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浔阳楼题词(求订阅!)

    第82章

    穆弘急忙问道:“花石纲都弄了快十年了,怎地万岁山还没有动工?”

    阮小二挠了挠头,道:“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徐凤梧解释道:“那万岁山是挖土填筑,皇帝又要在上面种树,又要修亭台楼阁,周遭还要修许多宫殿,自然要好好规划一番。”

    “当今皇帝是个诗情画意的人,当年他御笔一画,艮岳画了近千亩,所需奇花异石自然极多。”

    “再有便是贪官弄权,皇帝拨下来的银钱,大半进了蔡京等人的腰包,剩下的自然要江南百姓来出。”

    “而且很多的奇花异石,蔡京等人也要从中截取,再加上其中丢弃浪费的,工期自然也是越拖越长。”

    穆弘气得浑身发抖,怒道:“我等百姓苦苦支撑,只等那万岁山建好,不想那帮权贵一点也不体惜我等,直把我们往死里逼!”

    徐凤梧摇了摇头,实际上艮岳的正式动工,是在政和七年(1117年),一直修到宣和四年(1122年),甚至在靖康年间,艮岳还有后续的修03建。

    前前后后,艮岳一共修了二十多年,直到北宋灭亡,金兵攻入汴梁后,一口气把这个园子给拆了。

    赵佶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才修建起来的宫苑,就这样化为了乌有,自己也被金兵掳走,死于北国,含羞于地下。

    穆春见哥哥气急,鼓起勇气道:“哥哥,左右都是个死,咱们忍着作甚,不如跟寨主一起上梁山。”

    穆弘咬了咬牙,一脸气急之色,看来是被逼急了,就见他抱拳说道:“罢了,这浑浊世界没个尽头,如果徐寨主不嫌弃,等小弟变卖了家产,就来梁山投靠哥哥。”

    徐凤梧欣喜道:“穆家兄弟肯上梁山入伙,我梁山必定更加兴旺!”

    “小弟见过哥哥!”当即,穆弘、穆春上前拜道。

    “两位兄弟请起!”徐凤梧赶紧上前扶起。

    当天,在穆弘的热情挽留下,众人在庄上住了一宿。

    次日一早,穆弘、穆春又送众人来到江边,招呼了船只送众人过了江。

    徐凤梧期待了半天,也没碰见那张顺,一行人便乘船渡江,来到了对岸的江州。

    一行人下了船后,径直往城中而来,快要到江州城时,只见江边好大一座酒楼,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

    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浔阳楼’三大字,落款却是苏东坡,门边两道朱红柱子,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苏东坡,这可是文化名人啊,算起来,他去世也才十几年。

    徐凤梧心里感叹,不由问道:“我在京东之时,也听说过浔阳楼的大名,那匾额是苏东坡真迹?”

    梁成业点头道:“确实是苏东坡写的,楼上有韦应物、白居易的题诗,因此引得不少文人来此。”

    徐凤梧想起原著之中,宋江就是在此题反诗,才弄出一场大的波折来,而浔阳楼真正名声大噪,也正是因为水浒传。

    徐凤梧顿时来了兴致,道:“城里面人多耳杂,既然眼前就有一个好去处,不如我们上楼一坐!”

    梁成业笑着道:“也好,反正池州也不远了,不急着赶路。”

    刘唐、阮小二等人,虽然都是江湖汉子,不懂得什么叫风雅,但既然来到了江南,自然要欣赏一番景色,当即也都纷纷赞同。

    一行人进了浔阳楼,四下开始游览,虽没有多么豪华,却颇有文化气息,楼中挂着许多名人的题诗,如韦应物、白居易、苏轼等。

    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路上遇见一弹琵琶的女子,于是就写下了《琵琶行》,这首诗也高高悬挂在楼中。

    徐凤梧正瞻仰白居易的题诗,忽听旁边响起一个女子声音:“白居易果然名不虚传,诗词通俗易通,实乃上乘之作!”

    徐凤梧扭头看去,只见那女子明艳动人,带着三分英气,俏丽如同仙女,而且个子十分高挑,少说也有一米七。

    她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穿着一袭飒爽的劲装,看样子倒像江湖中人。

    女子见徐凤梧看过来,却也并不脸红,十分的落落大方,瞧了徐凤梧等人一眼,就飘然地离去了。

    阮小二凑了上来,笑道:“哥哥,我常听人说江南多美女,不想咱们刚刚过江,就见到这等好女娘,这话果然不假!”

    徐凤梧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怎么?来到江南,你就开始躁动了?”

    阮小二嘿嘿一笑,道:“哥哥说笑了,俺是有家室的人,倒是哥哥要抓紧了,老太公日想夜想,就等着抱孙子呢!”

    徐凤梧翻了个白眼,不去理会阮小二,寻了一个靠江的阁子,招呼众人坐下,然后点了一桌好酒菜。

    众人一边看着江景,一边推杯换盏,听李俊说些江南的趣事。

    徐凤梧忽然说道:“我听说江南一带,有个什么摩尼教?”

    李俊点了点头,说道:“是有这么个教派,教主好像叫做方腊,其中有许多高手,主要在歙州、睦州等地活动,江州的势力并不强。”

    梁成业也说道:“那摩尼教又叫做明教,信奉的是什么明尊,教里面有左右光明使,还有四大护教法王,教徒都穿白衣乌帽。”

    徐凤梧惊讶道:“表兄知道得这么清楚?”

    梁成 业皱眉道:“池州也有摩尼教徒,不单单是困苦百姓,也有许多土豪士绅,可以说摩尼教在江南势力很大,只是没放到明面上来。”

    刘唐笑着说道:“又是光明使,又是法王的,听起来倒十分的威风!”

    阮小二眼睛一亮,道:“不如咱们也弄一个,就叫……就叫……”

    他肚子里本就没多少墨水,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到底叫啥才好。

    徐凤梧听得好笑,也不去谈论明教,转而说起其他的。

    很快便酒过半巡,徐凤梧也有点微醺,想起这浔阳楼里面,有许多名人的诗词。

    原著中的宋江,也在这里题过反诗,不知是不是酒精作祟,便唤酒保借了笔砚,就在一块白粉壁上挥毫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徐凤梧一口气写完,不由得嘿嘿一笑,老子这算是抄袭石锤了,不过作为一名穿越众,抄抄诗词只是基本操作。

    原作者还有几百年才出生,不服让他来找我啊!

    徐凤梧很是无耻地想到,接着在这首词的最后,又写了五个大字:济州徐凤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