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歇了一夜之后,徐凤梧一行人,以及李俊、童威、童猛一起,在行了半日之后,便来到了揭阳镇。
众人找了一家酒楼,准备好好填饱肚子。
徐凤梧想起这揭阳三霸,李立已经被杀了,李俊如今跟了自己,现在还有穆弘穆春,以及张横张顺。
徐凤梧记得原著之上,那穆家兄弟霸着揭阳镇,外地人若想在镇上谋生,必须先到穆家庄拜谒,不然便不许镇~上居民与之交易。
除此之外,徐凤梧倒也不记得这-兄弟俩有什么恶行。
话说起来,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如今从梁山泊过路的商客,哪个敢不给梁山泊买路钱,徐凤梧的买**这个大-多了。
至于张家兄弟,张顺是徐凤梧想收服的,张横就要考虑考虑了,这厮怕是现在还在浔阳江上干打劫的买卖。
当即,徐凤梧朝李俊问道:“李俊兄弟,我听说穆家兄弟是揭阳镇上的一霸,你与他们可有交情?”
李俊点头说道:“大家都是在揭阳岭一带混的,彼此之间自然有交情,哥哥莫非想见一见他们?”
徐凤梧还未开口,刘唐就叫道:“哥哥,你们在说什么恶霸?跟俺刘唐也说说,若真的是作恶多端,俺也一刀将他砍了。”
这厮,却是行侠仗义都上瘾了。
李俊连忙说道:“那穆家兄弟虽然行事作风,略显霸道了一些,而且要镇上大大小小的商户,每月都要向他们交一笔例钱,可实际上也是被逼无奈。”
徐凤梧好奇地道:“究竟怎么回事?”
李俊说道:“哥哥当知道这江南的花石纲。”
徐凤梧点头道:“江南花石纲,北方括田法,我如何不知道!”
李俊接着说道:“原本揭阳镇靠着浔阳江,也算是民丰物茂,谁知道数年之前,朝廷突然弄出花石纲,要给皇帝修万岁山。”
“从那以后,这江上运送花石纲的船只便连绵不绝,揭阳镇因为靠着浔阳江,自然也是跟着倒了霉。”
“一旦有花石纲经过,镇上不但要提供劳役,还要要供应纲船的钱粮。”
“这些年下来,许多村镇因为花石纲弄得凋败。穆家是揭阳镇上的大户,尽管有家财数万贯,也经不起花石纲折腾。”
“因此那穆弘便定下规矩,只要在这镇上赚钱的商户,每月便要出一份例钱,以供给花石纲船只所需钱粮。”
“虽然因此走了不少商户,但揭阳镇没有同其他沿河村镇一般凋败下去,更没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万岁山就是艮岳,又叫万寿艮岳。
宋哲宗病死之后,因没有儿子继承皇位,于是赵佶就成了皇帝。
赵佶刚继位的时候,也没有子嗣,为避免走上兄长的老路,又因他笃信道教,就请了一个道士来出主意。
那个道士说道:“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
于是赵佶就挖土造山,谁知道万岁山刚动工不久,长子赵桓就出生了,次子虽然夭折,但次年第三子又出生了。
赵佶深信这是因为万岁山,于是便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
作为一个艺术皇帝,只有一座土山怎么行,于是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纷纷在万岁山里出现。
赵佶最后一发而不可收,他又嫌皇宫太小了,配不上他这个皇帝,于是要在万岁山的周围,建起一个大的园林来。
于是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竟至搜刮天下,他看中了江南的太湖石,于是大兴花石纲,弄得民怨沸腾,国力困竭。
自从万岁山修建后,赵佶的确有了许多儿子,史书上记载,共有25个活到了成年,但最后都被金人掳到北方,只有赵构走了狗屎运。
刘唐不解地道:“那穆家兄弟若是不想交钱,直接搬走就是了,怎么还问商户要钱?”
徐凤梧说道:“穆家数代都在揭阳镇,家产自然全都在此,哪那么轻易就搬走?如果穆家都搬走了,这花石纲的花销,就要落到普通商户头上,这些商户如何承担得起,只怕要不了两三年,这揭阳镇就衰败下去了。”
0 ···求鲜花0 ···
徐凤梧也是明白了过来,怪不得原著之中,穆弘在打破江州,救出宋江之后,很干脆地就收拾全部家财,放火烧掉庄院,带着一家老小上梁山了。
当时徐凤梧还觉得,这穆弘是不是脑子瓦特了,居然讲义气到这种程度,连自家家产也不要了,现在看来还是有原因的。
估计因为花石纲,当时穆家已经被折腾得够呛,只怕都不剩多少家财了,难怪穆弘二话不说就上梁山。
........ ......... ...
刘唐恍然说道:“没想到这两兄弟做得这般好事。”
李俊点头说道:“就像哥哥说的!不过,这花石纲已经有好些年了,这江面上的纲船不但没见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穆家哪经得起这般折腾,景象是一年不如一年,那穆弘也因此脾气日渐暴躁。”
徐凤梧点了点头,沉吟说道:“李俊兄弟,可否为我向穆家兄弟引荐一番?”
李俊笑道:“如何不肯?这穆弘乃是义气之人,若是听得哥哥的大名,定然十分欣喜。”
徐凤梧笑了一笑,对于原著中的好汉,只要不是李立这等人,他自然不介意招上山,而且这穆弘也绝非没用之人。
尽管在原著中,穆弘没有什么戏份,自然也没什么战绩,只有在打祝家庄时,跟祝虎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但能够位列八骠骑之一,跟花荣、杨志、索超等一个档次,就算不如花荣等人,但起码也不能比朱仝、刘唐弱吧。
至于穆春,原著中纯粹就是打酱油、凑人数的。
这次前去结识穆家兄弟,徐凤梧也想一探究竟,若是真像李俊说的那样,就算现在不能收服,结识一番也好。
众人吃完了饭,在李俊的带领下,朝着穆家庄去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