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3章 【和记的五大支柱产业】

    和记大厦,集团会议室。

    吴光耀坐在了主位,和记集团三巨头韦理、夏伯殷、韦彼得分坐吴光耀两边,其余高管屈于下手。

    目前,和记集团的上市公司有和记黄埔、和寶、和记地产

    也就是说,原本的七家上市公司,被砍掉了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

    1、屈臣氏因为效益非常好,但是市值被低估,顾作私有化退市处理,择机重新上市;

    2、都城地产大昌地产的老板陈德泰、和记洋行的前任大班祈德尊,两人关系密切;当时大昌地产有地产开发经验和资金、销售渠道,和记洋行有大量土地储备,故而双方合作成立了都城地产;

    都城地产准备发展三块地皮,分别是红磡、大角咀、香港仔三座船坞的土地;结果可想而知,这家地产公司刚成立不久(最快上市记录),尚未开发三块地皮,就遇到了和记洋行大危机;

    在吴光耀的支持下,韦理上任之后,直接单方面解除合约;这么好的地皮,自然不是一个二流地产公司可以染指的。

    赔点钱是小事,后面的利润才是大头;故此,和记洋行将大角咀的土地权益赎回(红磡、香港仔船坞暂未签订发展合同),直接将空壳公司——都城地产让给了大昌地产。

    3、均益仓因为有庞大的土地储备,和记黄埔顾作私有化处理,后期会并入和记黄埔。

    4、海港工程长期亏损的企业,折价卖给了港岛一建。

    虽然,此时的和记集团只有三家上市公司,但却没人敢小看和记洋行;

    和记洋行在地产、贸易、港口、零售这四方面,是港岛当之无愧的‘小霸王’

    地产和记黄埔旗下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和物业,黄埔船坞(210万平方尺)、均益仓(110万平方尺)、大角咀船坞、香港仔船坞、葵涌货柜码头后方地皮(部分可发展商业楼宇)将近50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仅次于长江实业的土地储备,高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的土地储备;和记地产经过吴光耀旗下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调度,已经能完成大型屋邨项目。

    港口葵涌7号货柜码头100权益、葵涌6号货柜码头30的权益;葵涌一共是90公顷码头设施(包括未招标的8、9号码头的土地),和记黄埔占据15。

    贸易和寶公司是港岛仅次于大昌贸易(何善衡家族)的贸易公司,主要的附属公司是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其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商务、机械、汽车销售、建筑材料供应等等。

    零售屈臣氏经过一些列措施,零售业务开始上涨,占据着港岛16左右的零售额;另外,屈臣氏还是一间制造业机构和消费机构;制造业方面拥有——蒸馏水、果汁系列、汽水系列、护肤系列、保健系列等,大量的自有产品奠定了屈臣氏很可观的利润。

    除了四大产业,和记集团还拥有50的联合船坞股份(另一半为太古所有),联合船坞是集造船、修理、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船坞,也是港岛最大的船坞。

    和记集团还拥有接近100家的联营、附属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经过筛选后保留下来的,本身业务并没有问题,可持续为集团带来可观的收益。

    集团会议上,韦理面带喜悦的说道“1975年的盈利再创新高,综合性盈利为15亿港币,可考虑向股民派息!”

    吴光耀也很高兴,作为第一个入主英资大洋行的华人,吴光耀一直还是很担心的!

    不是说担心那点小钱,而是担心港岛市民会认为,自己只能管理好华资公司及一般的英资公司,管理不好英资大洋行。

    和记洋行毕竟是港岛的四大洋行,甚至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倘若自己在这上面做不好,一定是人生的一大诟病。

    故此,1974年4月份接手和记银行之后,吴光耀就开始下了很多功夫;

    按照道理,接手的第一年只剩下8个月时间,以及全球经济萎靡,吴光耀是很难将和记银行扭亏为赢的;

    不过和记洋行利用炒黄金获利3000多万港币,以及利用吴光耀旗下其他公司,收购了和记要处理的公司,因此第一年就扭亏为赢,获利4300万港币。

    前世,韦理接手和记银行是在1975年11月,在1976年度和记银行扭亏为赢,获利105亿;

    但是别忘了,1976年,港岛的房价已经升值,地产盈利就能缓解很大的财政压力。

    而这一世,在1975年,港岛的地产形势,绝对没有前世1976年的形势好;

    但吴光耀恰恰能带领和记银行,获利了15亿港币,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吴光耀采纳了韦理的建议“可以,向股民们派息可以提升和记黄埔的股价,有利于稍后我们发新股!”

    和记高层脸上喜笑颜开,发新股,意味着公司能集资不少资金,至少能上亿港币;

    这笔资金不管是投入现有的产业,还是收购公司,都能让和记集团壮大,连同股份也会拉高。

    韦理试探性的问道“老板是想收购公司?”

    吴光耀没有隐瞒,会议室里都是和记集团的核心高层,不需要保密;

    而且,现在吴光耀也不喜欢暗地里收购的买卖了!

    “我们的目标是香港电话公司,加强我们在电讯领域的实力,而电讯就是我们和记集团的第五大产业。”

    一番话语,高层们听的很振奋,纷纷出言附和!

    此时,吴光耀已经不知不觉的主导了和记洋行;

    也就说,哪怕是和记三巨头全部离职,吴光耀也很快能主导和记洋行,并不会出现混乱;

    不声不响的获得了所有管理层的信任,这就是吴光耀的魅力。

    韦理询问道“老板打算控股多少?”

    吴光耀笑着说道“35足以,进可攻,退可守!”

    百年来,香港的电讯产业一直由两家英资公司垄断,分别是英国大东电报局在香港的电报业务,以及本地英资公司——香港电话公司。

    香港电报业务(英国大东控股),诞生于1871年,最初是有线电报,随后发展为无线电报,再到现代的图文传真、数据通讯、国际电话、雷达导航等等;

    香港电话公司(本地公众上市公司),诞生于1882年,主要业务是香港本地电话,国际电话仍由人工转接(第三方)。

    倘若吴光耀不参与这场角逐,香港电话公司会在1981年被怡和洋行收购35的股份,成为附属公司;其后怡和因为在中英谈判期间损失惨重,又在1983年将股份卖给了英国大东电报局;至此英国大东电报局垄断了香港的电讯业。

    随着中英谈判结束,英国大东电报局知道,如果香港电讯不是一家本地公司,对于跨越1997年,绝对处于不利;所以,又将合并的香港电讯在香港注册,并实行一系列本地化,让给中信20的股份,配给粤省邮电1000万股,任命李国保为主席,本地员工高达16万人,占比98

    再后来,就是李超人的儿子和袁天凡的经典收购案

    而这一世,吴光耀的规划是,先拿下香港电话公司的控制权;

    待80年代,向英国大东电报局进行收购香港电报业务;

    至此,吴氏家族就垄断了香港的电讯。

    和记电讯未来将在香港,海外大量投资电讯事业,移动手机网、2g、3g

    总之,这又是一个几千亿港币市值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