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八章 考试?考上才是好君主?

    说完这段,我的得意的又停了停,等着接受夸奖。

    谁知,萧何只是把我都到嘴边的酒杯给强夺下来,

    “主公,您继续,说完,我一定和张良与你喝个痛快,现在就别喝了。继续说说您的看法,秦的成功之处,与为何失败?”

    这是考上论文了?我只有继续说,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

    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

    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但是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说道这我莫名感觉,我就像是在考试,我就是那个考生,极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对面坐的是两位老师,觉得我不错,脉脉含笑,频频点头。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年幼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

    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我说道这里,想着这回差不多了吧,谁知道张良和萧何还是笑眯眯的看着我,看的我都有点发毛,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