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真相大白!
房俊顺着陈路生所想提讯妙聪,而妙聪做的最错的就是不该要陈路生为她作证,结果非但没有证明妙聪的清白,反而被栽赃陷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而所有的人也都没有想到房俊会听信众人的供词,先后释放了人证,陈路生被严刑拷打之后的诬奸更是在陈路生眼里是锦上添花。
所有人中也只有妙聪锒铛入狱。
可他们只看到了表面。
其实房俊早就看出破绽。
首先,陈路生说出死者的姓名籍贯,而妙聪不知,显然陈路生是知情者。
再说了,严刑拷打之后他一口咬定与妙聪有奸,可稳婆来验,妙聪却是个处女。
而且既然陈路生知道妙聪藏钱的地方,为什么不占为己有?因为自己品行?
他的品行恐怕不足以让他做这种不贪污的事情。
且按理说财与色都是人们忌讳说他人的事情,而陈路生公开承认有奸,还说出藏银地点,这实是有违常理。
其次,陈路生援引朱四、松露为证,显然他们的关系不一般。
陈路生、朱四都是年轻后生,而松露“性尚风骚”,又让朱四在本庵门房设置织机,常住庵内,如此不避嫌疑,可见他们的关系也不一般。
而且这些人众口一词地诬陷妙聪,稍有常识,便可以看出破绽,房俊怎么会不知道,只是当时不予揭穿而已。
最后,房俊又在吩咐衙役去守着慧池庵后偷偷的单独提审了陈路生和妙聪,陈路生将自己与妙聪的奸情描述得“历历如绘”。
显然是个惯奸者,而妙聪讲到奸情却只是面红耳赤,说起来支支吾吾的,一点经验都没有。
不过先前他就让稳婆来验了,妙聪是处女,所以对于再次偷偷单独提审陈路生和妙聪,房俊只是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想法。
而单单只这诬奸的罪名就足以定陈路生的罪了。
可为什么房俊不循着这些疑点各个击破呢?
因为此案主要是人命,而不是奸情、诬告。
如果查不出致人死命的缘由,就会使真正的杀人犯逃脱法律的制裁。
房俊当时也是权衡再三,才决定派亲信秘密监视朱四等人,所以故意将妙聪一直关在大牢里。
因为是人命案件,他不敢出任何纰漏,所以后头他又夜访陈路生家中询问陈路生与妙聪奸情的细节,为什么是问奸情呢,因为尼姑若是不受清规再加上谋财害命,可以说是罪上加罪!
而先后释放相关人证也是松露等人太不小心,没有等事情平息,便聚在一起庆祝,更没有想到会被房俊派人监视,庆祝之时直接被抓个正着。
如此,真相大白。
房俊冷眼看向了松露,一副“真是世风日下”的神情竟让松露以这种不要脸面的尼姑羞愧的低下了头。
末了,依着律法,杀人而谋财,试图毁尸灭迹逃脱责任者,不分首从皆斩立决。
而此案谋杀江南商人张伯仲的人乃是朱四与松露二人,所以自然而然被判了秋后处斩。
陈路生虽然没有参与杀人,却却参与了分赃,还提议移尸栽赃陷害妙聪,所以依照律法,陈路生即便没有杀人,但与朱四、松露分赃,且陷害妙聪,可以说是数罪并罚,所以也将陈路生判了死刑。
这可谓是:因爱成仇情恨在,同行嫉妒是冤家。
松露等人被带下去之后,妙聪被放了出来。
此时的她一身禅衣脏乱不堪,还有些伤,是房俊用刑的时候留下的。
房俊看着,有些不好意思。
这次案件的性质不同,所以即便他的第一感觉告诉他,妙聪并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可他还是为了以防万一对她用了刑。
“妙聪师傅,若有得罪还请不要见怪。”
妙聪还有些后怕,但还是双手合十对其行了一礼:“大人严重了,如今事情真相大爱那就再好不过。”
顿了一下,她又道:“有人报案当日,贫尼原本是接了一场法事前往长安城中的一家富豪家中为死者超度念经,应是超度亡灵,所以要念七天七夜,不曾想回来就摊上了这事儿。”
房俊听着一愣:“原来妙聪师傅是去做法事了,那当日本官询问妙聪师傅的行踪时,妙聪师傅为何不如实与本官说,这样你也可以免去皮肉之苦。”
妙聪浅笑着摇了摇头:“贫尼当时若是透露信众的信息,大人必定会派人前往信众家中探查一番,难免扰的信众家中不宁,所以事情想去便让陈路生为贫尼作证了。”
房俊又是一愣,想来那妙聪也是被生活所迫之人,所以才没有如实跟他说,不然他派人去那信众家中一番探查,那家人事后定会说三道四,说那顺意庵的尼姑行为不检点,惹上了官家人,日后若有什么法事便就不会再去寻妙聪了。
末了,房俊回了府。
李丽质正与再次前来探望的李雪雁下五子棋。
见着房俊回来,李丽质连忙拨乱了棋盘:“不玩了不玩了,我夫君回来了。”
李雪雁闻言回头看去,只见房俊笑嘻嘻的朝他们走来。
待房俊在身边坐定,李丽质问道:“今日晨起便不见你,听管家说是小巷岗的案子有进展了,如何,案子清了么?”
房俊说道:“清了。小巷岗这个案件啊,起初是朱四贪财,伙同慧池庵的尼姑松露害死商人张伯仲,然后再串通陈路生移尸嫁祸给顺意庵的尼姑妙聪师太,而陈路生因为勾引妙聪师太不成,便因爱成恨,起意诬陷。
而松露与妙聪同为尼姑,又是对门,彼此嫉妒,再加上朱四,陈路生,松露他们三人又是同奸,所以一拍即合,共同诬陷妙聪。
他们没有想到是为夫我明察秋毫,早就看出他们狼狈为奸,来了一个欲擒故纵,最终揭穿他们的奸谋,查出赃物,将他们绳之以法。”
房俊说得绘声绘色。
李丽质被房俊这样子逗笑了:“夫君依然是明察秋毫,不然怎么会是长安城百姓口中为民清命的父母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