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0章 洗白李世民 (勿看!)

    两位读者争的面红耳赤,秦明和石开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他们想看看二人的争吵结果。

    “终唐一朝,盛不及隋。”

    “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

    “我们先比文化,我大唐有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张若虚,韩愈,柳宗元,贾岛,王维,李商隐,杜牧,元稹,张若虚,刘禹锡等等,你隋朝来战。”

    “额”

    “我再比军事,大唐灭国如流水,所有侵略者,从突厥到薛延陀,从吐谷浑到高昌,从高句丽到百济,从中天竺到小勃律,从吐蕃到南诏,从突骑施到回鹘,三十余国,终唐一代全部驱逐扫灭你大隋打个高句丽都打不下来。”

    “额”

    “我们再比领土,大唐鼎盛时期疆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你大隋仅仅只有467万平方公里。”

    “额”

    “我们再比经济,我们直接看粮价,这才是衡量老百姓生活水准的标准,隋朝米价是500-1000文每石,而大唐初期粮价基本稳定在200-400文每石,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

    “额”

    “我大隋人口多,我隋炀帝时期的人口4600多万,你大唐到中期唐玄宗时期才追上我们的人口,唐朝用140年才赶上了隋朝的20年,你大唐怎么和我大隋比?”

    “这你还好意思说?你隋朝初期,继承了北齐,南陈,北周的人口,初期就拥有3200万人,28年通过生育和普查增长1400万,平均一年增长50万,也不是很夸张。”

    “而相当于隋朝开局,坐拥3200万人口大好局面来说,大唐就非常惨了,隋末烽火连天,直接把4600万人口,降到1000万,一直到贞观十三年,才逐渐增长到1500万。”

    “坐拥4600万人口,却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很值得吹么?”

    “大唐1000多万人口,灭国无数,反而不如你?”

    “从唐初到开元,人口增长到5000多万,增长了近乎4倍,这不是超过你了么?”

    “额”

    “隋书音乐志记载,我大隋万国来朝。”

    “对,隋书西域志记载了朝贡的数量,总共30国朝贡,这牛皮吹的有些大了,而大唐鼎盛时期有300国朝贡,相差十倍,并且唐人街遍布天下。”

    “额”

    “唐朝宰相马周说道,西京府库,至今未止,说明唐朝吃我大隋粮食,我大隋牛不牛逼?”

    “二十多年发霉的粮食谁吃呀?哪个小可爱喜欢吃?”

    “而且你能不能别断章取义呀,你要综合上下文呀,人马周明明说的是,隋朝的洛口仓被李密所夺,东都的布匹被王世充所拿,西京府库里面的宝物被大唐拿掉。”

    “夺走粮食的分明是李密,怎么扯到大唐了,而且说起来这个就可笑,你杨广当守财奴,舍不得赈灾,最后粮食反而便宜了李密。”

    “大唐开国这么多年,都没有用到西京府库里的财物,这正说明大唐强盛,这是夸大唐呀。”

    “而且马周这句话有待商榷,据旧唐书刘世龙传记载,李渊刚进长安的时候,就把西京府库里的宝物赏给有功之人,赏完之后,就发现自己不够用了,这时候多亏了刘世龙经商。”

    “我还想问你一句,大隋那么强盛,怎么就灭了呢?大唐这么弱,怎么就灭国如流水呢?这个世界怎么呢?天妒英才呀!”

    石开和秦明二人听完这二人的对话之后,面面相觑。

    “看这个架势,没准,真有人编排李世民。”

    秦明道。

    “你觉得他们会从哪个地方黑?”

    “他们会觉得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内容全是真的,正史内容全是假的。”

    “这?按他们的逻辑,正史不可信,那为什么他们就笃定私人回忆录就一定真实。”

    “他们不管,反正跟正史不同的,就是真实的。”

    秦明道。

    “可是大唐起居注里面的李渊和他本身的人设不符呀。”

    “李渊在起兵前的人设如何?世袭公爵皇亲国戚;有隋一朝也没太大建树;好不容易在隋末精兵被杨广挥霍一空后熬出头,还因兵败要被治罪。”

    “李渊在进长安后人设如何?一直“长安蹲”,不敢涉险出征。”

    “李渊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人设如何?各种指挥若定。在温大雅笔下,李渊人设“变异”了啊!”

    “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他会持续地表现出来,迷恋带兵征伐的光辉岁月。”

    “而看李渊的表现,很像是进长安途中就吓怕了,所以之后蹲在长安不出来,和隋朝时期人设一个样。”

    “李渊是如何做到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那样“指挥若定”的?”

    “这些他们就不怀疑,就怀疑正史?”

    石开道。

    秦明笑道:“李渊还非常鄙视汉高祖、萧何这样亲手打拼的人,说汉高祖亲自打仗很丢人(前代皇王,多起微贱,劬劳行阵),萧何不高贵(岂若萧何、曹参起自刀笔吏也),只有他和裴寂不打仗,最高贵,所以能流芳百世。”

    “而且,李渊的赏罚体系就是个笑话,李靖在武德年间只是县公。李渊最后被开国功臣团队赶下台,也没几个人帮助李渊。”

    “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真那么牛逼?他们怎么在大本营被李世民给一锅端了?他们越牛逼,不就是越衬托李世民牛逼么?”

    “别说李渊只剩下李世民一个儿子,他最牛逼的技能就是生儿子,他那么英明神武,怎么没人站他这一边?”

