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居易、元稹一共考中吏部科目选的还有一人名叫王起,他考中的是博学宏词科。
王起是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进士,同时他还是李宁护卫王式的叔叔。
当初,李宁从东宫侍卫中选了身材高大的王式做护卫。本以为他是武将世家能帮助于他,谁曾想竟出身于正经的文官之家。
直到王式给李宁说他叔叔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李宁才得知。每年考中博学宏词科之人就两三个,韩愈考了三次都没考上,没想到王式的叔叔王起竟然考上了。
之前,李宁只听王式说他父亲在朝中任个小官,并未仔细调查。王式给李宁说了他叔叔的事后,李宁才上心,私下询问了赵安。
李宁从赵安口中得知,这王式家可了得,竟出身于太原王氏。不过,他们家只是王氏旁支小户,“安史之乱”时更是举家逃难到江南,家底渐空,可以说是彻底没落了。
幸好王式的祖父王恕从军淮南,先后随高适、李峘征战,又在崔圆、韦元甫账下任职,因功升任正七品扬州仓曹参军。但王恕早亡,留下三个儿子王播、王起、王炎。
王播就是王式的父亲,王恕病亡后,王家自此一落千丈,贫苦无依。幸好王恕曾救过一名属下,这名军官常来接济他们。王家三兄弟每次都把饭碗吃得干干净净。
王式的祖母出身书香门第河东裴氏,悉心教导兄弟三人。寒门出多贵子,王播兄弟三人勤奋好学,过目不忘,都成了大才。
王播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高中进士,随后考中制举贤良方正科。王起于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高中进士,王炎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高中进士。兄弟三人从小孤贫,都很争气全考中了进士。
然而王式自幼爱刷枪弄棒,不喜文词,王播升任侍御史后,他在四门馆不学无术,经常逃课。
当时李宁正好刚开了李纪书铺,王段常带人来捣乱。看不惯的王式挺身而出,帮助李宁教训了他。
王段家是太原王氏的嫡系,而王式这旁支比他大一辈。王段曾高傲地招揽于他,不过王式不懈和他厮混,还戏称他为世侄。后来,势单力薄的王式就被王段找一帮人给揍了。
王式那能受得了这气,经常和王段对着干,奈何他孤身一人总落下风。李宁得知后就帮他用手段惩治了王段。
李宁得知王式一直想参军,就向太子李诵举荐了他,所以,王式才一直跟随李宁。
赵安是李宁父亲广陵郡王李淳安排的,他祖父是国子祭酒。李宁只得接受这文官的孙子,他又自己挑了勇猛好战的王式。
李宁本想着他两个侍卫一文一武,好好培养,日后必是平定藩镇,中兴大唐的助力。
李宁已经结识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孟郊、崔护等一大批文官了,武将就认识师傅李愬。他没想到正打算悉心培养的王式也是出身文官之家。
幸好,不久后李宁发现赵安是正儿八经的武将世家,但赵安随后就去了安南帮助其父了。
这年十月末的一天,李宁去集贤殿路上,突然看到内坊门口值守的王式满眼血丝、一脸愤怒。他关心道:“式哥之眼为何这般红肿,可是有人欺负你?”
王式顿时别过头去:“无事、沙子入眼了。”
李宁觉得奇怪,拉着王式到无人处询问:“究竟何事,快快道来。”
王式低头无奈道:“公子别问了,不是你能管得。”
王式这人从来都是乐呵呵的,李宁从未见他如此这样,便好言道:“你只管说来,我必为你讨回公道。”
王式这才慢慢道:“家父路遇京兆尹,李实不肯下车避让。家父仅呵责几句就被其诬告欺压官吏,现已贬出京师。”
李宁听后道:“京兆尹确实过分,你父也不应呵责,此事我来想法。”
谁知王式听了李宁的话两个红肿的眼睛瞪得很大,不可思议地气道:“不劳公子费心。”说完就大步走了。
李宁愣在原地不知哪里得罪了王式,自己还想好心帮他一把呢。李宁带着疑问去集贤殿上学了。
在集贤殿内,李宁将此事告诉了李珩的二兄李璋,询问何故。
李璋告诉李宁:“正三品以下官员,路遇御史,需下车回避。王式之父并无过错。”
李宁这才明白。原来言官御史的地位这么高。他原来以为宋朝时言官地位才水涨船高。
毕竟宋朝重文轻武,刑不上大夫,罪不及言官。李宁真没想到,唐朝时御史言官的地位就已经很大了。
御史是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阶不高,但可以上书弹劾官员,是清贵要职。
王式的父亲王播是从六品的侍御史,从三品的京兆尹李实确实要避让于他。两人的轿子相遇,李实仗着皇帝李适的宠信坚决不让,王播的呵责一点错也没有。
京兆尹李实出身皇族,是唐高祖李渊的十六子道王李元庆四世孙,比皇帝李适还大两辈。他曾跟随唐太宗五世孙嗣曹王李皋为官,先后任江西府判官、蕲州刺史。
李皋死后,李实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行军司马。他因克扣军费,惹怒将士,连夜用绳索出城,逃回京师。
皇帝李适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十分恩宠李实,将他升为司农卿,检校刑部尚书。李实因为去年丰收立下功劳,再次擢升京兆尹。
不知是不是老天故意打击皇帝李适,自从他在马璘山池赐宴群臣,与民同乐后,数月来滴雨未下。
京兆尹韦夏卿去年立下丰收大功,都被撤了职,贬成太子宾客。同时立下大功的李实接任京兆尹,强力镇压盗匪,抑制粮价,连四门博士韩愈都很看好他,全力讨好。
不过,这只是李实新官上任做得表面罢了。到七月份时仍未下一滴雨,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
官员马异此时写了一篇《贞元旱岁》一诗,记录了当时的惨状,诗曰:
赤地炎都寸草无,
百川水沸煮虫鱼,
定应燋烂无人救,
泪落三篇古尚书。
这年夏天确实酷热难耐,旱情极其严重。关中大地的庄稼旱死,无人相救。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