天你们表现还行。”
三人不禁同时松了一口气。
苏见觅又接着说“但是离独立行医还有很长的距离。”
补充的一句话犹如一盆冷水。
方子渐问“老师,我们有哪里需要改正的呀?”
银朱和郑淼应声附和。
苏见觅润了润嗓子,道“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今天你们看病的时候的确很认真,但是忽略了对方是一个有自主想法的人,做事太生硬了不好。”
郑淼提出疑问,道“可是我们的责任就只是看病啊,病人是有求于我,为什么还要放低姿态?”
苏见觅点头,并没有为他的问题感到不开心。
“人是要互相尊重的,如果病人尊重你,你也要尊重病人。”还有半句话苏见觅没有说出来,但郑淼已经领会到了。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苏见觅都是在侯府,医堂和医馆三点一线。
经历了两次战事,启朝国力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震慑周边的小国家还是可以的。
就是临近的北兴又开始不太安分。
上回北兴联合北凉对大启发动战争,还秘密朝京城千里投“毒”,被萧检鸡击退后,这回养精蓄锐,又有卷土重来的架势。
苏见觅的心思还在学生们的学业和医堂的运行中,她知道,启朝如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皇帝的猜疑愈来愈重,一个平庸的皇帝,一个不堪重负的国家,一些眼里只有利益的大臣大当其道。
启朝,迟早要完。
苏见觅能做的,只有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她想好了。
如若父亲下定决心反了启朝,她绝对会支持。
北兴目前还只是在边境的小地方是不是进行骚扰,还没有发兵兵临城下。
京城暂时是安全的。
苏见觅的学生们人数不多,但每一个都是有天赋又努力的,学东西很快。
到长夏的时候,基本每个人都和她见习了一遍。
八月份最是天气炎热,苏见觅得到一个消息。
北兴的数百名医师向大启下了战书。
当然,不是行兵打仗的战书,而是一比医术的战书。
作为大启规模最大且最有声望的医师培养地,药王谷欣然应战。
比赛的场地定在了大启的蜀地,也就是药王谷所在的位置。
同时药王谷广发请帖,邀请大启所有有意愿接受北兴挑战的医师前往蜀地,一同作战。
苏见觅拿着请帖,又激动又忐忑。
这是打响首德医堂的好时机,一旦首德医堂在北兴和大启的医师比赛中取得名次,首德医堂的名声打响,还怕收不到生源?还担心首德开不了几届?
当天,苏见觅就把请帖展现给了学生们看。
郑淼和方子渐最为激动,两个少年气势如虹,举着拳头道“我们一定要参加!”
苏见觅说“我也有这个意思。”
她朝底下所有学生扫了眼,他们之中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面露难色。
苏见觅说“我知道你们之中有父母在不远行的人,所以这次的比赛全凭自愿,有意向想去的人今天太阳落山之前找我。”
方子渐举起了手,说“比赛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始,我们现在过去还赶得及吗?”
“赶得及。”
“可是路上的银两消费……”方子渐迟疑了。他没有足够的银钱前往蜀地,之前拿的奖学金都交给母亲去给卧病在床的父亲买药了。
学生们的家境都不殷实,苏见觅也表示理解。
可若是自己一个人承担十几个人的路费生活费,她也有些吃不消。
苏见觅灵机一动,说“这个好办,我们一路行医一路前往蜀地,赚来的银两便是路上的花销。
当然这样我们的速度会慢很多,所以最晚后天清晨便要出发,想去的人可要抓紧时间哦。”
底下开始窃窃私语。
苏见觅也不急,即使没有人去,她一个人也会前往蜀地!
出乎苏见觅意料的是,太阳还没有落山,夕阳的余晖倾洒在夹竹桃的翠绿的叶片上,她已经收到了十个学生的报名。
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学堂里所有学生都报名了。
一个都没落!
这是苏见觅头一次夜幕降临时分还待在首德医堂。
银朱点亮了医堂里的烛光与灯笼,少年们的神情在朦胧的灯光下显得愈加坚定。
“你们都想好了?”苏见觅严肃发问。
这件事上不能开玩笑,毕竟是他们头一次出远门,学生们的安全她要承担起责任。
十四个学生不约而同的点头。
苏见觅又说“我记得你们之中有亲属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的,你们出远门了,亲属可安排好了?”
方子渐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母亲一手将他操持长大,他本来不打算去的,但是母亲听说他要放弃这个机会,把他臭骂了一顿。
还说如果方子渐放弃这次机会,就断绝母子关系。
“老师,都安排好了,我向阿娘承诺了,一定要让她骄傲!”方子渐一脸毅然。
和他家情况差不多的学生们也纷纷附和。
他们如此信任她这位老师,她也要对他们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