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六章 科举改良

    第二日一早。

    苏墨准备返回骊山书院。

    昨夜禁军封锁朱雀大街抓捕墨苏的事件已经开始慢慢发酵,长安城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一大早,便有一群读书人打着旗号在长安城中游行示威,甚至敲开了刑部的大门,都在为墨苏鸣不平。

    在他们眼中,墨苏就只是作了几首诗,便被安上了重犯的名头,这也太不公平了。

    最关键是现在朝中不管哪一方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无法解释墨苏到底是犯了何罪,甚至大多数人连禁军为何如此大动干戈都不清楚。

    就连朝中官员很多都一头雾水,以为是禁军故意抓人,意在打压文坛。

    在长安城中风波频起之时,苏墨已经坐着马车出了长安城。

    这样一闹,文会应该不会再举办下去了!苏墨倚在车窗旁,看着外面道。

    早上听说王家的大门已经紧闭,但还是有不少人站在门前大骂王家及其他参与文会的大儒,说是因为他们败坏了文会的名声。杨渊笑着说道。

    这段时间估计王家和三大书院再也分不出精力来为难我们骊山书院了。苏墨轻松一笑道。

    科考将近,长安城中最活跃的群体便是考生。

    这些考生大多都处在一生中充满理想抱负的年纪,对待事情的方式也比较激进,眼睛里最是揉不得沙子,路见不平,多半会跳出来拔刀相助。

    文会被搞成这样,王家和三大书院当仁不让成为他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太子,你得罪谁不好,偏偏在这个时候得罪读书人?苏墨心道。

    若是此次禁军出动抓到人了还好,按照太子一贯的作法,随便安个名头投入大牢也不是不可能。

    偏偏一无所获,还在长安城中闹出了如此大的动静。

    如今城中游行示威声势越来越大,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定然会被朝廷彻查。

    依李世民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太子无缘无故抓捕读书人,若是拿不出个像样的理由,定然会被重罚一顿。

    苏墨回过神来,突然想起现在朝会差不多开始了。

    不知李治提出的意见是否会被采纳?苏墨心中也没有底。

    虽然糊名制对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更加有利,但是若想要科举改革,必定会面临重重压力。

    朝廷中肯定有一大批人反对糊名制,因为这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若实行糊名制,他们的子孙后代想要做官就没那么容易了。

    长安城,太极殿。

    此刻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底下群臣议论纷纷。

    诸位爱卿,已经议论了许久,有谁对现行科举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李世民说道。

    但底下群臣面面相觑,没一个人站出来。

    李世民额头青筋冒出,深深吸了一口气,尽量压制着心中的怒气。

    你们难道觉得如今的科举没什么问题吗?李世民厉声道。

    见皇帝发火,群臣们意识到装糊涂不管用了。

    这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上前一步道:陛下,近几年科举一年比一年规范,每年都会为朝廷输送一批优秀的人才,恕臣愚钝,并未看出现行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这几年你每年主持科举确实辛苦,但正因为你身处其中,所以忽略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我问问你,你可关注过每年进士的出身籍贯?

    这是臣疏忽了!长孙无忌低下了头。

    就以去年为例,各科共录取进士一百三十六名,其中有一百零二人出自南方,只有三十四人是北方人,而这三十四人中,大多数都是长安户籍,这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李世民沉声道。

    皇族出身关陇,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但如今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数来自南方,这就导致以后朝中南方官员的势力会越来越强,原本朝中南北派系泾渭分明,互相制衡。

    若是有一方势力过强,便会打破这种局面,到时候头疼的就是皇帝了。

    李世民其实之前怀疑过吏部偏向南方考生,但奈何没有证据,也就将怀疑一直压在心底。

    但现在形式越来越严峻,据他的一些近臣反应,北方派系已经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了,若再不扭转这种局面,朝中很可能形成南方派系一家独大。

    群臣中,一身着红色朝服的官员站出,是门下侍中魏征。

    陛下,不如以后在科考科目中加设条件,一些科目只能由北方考生参加,这样或许能够扭转此种局面。魏征提出了意见。

    李世民短暂思考后,摇了摇头。

    科举考试设立本就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这种公平怎么能由朝廷率先打破?

    底下又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李世民突然注意到了群臣前方十分安静的三个儿子,心中生出了提问的兴趣。

    太子,你先说说,可有什么方法?

    李世民说罢,朝堂立刻安静了下来。

    李承乾身子一抖,立即回话道:儿臣所想与魏征大人略有相同,可以将进士录取名额分为数量相等的两部分,出卷之时分为不同试卷,由南北考生各自内部竞争,这样可以保证每年南北录取的进士数量一样多。

    李世民听罢,微微点头,太子提议有可取之处。

    但这一举措会加重南北考生对立的情绪,虽然短期或许能改变局面,但长久看来并不适用。

    魏王,你怎么看?李治再次发问。

    李泰心中已经思索了片刻,缓缓道:我觉得或许可以在科举之外增设一些其他考试,专门提供给北方考生,这样既保证了科举公平,也能多给北方考生一些机会!

    李世民依旧不满意这个回答,多增加考试也就意味着给朝廷多一份负担,况且这个提议还是将南方考生排除在外。

    晋王,你来说说!

    李世民期待的看着李治道,这个小儿子最近给他带来了太多惊喜。

    李治当即道:父皇,我认为每年录用进士之中南北差距悬殊的原因并不在于考生本身,而是在于试卷批阅的过程。

    我建议采用‘糊名制’,将试卷上考生姓名遮盖起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人为干预的环节,让科举更加公平!

    此话一出。

    朝堂之中大震,官员们神色各异。

    李世民猛的抓住了龙椅把手,眼神中出现了一抹惊喜之色。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