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老大是天才

    第278章 老大是天才

    皇宫。

    夏帝少见地坐在窗下喝茶。

    梅太傅把批阅了的奏折都整理好,让钱智送去了翰林院。夏帝对他招了招手,“来,坐,喝杯茶。”梅太傅行了个大礼,在下首坐下来。

    替夏帝倒上茶。

    夏帝:“老大这段时间在北山学院。”

    梅太傅:“是,闲王殿下已经去了十来日了。”夏帝:“哦。

    如何?学子们可有进益?”

    梅太傅:“前两日遇到盛院长,说起此事,盛院长赞不绝口。想让闲王殿下长期在北山学院教习呢。”夏帝脸色微微一动,露出些许笑意:“哦,老大做了什么?”

    梅太傅:“后来老臣仔细打听过。

    闲王殿下教写诗词,不太会,经常被学生问倒,许多学术上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

    但是,作出的诗,却是首首都好,句句经典。让人拍案叫绝。”

    夏帝挑眉一笑,脸上露出兴味的表情。

    不过想着苏白原本就不是夫子,说不出所以然也是正常,也就没有深纠。“可记得,写来朕瞧瞧。”

    梅太傅略想了想:“还记得几首,微臣这就写来。”说着起身往案台前去。

    提起笔,很快便写好了几首。

    拿过来给夏帝看。

    夏帝一张张翻过,目露惊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好诗,老大去了一趟西凉,感悟也有进益。

    想从前年轻时,朕也见过边塞的大漠,老大这一首,妙。”

    夏帝看到这首诗想起了少年往事,心中唏嘘,不由得夸赞了苏白几句。再看下一首:“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

    从西凉回京的途中,会经过西岭雪山,雪山下还有一座东吴城……”这一首又勾起了夏帝的回忆,夏帝的语气,也充满了追忆。

    梅太傅在一旁垂着头,听得认真。

    不时应和几句。

    接下来几首,都是描写风景的,有一首里面提到的地名,夏帝没有去过,但是不妨碍他对于曾经游历大夏河山的追忆。

    看完之后,对苏白赞不绝口。

    “这些诗,从文学,立意,遣词造句上来说,都是上等。

    倒是想不到,作诗方面,老大果然天才。

    上回北山学院诗会,朕还以为他多少有备而来,如今看来,确实是有真才实学。”夏帝面露欣赏,一句天才,是对苏白莫大的认可。

    梅太傅也点头:“闲王殿下,确实才华横溢。

    陛下若喜欢,老臣一会就让人把闲王殿下作的诗,都抄上一份,给陛下送过来。”夏帝点头:“嗯,很好。”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把老大的诗词,都集成册,让大家都学习学习。

    让盛鸿把关,这件事,就交给北山学院去做。半个月做出来。”

    梅太傅心中惊讶,集结成册,这就是要当教案,在全国的学子们中发行了。

    历来,能得此殊荣的,只有太师,或者极有名望的老师,桃李满天下的那种。

    最近的著书人才,还是上回诗会上,德高望重的季夫子,写了一本《语著》,谈论圣贤之学。

    可见,成册发行,这是对一个人多么大的肯定。

    更何况,苏白还如此年轻,别说夏国,就是整个大夏可知的历史上,都是头一份的殊荣。

    实在教人刮目相看。

    梅太傅:“是,老臣即刻去传话。”

    夏帝抬手:“不必,就让钱智去吧,他也是北山学院出来的人。

    这件事派他去,正好。”

    说完,夏帝便写了一份旨意,让钱智去了北山学院。

    人走后,夏帝又看了几遍那几首诗,越看越喜欢。

    实在写得太好,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心中有一种直觉,这每一首,都当得传世佳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夏帝放下手中的宣纸,看向窗外,心中很久没有这般激动的心绪了。

    好一会都没有说话,梅太傅也不敢开口。站了小半炷香的时间,夏帝看向梅太傅:“老二老三都快回来了吧?”

    梅太傅:“是,算算日子,楚王殿下大概在这三日,就能回京。端王殿下要晚上一两日。”

    夏帝:“……嗯。江南那边如何?”

    梅太傅一听夏帝这个语气,就知道他想听到一些不一样的消息。上前半步,拱手回答,“楚王殿下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接管下了铁矿。

    江南的大家族都去拜访过。

    把以前赵家的生意都捡了起来,依靠着江南大家族给的面子,生生把赵家的生意又都做了起来。短短几个月,生意做得如火如茶,把楚王之前的亏空都补全了。”夏帝听完所有所思,“老三有几百刷子。朕从前,对他希望颇大……”话没说完,顿了顿,转而道:老二呢?”

    梅太傅:“一心扑在农作物上,八月中旬,土豆大丰收,端王殿下发动了全城的人收土豆。莱城一片喜气洋洋,这可是难得的大丰收。(得钱好)整个边地的人,怕是都头一回见着这般盛景。想来这一回,端王是下了功夫的。”夏帝嗯了一声,语气听起来却是不太好。

    当初,他刚刚下了让端王去边地的命令,端王转头就弄了个岭南的土豆出来。

    可见,他对端王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而端王,在底下的势力,怕是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的多。

    对于这种不能把控的人。

    夏帝更多的,是警惕和忌惮。

    一个人,被最高位的人忌惮,结局只有一个:死路一条巧。

    只是,正在赶着回京,路上得意洋洋的端王,半点都没有意识到:京城,等待他的,不是荣誉和赞美,而是藏在暗处的危机。对于他来说:如今的京城: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