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唱双簧地来了【8更求票票】

    怒火平息后,赵真也就想到了更多现实的问题。

    即有慈航静斋,是不是也有静念禅宗。

    作为他们的老对手,魔门恐怕也有传承吧?

    这三股势力代表的实则就是道佛之争。

    特别是魔门,虽号称魔门,亦以道为主,实则是先秦时代以前,诸子百家综合。

    换句话说,代表的是本土老祖宗智慧的结晶。

    却因种种原因,被烙下了邪恶的标志!

    因已立下大誓言,有了明确目标,赵真还是感觉到,这个世界是越来越有趣了。

    适时,包拯又来求见。

    “启奏万岁,欢喜教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不妙了。”

    果然还是为欢喜教的事情而来。

    赵真眉头微蹙:“包卿何以有此一说?”

    “臣按圣旨,转告大相国寺后,他们又派出了四十九名高僧。

    因情况本就不明,且欢喜教表现出了挟持众僧,威胁朝廷的意图。

    当时臣竭力反对,只让他们派出代表进入,但众高僧却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由不听劝阻,一起进入欢喜教,且……”

    说到这里,包拯欲言又止。

    前面的话赵真能理解。

    大相国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身为当今皇帝的赵真,早就洞悉了他们的阴谋。

    又因是皇家寺院,自是认为他们很重要。

    派出越多的人前去充当人质,就越能逼他妥协,逼朝廷就范。

    这在赵真的意料或算计中。

    但包拯突然欲言又止,却让赵真意识到,事态发生了变化。

    “且又怎样?”

    “不敢有瞒万岁,因展护卫多方联系,已有各方侠义之士,接蹱而来。

    受大相国寺高僧感染,念及他们能为苍生舍义的精神,有近百人自发护卫他们。

    但除大相国寺的高僧外,却无不被杀,尸体被送出,已经造成军心的影响。”

    好一个大相国寺。

    明明是跟欢喜教暗通款曲,进入内里充当人质,却还要蛊惑人心,令近百义士丧生。

    无耻的嘴脸已经足够恶心。

    如此行为,实则也是要给朝廷一个下马威,反逼朝廷为了他们妥协。

    给朝廷下马威,可就是给他赵真下马威啊!

    “看来,此前杀掉欢喜教的来人,他们只当皇宫中,已经豢养了供奉。

    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皇族中人,已经拥有打破凡俗力量的存在。

    更不可能想到,还是我这个皇帝,拥有了这样的实力,这很好啊!”

    赵真心中阴险地暗语时,依旧静静地看着包拯。

    “万岁,这些侠义之士,虽是受展护卫号召而至,却也算是为国捐躯。

    他们落得这般下场,绝不能轻率处置。

    故此,臣想请示万岁,要如何处置他们的尸体?”

    “不论是为国,还是为民,只要具有这二者特性,皆为受人尊重的侠士。

    择一处风水宝地,建一座侠义墓地,门楣两旁,雕刻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将他们隆重下葬,由官府派专人打理墓地,为彰其义行,官府每年会主持国祭外,百姓也随时可以前往拜祭瞻仰!”

    此话一出,包拯满脸的臣服。

    因为这即是对丧生义士的尊重,也是一种更为明显的信号。

    重文轻武的时代,已经过去。

    宋室天下,将不会再由一群文弱的书生,指点江山。

    特别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钦点八字,即能钳制江湖中人不以武犯禁,只要他们是真的为国为民,也将会得到最大的荣耀。

    现在的官家,真的是太圣明了!

    弹指间的决定,都是如此完美。

    令包拯发自内心的崇敬与佩服。

    “万岁圣明!”

    包拯躬身行礼,因崇敬佩服,声音都异常的洪亮。

    就在此时,一名值守外间的小太监进入御书房中。

    “万岁,开封府王朝,携无悲大师前来求见!”

    值此时刻,所谓的大师,必是大相国寺和尚。

    唱双簧的来了。

    “宣!”

    赵真双眸深处,暗有寒意沉浮,径直开口。

    他倒要看看,明明不顾国运昌隆、不理帝皇安危,暗行窃取之实,却又表现慈悲的和尚,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嘴脸。

    片刻后,身着役服的王朝,便扶着一名看起来有些孱弱,还已受伤的老和尚进来。

    但赵真却已经看出,其法力极强。

    已为先天境圆满的修为。

    “万岁,贫僧无悲有礼!”

    在王朝跪下行完礼,站到一旁后,无悲这才双手合什,很是“恭敬”地说道。

    “无悲大师,毋须多礼,还是赶快说说,欢喜教具体的情况吧!”

    赵真未动声色,径直平静地开口。

    眼见对方刻意的隐藏实力,赵真也已经微豪不露。

    这是系统自带的功能。

    只要他不释放实力,落在谁的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普通人。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无悲双手合十,口诵佛号后,这才不急不缓地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