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的二王子嬴季昌反对当时的秦国的强权,带领妻子家室潜隐。
“吾族本姓嬴,自吉公而易姓,至弼公……递传献公生二子,长名渠梁,即秦孝公也,次名季昌,乃吾易姓之鼻祖也,因孝公用商鞅,坏古制,开阡陌,私智自矜,刑及公族,我祖睹权臣之乱政,痛旧典之沦亡,逆鳞累批,爰鞅犯禁,效采药遗踪,由桂林象郡徙江吉永丰,潜隐于濠,易姓为奉,更名吉。敛迹韬光,以避其难。为纪念祖宗,不忘根本,将嬴秦的秦字除掉下面两点为‘奉姓’。”——奉氏族谱《源流撮要》
后经多方学者查证,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即当今奉家山附近桃花源,陶渊明所见桃花源中人即秦国二王子后裔在此隐居改姓“奉”。因为祖辈长年隐居桃花源与世隔绝,所以此姓后人很少。
“奉”姓通“枫”,剧情故事中其中一女主角“枫茗”便来自此族。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宋·姜夔《扬州慢》
说到姜白石,也就不得不提杜牧。
姜白石把杜牧称为自己的前生。“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杜牧年轻时游扬州,见一豆蔻年华女子,一见钟情,许下十年承诺,愿十年得功名到扬州迎娶这个女子。
离开扬州以前,他为此女作了《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然十年过去了,杜牧的功名并未达到自己许诺,待到杜牧十三年后如愿靠功名当了扬州知府,再寻女子却知女子等了他十一年后嫁与富商。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此诗各家解析甚多,从姜白石的理解来看二十四桥是一有特定意义的桥,今吴家砖桥,又名经药桥。有芍药花开的一座桥,代表不可明言的相思。诗人在此赋诗,所想为玉人。
从杜牧生平事迹年轻爱上豆蔻少女,年迈依然红颜无数来看,此玉人非他同僚死党韩绰。而是假借诗歌寄韩绰之名,寄意于她人。
她是谁?她会教人吹箫。杜牧的诗,意境透纸自会传遍各家各院。
玉人的名曲,杜牧则在名流赏析之中可以听到。
却不能见。
何处教?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后世文人大多认为杜牧中晚年的情诗带有无病呻吟的意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自会如此感受。而杜牧为宰相孙子,二十三岁便有名作《阿房宫赋》,不但诗赋冠晚唐,并有治国安邦之才。
在这样的条件下,却跌宕几多,让心爱的女子嫁为人妇。
“落魄江湖,载酒行。”
后世庸俗愤青难以领略这深刻意境罢了。
姜白石却深知此情,故以杜牧转世自诩。
如杜牧少年的姜到了心中的前世之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下马步行。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前世杜牧描述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已尽是“荠麦青青”。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繁华的都市成为废墟,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而自己心中的感情,即使用杜郎描述豆蔻初恋,青楼春梦的传世名篇还是不能表达我心中的深意。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尽管历史已经变迁,而二十四桥却还在那里。
波心荡。是我心荡漾吧?我欲向冰冷的月亮问讯它见证的故事,月亮却一句都没回答我。
桥边还有芍药花红,年复一年地开着。
它是在为谁寄托相思之情呢?
是为前世的杜牧,还是为我今生的姜夔?
——————————————
写到此处,文中男主人公便又出现两个:
江雪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
杜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
慕容氏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慕容本姓“若洛”,鲜卑语中意为“富有、繁荣”,初为部落大人尊称,后来成为姓氏。一般认为“慕容”来自“步摇”的讹读,也有说法是因为部落首领慕容护跋(亦作若洛护跋、莫护跋)仰慕汉文化,听从汉族幕僚建议,以“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为根据改姓。
“慕容氏本黄帝后裔,公元前206年秦汉之际因匈奴所逼而退居鲜卑山(大兴安岭山脉,今内蒙古境内),公元220—226由先祖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公元238年从魏司马懿伐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辽西棘城(今辽宁兴义县),经慕容木延,慕容涉归渐向辽东发展,至公元285年先祖慕容廆继位,感慕容氏久处荒远之地,与中原隔绝,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遂发奋图强,顺应潮流,锐意改革进取,重农桑、兴儒学,向中原学习先进政治文化,汉化改革早于北魏孝文帝一百七十年,建立了突出的历史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后慕容氏英杰辈出,逐鹿中原,先后建立起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慕容皝于337年在龙城(辽宁朝阳)称王,建立前燕。
公元352年慕容俊于蓟城(北京西南)称帝,后迁都于邺城(河北临漳北)。
前燕因内部分裂导致国力削弱以至亡国,其后公元386年廆侄孙慕容永于山西长子称帝建立西燕。
384年皝之五子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称帝,尽复前燕疆土并灭西燕,后燕亡于鲜卑拓跋部的北魏。
公元400年皝之少子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建立南燕,后迁于山东广固(今山东青州益都西北),亡于东晋刘裕。
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光慕容一姓的就俘获斩首了3000多,慕容氏主干基本覆灭。
历史特点:“五胡乱华”期间,区别于其他大部分西域入侵政权的种族屠杀政策,鲜(卑)族慕容氏主张民族融合,以汉儒家文化为制国之道。崇尚儒雅。
正史记载慕容家族俊美者众,素养较高,颇具魏晋时的风雅。《晋书》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
“慕容俊女清河公主,有殊色。”
“慕容冲,有龙阳之姿。”
“慕容超,身长八尺,腰带九围,精彩秀发,容止可观,姿器魁杰,有类于德。”
“慕容德女平原公主:姿容婉丽。”
“慕容策,年少美姿貌。”
北魏孝文帝加速了鲜卑族汉化,拓拔(罗伯特)改姓潘,如后人潘安;吒李(查理)改姓李,李家宗室大旺。
到隋唐时期,鲜卑皇家与汉族皇家融合,自此华夏皇家成为了典型的融合型血统。各类鲜卑复姓融合在华夏汉姓中。
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鲜卑人。
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鲜卑人。
南朝刘裕北伐后,慕容残余家族改汉姓逃亡,改姓慕、容、穆、莫、牟(川音通“慕”)。
文中一男主人公名慕茗,与枫茗两家世交。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