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使的莫非是《移魂大法》?”
余沧海好似想到了什么,激动的问道。
“非也。只是一些心念上的小把戏罢了!”
太康摇了摇头,有点诧异余沧海怎么会联想到《移魂大法》上去。
“怎么可能不是?”余沧海好想忘记了眼前人刚才的可怖,有点兴奋又压低声音的吼道,“以神控人,这不就是《九阴真经》上记载的秘术《移魂大法》嘛!”
太康看着强自压抑着激动心情的余沧海,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青城派现在的武功中有一门《摧心掌》,虽名摧心,但中者五脏六腑皆会被震烂,骨骼却不折断,本是《九阴真经》上记载的一门武功。
那么青城派有一些关于这些武林秘闻,江湖奇功绝艺的记载也不足为奇了。看着余沧海的表情,分明是认定自己是得到了《九阴真经》这本绝学。
太康不禁在心底暗暗摇头,这些江湖上的习武之辈,总是厚古薄今。认为前人创造的武功神妙非凡,只想着去争夺各种神功秘籍,却不想着自己去创造、去研究、去开拓、去升华。
《九阴真经》也不过是宋徽宗崇宁时的大学士黄裳因校对《万寿道藏》而悟通武学义理所创。
在太康了解看来,黄裳因为全家被明教屠杀而升起复仇之念,这无可厚非。但是创出的武功已失于阴柔偏颇,不复道家冲和之意。
武功招式阴损毒辣,杀性十足,直取敌命。像是摧心掌、白蟒鞭法、摧坚神爪、鬼狱阴风吼等等。
“道长,什么是《移魂大法》啊?很厉害吗?”
见到余沧海一直反复的提到这门武功,林平之不禁好奇地问道。
但刚一问出声,林平之就心生悔意,想要收回话语已来不及。
在他看来,能够让一派掌门如此失色的定然是绝世武功,自己得蒙太康道长大恩,如此去探寻太康道长的秘密实属忌讳。
打听别人的武功本就是江湖中人的大忌,更何况太康道长这般的神仙人物。心思至此,林平之感到无地自容。
急忙解释道:“道长,我不是要窥探您的武功,我只是……”
话未说完,却别太康挥手阻止,林平之以为太康是在恼怒与他,想要辩解却无从下口,急的都有些耳红面赤起来。
“无妨,这本就不是什么秘闻。一些传承数百年的门派肯定会有所记载。”
太康对这种师父传武功总喜欢留一手的陋习一向是不屑一顾的。
虽然有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太康不敢苟同。
武功是什么?
在太康看来,武功是学问,是学术,是一门研究天地自然规律的手段。可以让人不借助于各种复杂精密的仪器,就能够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寻找规律,领略美好,从而提升自我的过程。
太康是后世人,对于知识、学问并没有那么的敝帚自珍。
道不可轻传!
道亦不可不传!
道不可乱传!
道更不可失传!
道是什么?是武功,是道法;更是学问,是知识!
学问在于研究与探索;
知识在于传播与交流。
如果有人能够学习太康的知识并超过他,太康只会高兴,并反过来向他学习。但是若一个人不想付出只想索取,甚至采取一些左道手段,那太康对这种人不会无所保留。
“《九阴真经》乃是黄裳所著。这黄裳啊,说起来还是林小哥你们福建人呢!”
“黄裳,字晟仲,人称演山先生,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
“黄裳本是状元之才,文官出身,并非武夫,微宗皇帝便下令让其行刻书之事。”
“黄裳刻书时已然67岁。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的校读。据记载,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七天就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
“啊!”林平之惊呼一声,按照道长多说,那位奇人还是年过花甲却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怎么会留下这么厉害的武功秘籍呢!
太康继续说道:“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
林平之听完心情激荡,不由得心向往之,恨不得早生百年,伴随其左右,早晚聆听教诲。
其实别说是林平之了,就连一旁的余沧海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虽然青城派中有记载《九阴真经》的事情,但也只是零星片段,哪里向这位道长这样如数家珍。这下,余沧海更加确定太康练得是《九阴真经》上的武功了,他已经在暗自思忖,今日如若不死,定要……
“余观主,你好像在想些不合时宜的事啊?”
太康幽幽的话语落在余沧海的耳畔,只把他惊得一震。
虽然太康并没有用气势威压与他,
但是,
这一刻,
余沧海又想起了,
此前曾一度被眼前这位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道长,
所支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