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章 儒家经典注解

    将书院中的一切安顿好后,已经到了傍晚。

    苏墨让王绩将新来的五个老师请到了食堂里,想借着吃饭的机会互相了解一下。

    加上这五位,书院的管理成员已经增加到了八位,书院不断壮大,苏墨心中十分欣慰。

    食堂特意将两个方桌拼在一起,让所有人都能坐的下。

    苏院长,骊山书院无论环境还是学生都算是不错,只不过底蕴还是差了一点。其中最年长的老人吴林山道。

    苏墨点了点头道:老先生觉得具体欠缺在哪一方面?

    新来的五位老师中,吴林山年近古稀,曾是两朝元老,说话也最有威望,褚亮、宁风华和颜海年纪与王绩差不多大,不过短短相处下来,这三人给苏墨的感觉比王绩沉稳多了。

    南宫耀年纪虽小,但论学识丝毫不弱于前面这几位。

    吴林山捋了捋胡子:我今日到藏书楼中一观,发现学生们所看四书五经多为魏晋之前学者注解版本,魏晋之后最新注解寥寥无几。

    而依据我对这几年朝廷明经科所出试题的研究,十分注重新意,若还用老一套的理解,很难取得好成绩。

    王绩此时也道:我这次去长安城听到了一些消息,说是昌平、泰安、东明三大书院已经开始拉拢平民学生,只要不入骊山书院,就为他们提供大儒‘王通’对四书五经的注解。

    苏墨脸色微微阴沉下来,原本还防着这三大书院耍什么小手段,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舍得拉拢平民学生。

    大儒王通几乎可以算作是唐初儒学研究第一人,对四书五经研究十分透彻,像房玄龄、魏征等朝中大员都是他的弟子。

    吏部在科考出题时经常会参考王通留下的一些经义注解,但这些经义注解少有拓印本,一直掌握在大书院中,平民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

    底蕴不足可以弥补,但单论骊山书院为平民学生敞开大门,这般气度却远非长安城那些书院可比,假以时日,骊山书院之名必定能够响彻长安。南宫耀对骊山书院充满了信心。

    能跟着苏院长成就一番大事,也不算虚度此生了。褚亮笑道。

    他们能答应来此教书,并非单单是因为王绩,更是看中了苏墨的潜力,短短时间内在长安城名头无双,做出了许多件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此,在他们眼中,骊山书院只要有苏墨在,就不会沦为平庸。

    多谢各位对骊山书院的支持,苏墨定不会辜负大家对骊山书院的期盼。苏墨眼神坚毅道。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请各位看一样东西。苏墨卖了个关子。

    什么东西?王绩好奇道。

    苏墨拿出了自己从天道实验室兑换的儒家经典注解放在了桌上,在钱锋印刷好一版之后他便将原版拿回来了。

    按照活字智能印刷板的速度,最迟明日学生便能人手一份儒家经典注解。

    诸位看看,这些比之大儒所作的儒家经典注解怎么样?苏墨笑着道。

    几人的目光纷纷被桌上装订精美的书册吸引住了,吴林山率先拿起其中一本打开观看,仅仅看了片刻,瞳孔猛地一缩,深深吐出一口气。

    我在翰林院掌管书籍编修多年,见了不知多少儒学注解,但这一本对于‘春秋’的注解,仿若为春秋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大道,就算单独成书也能成为经典了。吴林山震憾道。

    其他人听罢,纷纷拿起桌子上的书册打开。

    这般见解,为何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呢?

    能作出这般注解的,恐怕已经能够称为儒家圣人了。

    看到这些,才发现之前我对儒家经典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桌面上,惊叹声此起彼伏,所有人捧着书不愿放手。

    从天道实验室换取的儒家经典注解,乃是自无数朝代学士大儒所作注解中挑选最优秀的组合而成,融合了历代智慧,自然不凡。

    敢问,这些注解是谁所做?吴林山拿着书的双手微微颤抖着。

    是数位隐居的名士所做,由我整理而成。苏墨不得已撒谎。

    若是告诉他们其中部分来源于数百年后他们的后辈子弟,估计会让他们怀疑人生。

    虽说我也认为王通乃是百年来儒学第一人,但他所做的注解仍无法与眼前这些经典注解相比,这些见解就算前推八百年,儒学春秋鼎盛的时期,也能占得一席之地。吴林山感叹道。

    不是王通不优秀,而是这些见解是他平生见所未见,完全能另成一道。

    苏墨道:其实我想告诉各位的是,骊山书院的底蕴不比长安城其他书院差,诗书典籍、经义注解,我这里应有尽有,你们完全不用担心这类问题。

    看样子我们都小看苏院长了。吴林山眉头舒展开来,其他几位皆哈哈大笑。

    王绩虽然撅着嘴,但此刻也心服口服。

    吃完饭。

    苏墨带人先将已经印刷好的《尚书》注解交给了需要的学生,而后将两份未装订的儒家经典注解合集分别贴在了藏书楼和教学大殿外。

    注解合集加起来共有九本,携带起来不太方便,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有需要的学生随时可以观看。

    回到屋中。

    苏墨开始思考对抗三大书院的对策,今日来到骊山书院报名的学生只有八个人,连前一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三大书院在长安城中影响力巨大,如今又抛出了大儒王通的注解,将原本还在犹豫是否报名骊山书院的学生都拉到了他们的阵营。

    竟玩起了阳谋?苏墨摸了摸下巴。

    这三大书院放弃了见不得光的手段,想以大势压制骊山书院,只要断了骊山书院的生源,也就相当于掐灭了骊山书院未来发展的希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书院建的再好,没有学生也是白搭。

    这次科举是关键,若书院内有学生能名列一甲,骊山书院之名必然能传遍长安,也能打消想报名学生们的疑虑。苏墨想了想自语道。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和探花。

    但近十年科考,从未出现过能名列一甲的平民考生。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