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四章 认怂的突厥!(求鲜花评价票)

    幽州主城外,驻扎着二十余万突厥大军。

    原本进攻幽州之时,突厥有三十万大军,颉利可汗派遣了约莫十万大军去劫掠幽州各地县城,而主力部队是留在主城外的。

    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

    因为主城居中,距离各个县城都不远。一旦出现了什么变故,能立即驰援。

    在这个时代,正常的战事是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哪怕是一个县城的战役,恐怕也要半月一月才会打完。

    但是颉利可汗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懿一出现,襄县的战斗居然只用了一日便结束。

    而且五万大军全军覆没!!!

    根本来不及驰援。

    襄县大败的消息,很快便在幽州主城的这二十余万大军里渐渐传开了。

    “你知道吗,李懿又出现了!”

    “说的是襄县那场仗吧?谁不知道啊!”

    “李懿只用三千人便杀光了五万大军,我突厥此次恐怕又要败在他手里了……”

    种种议论声,原本细微,但随着时间推移,范围逐渐地扩大了起来。

    李懿这个名字,代表着突厥一次又一次的战败。

    更代表着他手底下的数万突厥亡魂!

    突厥的军心,动摇了!

    二十余万大军,本就人心复杂,突厥人性格野蛮暴躁,刺头更是多。

    平日里,这些人全靠上级长官弹压。

    但如今的情形,上级都已人心惶惶,更别谈震慑底层士兵了!

    军队里,开始发生了小范围的哗变!

    刺头们信誓旦旦地宣扬道:

    “李懿你们都听说过吧?他现在可是跟往日不同了,这人已经变成了会杀俘的恶鬼!还在襄县垒起了京观!”

    “咱们再不退兵,到时候遇到他绝没有活路啊!”

    ......

    这些刺头们带头造成的哗变,自然传入了突厥各个部落首领的耳朵里。

    突厥大军三十万,是由各突厥部落出人组成的。

    作为首领,他们必然随军出行,以便管理自己的族人。

    军帐内。

    除了突利可汗与颉利可汗之外,所有部落的首领齐聚在此。

    短暂的安静后。

    阿史那莫哥开口了:

    “各位,你们都已经听说大军产生哗变之事了吧?”

    执失思古道:

    “知道了又能如何?我看啊,颉利可汗此番是执意要与李懿对峙了!”

    他们二人算是在这一群首领里地位比较高的了。

    既然话题已经引了出来,其他人便也开始纷纷发言。

    “李懿四年前可是将我部打得差点翻不过身啊,你们谁没被他打过?”

    “呵,我就没被打过!”

    “你们部落那是离得远,怕是想来幽州劫掠都跑不了这么远吧!”

    “你们这么害怕那李懿,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他的本领了。”

    “见识个屁,你要见识,那就得拿自己部落儿郎的命来换,你可愿意?”

    “你他娘的怎么说话呢!”

    “……”

    一时间,军帐里吵嚷之声大作。

    阿史那莫哥无奈地朝他们压了压手:

    “都安静,安静点!”

    等到众人都闭嘴,他才继续道:

    “我们如今几乎已将幽州劫掠一空了,你们可知足么?”

    这话问得,一众首领们都是一愣。

    “这……倒也的确够多了。”

    实话实说,这些日子他们在幽州各地所劫掠的财帛女人,已经是往常一年的量了。

    “大家都知道李懿不好惹,既然如今财宝女人都已经抢得够了,那么再贪心,恐怕会招来祸患啊!”

    阿史那莫哥环顾一圈,发现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神色各异。

    “我知道没有人会嫌钱多,但是那也要有命花!”

    “我认为,咱们还是现在去找可汗他们禀告,建言退兵一事吧。”

    ......

    可汗军帐内。

    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被下属的部落首领们急匆匆求见,一时间还有些茫然。

    但此刻,他们两人的脸色都是一样的铁青。

    因为所有部落首领都聚在一起,跪拜在地,朝他们行大礼。

    口中还齐声呼道:

    “请可汗退兵!!!”

    颉利和突利都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人,是要逼迫他们现在撤兵回去啊!

    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故!

    “你们先起来吧。”

    颉利可汗沉着脸道。

    众首领起身,却并未落座,而是站在了一起。

    阿史那莫哥第一个开口:

    “禀二位可汗,近日来,大军哗变的范围越来越大,这非常危险,不得不防。”

    “于是我召集了各位首领,询问后才发现,许多部落都是如此。”

    “因李懿大败我军五万,又将头颅制成京观一事,二十余万大军都是人心惶惶。”

    “幽州一战得到的财富,我们也都知足了。”

    “为了大军稳固,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变故,还请可汗退兵,撤出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