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好快啊!”李定国暗忖一声,此时他的内心不由闪过一丝不快。
作为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对于这个义父还是忠诚的,但奈何张献忠自从他连战连捷后,明显升起了猜忌之心。
这事他又无力争辩,唯一能做就是做到事事请示,谦恭而顺从,丝毫不敢有自己的意志。
此刻的李定国,显然以为张献忠的使者,是来对他监视的。
“李将军,明军十万兵马,进犯潼关,孙传庭亲自挂帅,陛下口谕李将军,即刻率军直取南阳府,牵制河南兵马。”传旨的使者,带来的是张献忠的口谕。
“末将领旨。”李定国一愣,慌忙跪地喊道。
河南孙传庭统率的天雄军,一直都是大西军东出的拦路石,去年孙可望、刘文秀统率十万大军攻打洛阳,前期虽然进展顺利,但随着公孙翊快速的调动山东李牟、杨衍各部人马进入河南,战争局势也随之逆转。
经历三月之久的洛阳战事,最后以孙可望、刘文秀大败而回,十万人马损失三万人马而回。
也正是因为孙可望、刘文秀惨败洛阳,这才让原本已经被赋闲的李定国,得以被张献忠重新启用。
而李定国也通过对河南孙传庭的情报得出一个判断,倾大西举国之力,也断然拿不下河南。
为此他力主经营湖广,进而攻取江淮、江西之地,然后包围河南,方有攻取河南的把握。
李定国的这个战略部署,得到大西朝廷众多将领的支持,而张献忠自从在长安称帝之后,因为大肆征兵,加上锦衣玉食,导致举朝上下争相相仿,导致朝廷上下奢靡成风。
这样一来,自是府库空虚,粮食日益紧张。
经营湖广之地,自然也就成了大西朝廷的核心战略。
李定国出兵之前,对于中州孙传庭部的预估是,孙传庭的兵马应该会支援襄阳,然而事情出乎预料的是,孙传庭并没有出兵参与湖广的战事。
针对孙传庭出兵的预估,李定国也同样做了部署,那就是命令驻守潼关的大西将领前军都督白文选出击洛阳。
而大西军的平西将军刘文秀,率领的一支三万人的兵马,也一直部署在潼关以西的华阴,若孙传庭大军支援襄阳,大西的兵马则会迅速向洛阳发动攻势。
有关于孙传庭为何没有出兵襄阳一事,主要是史可法主动放弃了襄阳,选择在武昌在坚守待援。
“来人啊,送使者大人去驿馆休息,好生招待。”李定国接下圣旨,独自坐在湖广总督衙门大堂内,陷入了沉思。
孙传庭这个时候主动进攻潼关,这在李定国看来,明显是有些不合常理。
但苦思之下,他又猜不透其中的缘由。
“大帅,已经了大半个时辰了,大家都在等您的指示呢。”眼见李定国半天没有指示,龙韬营的大将商元上前询问道。
“传令三军,准备拔营,向南阳府进发。”李定国虽然很想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最后还是违心做出了选择。
“那武昌何人镇守?”商元迟疑的问道。
“交给水军左都督左梦庚所部留守武昌,咱们的人马全力配合陛下的战略部署,进攻南阳府,牵制孙传庭部进攻潼关的力量。”
李定国虽然没有想明白孙传庭为何会在此刻进攻潼关,但他却认为其中必然有诈,这个时候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调兵遣将去疲于应对,而是应该积蓄力量,做到不变应万变。
潼关前线。
孙传庭大营。
“回禀大帅,刚刚湖广的密探来报,李定国所部十五万人马已经撤出武昌,看其行军路线,正是南阳。”
“很好,告诉密探,继续监视,还有消息必须每日一报。”孙传庭赞赏一句,嘱托道。
“卑职告退。”这支密探自然不是孙传庭的人手,而是锦衣卫河南千户所的人马,临战之时,这支人马奉命听命与孙传庭调遣。
“来人,传令诸将到帅帐议事。”孙传庭一声令下,不久各营主将奉命而至。
“大帅。”天雄军右都督杨衍、前都督冯雄、中军都督牟文绶、以及各营副将匆匆而来。
“湖广李定国的兵马动起来了,目标正是南阳府,看来我们佯攻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孙传庭招呼众人坐下后,继续道:“为配合吴王殿下战略计划,你们各营,等下立刻向潼关发起猛烈攻击,不惜代价,做出拼死一搏的假象。”
“待今天的战斗打完之后,今夜前军营、中军营的人马立即撤出战场,前往南阳托住李定国的兵马。”
“杨衍都督,你则继续打着本帅的旗号,在此佯装主力,给我继续向潼关发起进攻。”
“末将明白。”杨衍沉声应道。
此次孙传庭率领天雄军九万大军,号称十五万人马攻打潼关,目的自然不是真要打进长安。
