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被打击的失去了信心,又或是知道自己奈何不了林平之,也许只是想简单的倾诉一番。
余沧海竟然向林平之这个之前他眼里的黄口小儿解释道。
“当今江湖上修炼剑法者众多,像是五岳剑派、武当剑法、少林剑法、峨眉剑法、点苍剑法还有我青城剑法,加上一些不入流的剑法等,估计足有数百种剑法。”
“可以能够领悟剑意的却一个也没有,如果二十年前的剑圣风清扬还活着的话,也许他是能够领悟剑意的存在。”
“可惜华山派大变,他也应该不在人世了吧!”
太康知道,风清扬这会儿应该在华山的后山里独自隐居着呢!
余沧海继续说道:“对一个练剑的人来说,当他真正明白剑是什么的时候,与剑融合,一切发乎本心,无招胜有招,发挥出自己对于剑的领悟的时候,这个剑就活了。它,就是剑意。”
林平之听得怔怔的点了点头,一副你说的好厉害但我完全不懂的样子。
太康见状忍不住轻笑了出来。
余沧海还以为自己说的错了,“道长,莫非在下说错了?”
“那倒不是!”太康摇了摇头。
“只是余观主你说的完全不能准确的表达出你的意思,你没看林小哥还是心有迷惑吗?怪不得余观主你的弟子也是这样参差不齐,看来是余观主你的教导方式有问题啊!”
“你……”
说话归说话,干嘛要人身攻击?
余沧海被怼的憋红了脸,简直是欺人太甚。
格老子的,要不是打不过你,早就一剑把你刺个透心凉了!
说我不会教弟子?
我余某人可是一派掌门,弟子数百人,江湖上名声鹊起的“青城四秀”可就是老子教出来的。
挺了挺脖颈,嗡声道:“那不是道长有何高见?”
经过这段功夫,余沧海发觉太康如果真的要杀自己,那自己肯定是跑不掉的。既然他承诺不杀自己,那自己也不必如此的卑躬屈膝,平白的叫人看清了自己。
太康扫了一眼余沧海,就收回了目光。
“剑意是剑的意境,剑客的境界。意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剑意就是剑客对于剑的领悟达到一个空前的境界,这个境界称之为剑意。剑意是本源的一个延伸,这个本源只属于剑,有剑的高贵,剑的冷傲,剑的犀利,剑的本心。这是剑的溯源。”
“其实,不止剑有剑意,刀也有刀意,拳也有拳意,无论练习什么功夫,练到最后肯定会涉及到意境。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其实不只是习武之人,比如一些书法大家、丹青宗师,他们要求以形写神,做到气韵生动,就是在借天地万物来表达胸中之意,让别人能够理解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内涵。”
林平之由于年纪还小,阅历不够,虽然已经能够明白太康所说的意思,但感悟还不是太深。
但对余沧海来说,太康的话不亚于晨钟暮鼓,醒世之言。
他一直以来只想着去谋夺《辟邪剑谱》,认为练了辟邪剑法就能够武功大进。但再大进的武功能够比得上这位太康道长施展的剑法吗?
可他施展的却是正宗的青城剑法!
原来是自己一直没有领悟到精髓,没有领悟到剑法当中的意境。
方向有了,余沧海顿觉前路光明起来,可是意境该如何领悟呢?
心里想着,同时也问了出来。
“恳请道长指点沧海应该如何领悟意境?沧海定会感激不尽,为道长赴汤蹈火!”说着双腿一曲,跪倒在地。
“道长,不可啊!”林平之见余沧海如此,大急道,“余沧海狼子野心,若是学了这等妙法,必定会有更多人遭殃啊!”
面对林平之的指控,余沧海一言不发。他知道真正做主的人是谁,他相信如果太康道长真的做了决定,无论谁说什么都没用。
“无妨,余观主请起。”太康莫名的笑道,“其实先贤早有教诲。”
“无非是诚其意,正其心罢了!”
“诚意正心?这不是那些儒家的书生说的话吗?”林平之早年读私塾的时候听塾里的夫子讲过。
“儒家?书生?”余沧海站起身后疑惑万分,怎么又跟文人扯上关系了。
“要感悟意境,必须做到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修养与武功深意附和。比如少林的武功,连到深处必然要精通佛法,从佛法中领悟出佛祖的意境,不然要么武功练得不上不下,要么直接走火入魔!”
“在比如说华山派的《养吾剑法》,取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至大至刚。”
“所以要练成这门剑法并领悟剑意,就必须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意要真诚、心要纯正。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这样说,余观主你明白了吗?”
余沧海没有说话,只是抱拳郑重地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