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孔让梨眼中的青州2/5(求订阅)

    让梨眼中的青州2/5(求订阅)

    刘轩能告诉别人,安宁是卖身葬父跟着他的吗?

    当然不能,公平交易而已。

    度,也是让刘轩冒了极大风险换来的。

    毕竟,活着的人,要比失去的人要有价值,尤其是一个眼中有异力,有修炼天赋的人,这个价值,比国宝的价值不遑多让。

    嗯,也值得收藏!

    因为没有任务,无事一身轻,刘轩也没有着急着赶路,就因为身体虚弱为由,三天两头歇一歇,终于在半个月后,晃晃悠悠的回到了老家北海。

    首先,肯定又受到了一阵热烈的欢迎,整个青州的太守以及青州刺史,都一起过来拜访刘轩。

    虽然刘轩是告老还乡,无官无职,但是刘轩的人脉,关系,势力,却是早已经在青海深入人心。

    而且最主要的,青州之地,除了刚刚派过来补充青州一些空缺官职的官员之外,有谁不知道刘青山的传奇。

    哪个不知道青山侯跺跺脚,青州之地各处都会发生海啸。

    不过对于这些,刘轩都是矢口否认的,并且身体力行出来辟谣,表示这一切都是谣言诽谤,他只是一个身有爵位,享受人生最后荣华的老头子而已。

    至于在北海的影响力,那都是朋友给面子。

    他就是朋友多了一些,青海之地,除了几个郡国中,刚刚派遣下来的官员正在‘再教育’,其他的,包括这里的百姓一般,忠诚度什么的,能刷满的都刷满了,刷不满的,都在被强迫刷满。

    在这个人人都在称赞青山侯,把青山侯当绝对唯一看待的青州,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九个是刘轩的死忠。

    而剩下的哪一个,你敢说青山侯一点坏话,那么你就是异类,你就是奸佞,你就是霍乱之源,需要再教育。

    这样的环境下,对于那些心存怀疑的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要么诚心融入众人当中,要么死死的憋着不要表现出来。

    否则,你要是敢说,祖宗十八代祖坟都给你刨出来数落一遍,就问问你家祖宗为啥生出你这个混蛋玩意儿。

    在青州,他刘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只手遮天,瞒天过海,偷天换日的普通读书人,一个小小青山侯。

    刘轩表示,只要不是找茬,青州大家庭随时欢迎你,保证让你宾至如归,乐不思蜀,成为你第二个家。

    其中,北海郡国之中,新任国相孔让梨,不对,是孔融,他就有很大的发言权,表示我爱青州,我爱我家。

    这一切的起因,完全就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发青州之地莫名其妙的出现许多的流民,他想要派人调查一下,防止别是黄巾余孽。

    他的手下则是表示,黄巾早已经不存,哪里来的余孽。

    不过为了让上司放心,还是全力办了这件事情。

    最终,当孔融手下将一份清晰的调查结果,放在了孔融的面前时,事实证明,这些真的都是流民。

    他们都是北方各地,因为黄巾之乱过不下去,过来讨生活的。

    而且其中,孔融那些青海原住民手下,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的详细调查了,还给孔融列举了数十个那些流民身世悲惨的例子。

    最终那些例子,在有心人文笔的浸泡之下,生动形象的给孔融这个世家子弟,展示了什么叫做悲惨人生。

    被刺激到哭的死去活来的孔融,大手一挥,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全力接收这批流民,绝对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了。

    与此同时,孔融还上书朝廷,请求拨款援助。

    而面对孔大人的高义行为,太守陈宫被孔大人的精神所感动,伸以援手,并且联系其他郡的太守,共同支援孔大人,将这批数量庞大的流民,安置在青州各地,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下去。

    至此,当初数十万青山军,还有刘轩策反的黄巾,就这样悄悄的,全部成为了青州之民。

    孔大人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心中只有对各地太守慷慨帮助,各地乡绅富豪乐意齐心帮助的行为感动了。

    他来青州之地,值得了。

    民风淳朴,每个人都乐于助人,每一个官员都拥有着一颗仁义之心,对他就像家人一样。

    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如同刘青山那样的人吧。

    当然,孔大人不知道的是,整个青州高层之中,连同刺史在内,就他一个老实人。

    不过,等到这个男人真正明白青州大家庭内幕的时候,或许,他已经成为了青州大家庭的一份子。

    时间,在悄然中匆匆流逝~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大汉王庭的气数,并没有因为刘轩力挽狂澜拯救汉室的倾颓之势。

    黄巾虽然没了,但是反抗的心却依旧!

    根深蒂固的阶层,不断压榨底层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

    盘根错节的问题,那些士族并不知道,他们的一些行为和举动,他们眼中的小小利益占有,都是一种种推到大汉这个他们权益的保护伞。

    黄巾没了,但是土匪却层出不穷,贼寇也不绝,以及一些其他的教派。

    比如说,五斗米教之类的。

    一个黄巾倒下(好好赵)了,但是却有无数个黄巾站了起来。

    只要有压迫,反抗就不会停下。

    面对这些问题,本来应该是赋闲的将军,能臣,他们再一次被派遣出兵镇压敌患,或者募兵镇守一方。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数年的镇压叛乱之中,并没有让大汉安定下来,反而再一次混乱起来。

    刘宏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流民;

    而许多士族只明白,这一切似乎有利可图机;

    一些长期长期驻守各地的将军,心中逐渐的习惯了掌兵。

    终于,在刘轩告老还乡的第四年,按照公元历来算,是 年的时候,在这个听起来很吉利的数字,发生了一件对许多人来说,不是很吉利的事情。

    PS:求收藏,求月票,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