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梁山伯伏案在窗前,听着窗外雨声打芭蕉。
窗内,烛火被采薇点亮,以罩子护着,防止被风吹灭。
梁山伯打开书信,细细的读了起来。
这封书信,乃是家里送来,母亲梁王氏亲笔所书。
信上的簪花小字如梅花般绽放,望之令人赏心悦目。
这是簪花小楷。
乃是由卫夫人所创,卫夫人名为卫铄,字茂漪,乃是东晋女书法家,传言还是王羲之的少时老师。
能当得起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可见卫夫人的书法水平极为高明。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卫夫人家学三代渊深,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后来更是师承钟繇,最终学成后,卫夫人熔钟、卫之书法于一炉,变钟体的扁方为长方,娴雅婉丽,清婉灵动,后人称为簮花小楷。
实际上,簪花小楷所具备的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乃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
但卫夫人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所创造的簪花小楷,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
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言及这等书法如“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可谓的极高的评价。
因以簪花小楷行文柔美清丽,故而在创造出后,便深得女子的青睐。
但凡出身世家的淑女们,在幼时大都习练,能写出一手具有筋骨的簪花小楷的淑女们,也会被众人视为有才学。
母亲梁王氏未曾嫁予父亲梁文山前,本是琅琊王氏的庶族旁支。
身为王氏淑女,自然读了书,也练就了一手很是俊逸出尘的簪花小楷。
书信很长,大部分都是询问梁山伯在钱塘之后的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拜入孙绰门下,在那边生活是否习惯等等。
字里行间,满是母亲对他的挂念。
而在书信的最后,则是简单的提及了一下她在家里一切都好,让梁山伯不要挂念,专心求学。
仔细看完书信,梁山伯将书信收好。
然后铺开纸,磨好墨,开始写回信。
信中大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他在钱塘的所遇所闻。
包括顺利拜入孙师门下,途中与上虞祝家交好,以及来到钱塘后遇到了刘恢等等。
中间还夹杂着梁山伯在路途中所遇到的一些逸闻趣事,以及将自己所见到的美景也都描述出来。
然后便是对母亲的关切与问候。
一封信洋洋洒洒足有数千言,写到烛火都已经点燃过半,梁山伯这才搁笔。
整体看了一遍,吹干墨,然后将信纸装进信封内,以火漆封上,放置在了桌子上。
等明日早晨,让四九将其送到驿站投递回家。
做完这一切,梁山伯伸了一个懒腰,然后便拿起另外一封信。
这封信,乃是祝英台写给他的。
打开信纸,同样是满篇娟秀的小字。
但并非是女子常习练的簪花小楷,而是正统的行楷。
先不着急看信的内容,光看字,可见理法通达、笔力遒劲、一股优美姿态油然而生。
光这一点,不仅需要十年功底,尚还要有一点灵气。
非如此,不可能得这般神韵。
欣赏了一番,梁山伯这才开始看信的内容。
【山伯兄道鉴:
日前一别,殊深驰系,别来无恙?
吾与兄长已入书院,山长及讲习学识深厚,上午习声韵及洛生咏,下午讲儒经,来此虽时日尚短,却受益良多。
……
闻山伯兄已然顺利拜入孙绰先生门下,吾与兄长欣喜万分,兄长曾言,山伯兄德才兼备,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山海之见,德宏才羡,屡屡怀慕,心折殊深。
据闻本月二十一日,孙绰先生将在明圣湖心岛举行雅集,我和兄长或会前往,届时与山伯兄相见,临桌不胜期盼之至。
书短意长,难盛想念之情。
祝英台手肃。】
……
一封书信,洋洋洒洒也是千言。
花笺信纸,带着淡淡馨香,梁山伯不由深吸了一口气,恍惚中,似能见得那位飒爽的女子,夜晚点着烛火临桌给他写下这封信。
书写之时,嘴角时而勾起一抹弧度,又时而怔怔出身。
想着想着。
梁山伯也不由摇头失笑。
回过神来,梁山伯磨墨,铺展信纸,然后开始写回信。
【英台兄道鉴: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洋洋洒洒写了数百言,随后这才搁笔。
将这封信也封好,看了一眼窗外。
不知何时,竟是风停雨住。
天地间唯有鸟虫鸣叫声响彻,夹杂着清爽空气传入鼻尖。
所见所听所感,令人不由心旷神怡。
蓦然间,心头浮现一首诗,不知不觉间,竟是将其吟诵出来:
“临床倚栏夜阑珊,窗外芳菲露珠连。”
“听聆叶瓦滴水声,雨润秋色落月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