    石开道:“他们会说李世民改史是为了争起义首功。”

    “后世得国最正的明朝人认可的“佐命元勋”房玄龄,并没有参与“太原首谋”,而是在李唐军队从太原到长安的路上,投奔李世民的。”

    “房玄龄的功劳,是在统一战争时期,作为李世民的“谋主”,运筹帷幄,一直不离左右,明朝君臣都认为统一战争才是硬仗。”

    “打下大明江山的朱元璋,认可唐朝三大功臣是房玄龄、杜如晦、李靖,这三位功臣没有一个参与“起义首谋”,李靖当时还跑去告李渊造反呢,只是没有告成功。”

    “可见“起义首谋”并不是衡量功劳的重要条件,李世民为啥要费尽心力“篡改历史”,去抢这一点点功劳?”

    “明初君臣很鄙视李渊,说李渊得天下全靠李世民(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

    “不提后世得明朝,出生在贞观初的狄仁杰,后来劝武则天立亲儿子,一口一个唐太宗开国: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

    “魏征也认为开国之君是李世民,魏征:陛下平一海内,爱养生人,天授明德,情存至化,军国机务,皆出圣躬,臣承受不暇,有何功绩?”

    “宋朝人也经常把武德和李渊炮灰掉,把实际打仗的李世民功臣团队,当作“真朝廷”,这个就把房玄龄遇见李世民那一刻,当成房玄龄当宰相的开始时间。”

    “广卓异记:梁国公房玄龄,唐初杖策谒于军,秦王一见,引为谋主。及终,在相位三十有三年。”

    石开:“他们反正就是一句话,这些历史都是假的,历朝历代的人都是糊涂人,就他们看得清。”

    秦明道:“他们还会说李世民看了高祖实录所以改史。”

    “可是李世民看高祖实录这件事就被记载下来了,他改史为何还留下把柄?”

    “李世民看的是敬播写的,而敬播以直笔闻名。“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敬播等所修颇详直”。”

    “李世民看完之后说要直书玄武门,魏征赞美他说:“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这件事情被吴兢写进了贞观政要,当作正面典型。”

    “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把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并赐皇太子及诸王各一部。京官三品以上。欲写者亦听”,这是大家都能看见的东西,如何造假?”

    石开道:“他们会说李世民看完玄武门记载后,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是暗示房玄龄“改史”。”

    秦明道:“可“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这句话不正是武德时期,房玄龄在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的毒酒吐血后、为了让李世民下定决心杀李建成,所发明的理论吗?”

    “李世民需要再把这个理论对“理论创始人”房玄龄说一遍吗?”

    “房玄龄首谋杀李建成,这事儿只有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个人知道,按阴谋论思维,这事最好改。”

    “可房玄龄既然能“改史”,怎么不把自己写好点儿?为啥不把这事儿模糊一下?”

    “毕竟房玄龄因为首谋太子,在后世被人讥。”

    “玄武门写的还不够详细?李世民亲手杀兄、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去逼李渊,不是全写上了?”

    “这么详细的内容,还是李世民改过的,那请问,没改之前,玄武门写成啥样了?难道史官刚开始把李世民玄武门写成十恶不赦,经过李世民“改史”,才改成杀兄逼父?有人信吗?”

    石开道:“反正他们就会认为李建成千古第一太子,李渊千古一帝,杨广万古一帝,只有李世民徒有虚名。”

    “这就有意思了,万古一帝把一个大一统王朝败完了,千古第一太子,加上千古一帝李渊被李世民这个徒有虚名的人一锅端了,这找谁说理去?”

    “李世民这个菜货,一不小心搞出个贞观之治。”

    “他又一不小心横扫东突厥(灭国)、西突厥(驱逐)、铁勒(灭国)、吐浑(灭国)、高昌(灭国)、焉耆(灭国)、龟兹(灭国)、吐播(驱逐)、印度(灭国)、高句丽(驱逐),为何李世民这么菜呀!”

    石开道:“他们会说李世民掘墓魏征。”

    秦明道:“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魏征的墓碑是谁写的?那是李世民自己写的。”

    “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旧唐书魏征传)。”

    “因此,李世民后来推倒魏征墓碑,意思是收回自己写的碑文。至于推倒自己写的碑以后,魏征后人如果愿意再找人重写别的碑文,完全可以去找,李世民并未禁止。”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魏征魏征秘密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结果呢,这两个人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

    “其次魏征把一些资料给了褚遂良,什么资料呢?“前后谏诤言辞往复”,这在唐朝是一种犯罪行为,属于“漏泄禁中语”。”

    “李世民对魏征的惩罚属于什么性质?一是推到了他自己写的碑,二是悔婚。”

    “魏征犯错没有?犯了!而且这错还是个大错,换个皇帝,意图谋反这个大罪已经扣到魏征和整个魏家头上了。”

    “其二,犯错该不该罚?该罚!那怎么罚?走程序,按唐律定罪?那是大罪,魏家讨不到好。”

    “但是李世民没有罚魏家人,魏征的爵位“郑国公”,由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妥妥的继承了。魏征的四个儿子,有三个官品都很高,魏叔玉官至光禄少卿;魏叔瑜官至潞州刺史,魏叔璘官至礼部侍郎。发展的都挺好的。”

    “最后,即便是那个被推倒的碑,后来李世民又下令重新立了起来,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回来后,“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

    “重点是李世民没有掘墓,没有掘墓,没有掘墓,而是收回自己写的碑,并且善待魏家后人,还重新打自己的脸,给魏征再立碑。”

    石开道:“你说这些都没用,该怀疑的人还是会怀疑。”

    “他们会说,历史上有秦朝么,你凭什么认为有?你去过么?你说司马迁写了史记,司马迁难道有可能不是在骗你么?或者他自己也被骗了?”

    “你确不确定自己是亲生的?就算你是你爸亲生的?你确定你爸是你爷爷的爷爷亲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