而是调动湖广李定国的兵马,按照公孙翊的部署,李定国这支二十万兵马的大军,必须滞留在长安之外,哪怕是任何地方都可以。
只要李定国的大军不能返回长安,公孙翊率领的护**,将会出大同,攻取榆林、延安府,然后直取长安,来个釜底抽薪,解决掉张献忠这个逆贼。
而拖延李定国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调动河南的兵马,攻打潼关,自然是最好的方案。
张献忠一旦得知明军主力强攻潼关,有夺取长安的打算时,自然会调动湖广李定国从后路出击,正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这个道理。
调动李定国的兵马,只是第一步,拖住对方,才是制胜的关键。
为达成这个目的,孙传庭首先调动天雄军左军都督李牟率军秘密去了许昌,进而进驻南阳城接防。
接着孙传庭则会率领天雄军的前后中三营人马,赶往南阳。
十万天雄军,四营人马驻扎南阳,兵力将会达到八万,虽然与李定国统率的十五万人马有差距,但用来驻守南阳,拖住李定国显然已经足够。
这项战略计划,目前在天雄军上下,也就各营主将知道,暂时属于绝密部署。
大同军镇。
十二月十五日,公孙翊率领的护**九万将士,加上宣大总督田见秀、大同镇总兵李万庆两部三万人马,共计十一万大军誓师出征。
此次大军出征,负责押运筹备粮草一事,公孙翊交给了河北巡抚吴国贵和山西巡抚李延龄负责。
吴国贵负责前期的粮草押运筹备,也就是第一阶段战事,指榆林到延安的战事期间,粮草押运筹备由河北巡抚吴国贵负责。
而第二阶段公孙翊率领的大军会拿下韩城,这个时候山西巡抚李延龄,则接手粮草押运筹备之事。
大军从大同出发,前锋骑兵大队人马便抵达了榆林城下。
榆林作为北方重镇,自古皆屯有重兵把守,张献忠自然也不例外。
驻守榆林的兵马,是张献忠帐下的前军都督白文选,此人跟随张献忠多年,属于张献忠的铁杆心腹。
其率领的两万兵马,自然也是一支精锐战兵。
当见到城下出现身穿蒙古部落服饰骑兵时,白文选第一个念头就是蒙古人又来打草谷了。
每年冬季,草原上的蒙古骑兵几乎都会南下劫掠,这已经不是稀奇之事。
但由于他们缺乏攻城利器,又主要是为掠夺而来,所以只要关闭城门,严防死守,蒙古的骑兵最后无可奈何,自会退去。
出现在榆林城下的两万骑兵,自然不是蒙古骑兵,而是班达海、党守素、田化龙、刘如魁、刘体仁五人率领的护**中军营。
不过此时这支兵马的穿着打扮,确实是蒙古人的装扮,为什么要如此打扮,自然是麻痹榆林的守将。
因为公孙翊很明白,十几万大军的动静实在太大,根本瞒不住榆林的守军。
而要做到隐瞒,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一支让榆林守军,不会引起足够的兵马作为清剿队伍,先扫平榆林外围的据点,进而封锁榆林对外的消息。
如此一来,大军随后杀到城下,打榆林守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同时,又让城内守军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要想做到这一点,蒙古骑兵自是最好的幌子。
因为蒙古骑兵每年都来边境打草谷,守军在积极防守的同时,顶多会向朝廷通报一下情况。
这个时候无论是城内的守军,还是长安的张献忠都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除非发现蒙古骑兵又大举攻城的倾向时,守军才会积极应战,并向朝廷请求支援。
班达海、党守素五人统率的两万骑兵,进展十分顺利,仅仅一天时间,就把榆林方圆二十里的村寨全部清剿一空,大军随后向榆林城下而来。
清剿周边村寨,目的还是歼灭隐藏的斥候,避免暴露公孙翊主力大军的行踪。
榆林城的主将白文选,在第一眼看到城下的蒙古骑兵时,他就预感有些不妙。
因为这支兵马气势太强了,这一点都不像是蒙古人拼凑起来各部落骑兵,那些蒙古部落打草谷的骑兵,虽然勇猛,来去如风,但队形散乱,哪里像眼前这支骑兵,队形整齐,军容鼎盛。
【作者题外话】:300章了,说实在开写之前,老鹿也自嘲过,写个200章就满足了。
不想却不知不觉写了300章。
之所以有这动力,离不开书友们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老鹿肯定坚持不下去的。
在此谢谢书友兄弟们的支持,多谢你们每天投下宝贵的银票。。。。。。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