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 虎豹雷音

    距离太康和林平之辞别紫阳书院已有十日。

    太康当头漫步,而林平之跟在身后。

    仔细看去,发现林平之走路姿势怪异,怀中抱着一只灰黑相间的猫,走几步就顿一下,身躯还是轻微颤动,还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声响。

    整个人有时候会面色泛红,那是气血上涌的表现;有时候双拳握固,做虚空拿捏之状。

    路上偶尔碰到一些行脚商人或是挑担樵夫,纷纷把目光落在林平之的身上。

    “这年轻后生,怕不是有什么隐疾?”

    “是啊!年纪轻轻的,又长的这般俊,真是可惜了!”

    “看他走路的样子,莫不是有羊角风吧?”有人猜测道。

    饶是林平之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却还是被这些人的胡言乱语给噎到了。

    自己可是在练功,练功啊!

    心思一乱,之前那种奇怪的走姿保持不住了。

    “平之,静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为师不要求你能达到这等程度,但在喧闹中得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林平之一乱太康就察觉到了。

    林平之面露惭愧,“是,师父。”

    说完后又恢复到了之前的怪异姿势。

    其实这是之前太康新传授的“虎豹雷音内壮法门”。

    气始生于一,终分二,即魂魄也,阴阳也。魂气属阳,灵明轻清,可虚实刚柔,循环变化,神乎神乎,至于无形,微乎微乎,至于无声,此阳气之妙用也。

    魄气属阴,浑厚重浊,可坚强猛烈不挠不逃,雄魄毅兮可摧坚,气刚大之而拔山,此阴气之妙用也。

    林平之借助十几年的底蕴,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已完成外练行气的过程,现在追求的是内壮养气。

    外练筋骨,壮大气血,开发人体五大核心:胯、肩、肘、肋、脊柱。

    相当于已完成“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

    而所谓“行气”就是通过呼吸锻炼人体机能,从而充分的调动藏匿于人体深处的一切能量之源。

    其中这个“气”,是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自然界之清气,三者相融而生成。

    “外练”之后是“内壮”;而“行气”之后便是“养气”!

    “内壮”法,太康传授林平之的是一种易学难精的“虎豹雷音”。

    很多人以为的虎豹雷音,是老虎豹子的吼叫,其实错误的,不然又怎么跟“雷音”挂钩呢?

    所谓“雷音”,也不是惊雷一下噼啪炸响!而是打雷前,山谷之间不断回荡的嗡鸣声,轰隆隆的,跟虎豹的身体里发出的一模一样,这是真正的虎豹雷音!

    而这种声音很低沉,不是嘴巴里吼出来的,而是骨骼坚韧,在不断颤动间抖出来的。想象音叉即可,音叉一敲,不断颤动,发出的声音也是“嗡嗡嗡”的虎豹雷音。雷声在山谷间回荡也是一样!

    而老虎豹子不常见,所以太康让林平之买了一只猫,一只抱在怀中,时常感受猫的姿态。

    我们平时看到猫总是“哼”的一股声响个不停,抱起来的时候,手上会转来震动的感觉,猫和虎豹都是猫科动物,之间有共性,所以这才是真正的虎豹雷音。

    放在武术里,就是练拳练到一定程度,骨骼筋肉已经都爽利结实,此时功夫就要向身内走,就要沁入五脏六腑。

    但这一步很难,所以就要借助发声来接引一下,声音由内向外,劲力由外向内,里应外合一下,功夫方能成就。

    这就是林平之现在在修行的功夫,一发力浑身协调用力,形成的震颤也会形成相似的声音,声音没有嘴巴咆哮出来的那般洪亮,但却真实存在!

    只是由于林平之在刚刚得授,修行时间太短,还无法做到随时随地浑身上下协调一致,共同崩发,形成共鸣,故而看起来十分的怪异。

    以太康的估计,林平之想要真正的完成“内壮养气”这一过程,约摸需要三年的时光。

    但在大成之后,林平之相当于达到了“内三合”的境界。

    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加上之前的“外三合”,方可达到“六合”之境。

    如果真的到了那等境地,世间所有拳、肘、掌、指、腿、膝、脚的功夫,林平之可俯仰皆拾,因为无论多难的技巧,多怪的招式,他都能轻易地模仿,并快速感受其中的用劲技巧。

    我看你一眼,你几十年的功夫我就学会了!

    那个时候的林平之,一定会成为一些人的梦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