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祝家赠书,钱塘江(新书求一切)

    “公子,祝家对您,还真是另眼相看哩。”

    官道上。

    四九一边赶着车,一边忍不住与车内的梁山伯说着话。

    想起先前离开祝家时,所赠送的那些财货物品,以及对方对公子的态度,便是四九,也不禁咂舌不已。

    他是梁家家生子,又是梁山伯的书童,自然是见识不小。

    清楚的明白祝家在会稽是何等的地位。

    寻常寒门庶族,甚至是世家想要与祝家结交,都非寻常。

    而祝家上至祝老员外,下至祝家几位兄弟都对自家公子推崇备至,尊敬有加。

    这几日住在祝家,公子被厚待,他这位公子的书童也颇得重视。

    离去时,更是蒙祝老员外亲自相送,祝家大郎还亲自远送十里。

    祝家这样的态度。

    哪怕是面对一位皇亲国戚,也不过如此了。

    更不要说祝家还送了价值昂贵的礼品。

    “祝家清贵,等闲人自然接触不到。”

    “但咱家小郎清朗隽永,仪度翩翩,以前那是没有出门,所以旁人不知。如今出得门来,便是祝家,也要被折服。”

    采薇听了,笑着夸赞道。

    “采薇姐姐说的是,咱家公子确实是世上含有。”

    四九笑呵呵的说道。

    听着身旁这一书童一小婢的夸赞,梁山伯笑道:“你们两个再夸,我可就要飘起来了。”

    采薇噘嘴到:“这是实话实说,哪里是夸。”

    四九也凑热闹:“是极是极,公子你就是太谦虚了。”

    闻言。

    梁山伯摇了摇头,没在说话。

    大致看了一下祝家赠送的礼品。

    世家出门,所赠送的自然不是那些凡尘俗物。

    文房四友一份,皆是上层。

    如建安笔,辟雍砚、松烟墨、藤角纸齐备。

    看到这些,梁山伯陡然想到此前拜访陈师时,途中遇到那两位老者,对方出示文房四友时,他心底还暗暗有些羡慕。

    未曾想今日便拥有了。

    此外。

    还有一箱子书籍。

    这一箱子书籍,不过十余册,只是装在一个小箱子里。

    但实际上,仅这一箱子书籍,就比价值万钱的文房四友更为珍贵。

    这时代纸张贵重,知识更是贵重。

    大都被把持在世家门阀手中。

    寻常寒门庶族之所以能绝了上升途径,便是因为家中没有书籍,无法学习。

    如他们梁家。

    家中藏书三百卷,加起来不过数万言。

    但就是这拢共数万字的书籍,却是梁家历时数代才收集来,也是梁家赖以立足为士族行列的根基所在。

    祝家赠书。

    当真是存着与他结交之意。

    大致的翻看了一下。

    发现这十余本书,除两册《诗经》外,都是玄学。

    如玄学天才王弼的《老子指略》和《周易注》,北魏太常夏侯玄的《辨乐论》《夏侯子》,何晏的《论语集解》《道德论》以及裴頠(wei)的《崇有论》。

    如王弼、夏侯玄、何晏,乃是正始名士。

    东晋学玄,无论如何也跳不开他们三人。

    而裴頠(wei)则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集大成者。

    所著的《崇有论》,在东晋玄学中,也足以占得一席之地。

    可以说。

    这些书册,几乎等同于无价之宝!

    想必祝家之所以送出这些书籍,也是特意考虑后的结果。

    当初他在祝家与祝老员外辩难,祝老员外在提及玄学时,梁山伯虽也能对答如流,甚至时有妙语。

    但他毕竟没有深研。

    许多妙语大都是高屋建瓴上的总结,祝老员外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料想梁山伯应当是未曾系统性的看过这些玄书。

    故此送来这些。

    “祝伯父用心良苦,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梁山伯心里如此想到。

    对于祝老员外更是敬重。

    脑海中想着这些,梁山伯又看向了另外一处礼品。

    离开上虞时,除了祝家送来礼品,黄家也赠送了些。

    但其中并无书籍。

    而是一些珍贵药材。

    如鹿茸黄精灵芝之类。

    大都是野外的珍贵药材,被制成干货,放在匣中珍藏。

    看年份,都是不弱。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梁山伯还在这些药材中,看到一个至少有着数百年年份的黄精。

    黄精,便是人参!

    数百年的野参,价值绝对不菲。

    哪怕这个时代,人们对于人参的药用还并未普及,但世家大族,却早已经知道了人参的作用。

    毕竟,早在多年前,鲜卑就曾派人赠送人参给东晋皇室。

    此物可补气血,续生机,许多世家门阀中都有珍藏。

    其他倒还罢了。

    黄家赠出此物,真可谓是下了血本。

    “如今野山参还没有如后世那般被大范围开采,百年甚至是千年人参的不说随处可见,但也绝对不难挖到。”

    “若能常备一些,也是好事。”

    看着匣中所珍藏的人参,梁山伯思绪发散,不由想到这点。

    只是据他所知。

    人参只在两地有生长。

    一是上党人参,二是长白山参。

    这两地,都在北方或者西北,想要过去弄到人参,可是着实不已。

    不过他也就是这么一想。

    眼下既然没办法,日后在找机会就是。

    如此想着,梁山伯便将匣子合上,让采薇将这些物品都收好。

    车子缓缓前行,而梁山伯则是坐在车中,翻看着刚刚得到的书籍。

    梁山伯也知道在摇晃的环境中看书,会对眼睛不好,但终究还是心中迫切。

    就这么。

    一边走,一边看书。

    若是累了乏了,便停车看看风景。

    如此下来,一路走走停停,速度很是缓慢。

    知道四五日后,才走到钱塘江附近。

    钱塘江浩浩荡荡,将会稽的山阴上虞与吴郡钱塘县分割开来。

    若想过去,须得渡江。

    江边有船,有大有小。

    小的不过载十余人,而大的足可载上百人。

    梁山伯自然选择大船。

    否则的话。

    他这牛车可就过不去了。

    到了渡口。

    四九自然上前前去与渡口船家交谈价格,梁山伯就在一旁看着,同时观看着远处钱塘江的景致。

    但见,江面平阔,微风一吹,水面泛起褶皱涟漪。

    据闻每年八月初八,钱塘江都有大潮,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蔚为壮观。

    乃是钱塘一绝。

    那时,吴郡及会稽周边各郡,皆有人慕名而来,围观者众。

    就在梁山伯看着江水之时,忽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道清朗之声传来:“处仁兄,我们又见面了!”

    声似玉珠,清冽自然。

    梁山伯下意识循声望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