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781章: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兴平二年(年),长安,一场私密的“小型朝会”正在进行。天子汉献帝坐在高位,下方的文武公卿,正有气无力地向他汇报工作。

    “陛下,关中大旱,百姓已断粮多日!”有臣子悲呼出声,打破了原本死气沉沉的环境。

    听了这话,有臣子站出来为天子解释“陛下何尝不知百姓断粮?只是,这关中钱粮,尽在‘李贼’手中,就连陛下的私库,也被此獠给强行掠夺去了。”(注獠,古时对西南蛮夷的蔑称。)

    “唉~此事我略所耳闻,贾诩贾大人曾力劝‘李贼’,也未能阻止!”

    话音未落,又有一位臣子幽幽道“别说百姓吃不上饭了,就连吾等公卿之家,也无多少余粮了……”

    一时间,天子公卿,皆沉默不语。

    汉献帝这两年的日子,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先是被董卓当了“傀儡”天子,后来又遇到了更为粗猛、无礼的李傕、郭汜。

    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李傕、郭汜二将不知经营,每次遇到“财政危机”时,便总想着盘剥百姓。短短一两年时间里,长安城内便物价飞涨,“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

    再加上旱灾、瘟疫的可怕破坏力,关中地区的人口总数锐减,甚至出现了“人相食啖,白骨委积”的场景。

    在这种条件下,别说百姓,就连天子和百官公卿,都是勉强度日,很难吃上一顿好的。眼见朝臣“日渐消瘦”,汉献帝终于放下脸面,向李傕求取食物。

    汉献帝所求不多,唯“米五斛、牛骨五具”而已。然而,李傕却回道“你们早晚都能吃上饭,还要什么米呢?”言罢,他只令人给天子送去了几具早已腐烂发臭的牛骨。

    见此情景,天子大怒,欲责问李傕。侍中杨琦(杨震之后)好说歹说,才打消了天子和李傕“翻脸”的念头。理由很现实,汉献帝没有“资本”与李傕叫板。

    看着面带饥色的百官公卿,汉献帝不由苦笑一声明明在两年多以前,关中地区还不缺粮食的啊……

    那个时候,执掌朝政大权的还是董卓。

    在进封郿侯之后,董卓便在自己的封地郿县(距离长安二百多里)大兴土木,打造了一个名为郿坞的“超级堡垒”。

    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卓)乃结垒于长安城东以自居。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郿县的“万岁坞”建好后,董卓又忙碌许久,把他从四处搜刮而来的物资运入,其中光是粮草,便足够支持三十年之久。

    讽刺的是,郿坞刚刚建造完没多久,董卓全族便在自家老巢里面被灭了干净。奇怪的是,此处存放的足够吃年的粮食,却“不翼而飞”了。

    董卓死时,为初平三年(年),而长安城内出现缺粮的情况,则是在兴平初年()年以后。难道说,这三十年的储备粮草,还不够李傕、郭汜等人一两年消耗吗?

    事实上,李傕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董卓当初放在郿坞的粮食,被另外一个大军阀给抢走了,他就是马超之父——马腾。

    历史上的董卓,虽是一个粗人,但也有几分政治智慧。在面对关东联军讨伐之时,董卓也没闲着,他四处招揽名士,还与西凉军阀马腾、韩遂搭上了关系。

    边僻武人进入中原,总是想着“抱团取暖”,马腾、韩遂也不例外。二人“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便应允了董卓的招揽。

    初平三年(年),马腾、韩遂前往长安。可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内局势突变。董卓为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反攻长安,并赶走了吕布。

    据《三国志·马超传》记载“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

    凉州军阀热衷于内斗。董卓死后,其直系部曲(如段煨、樊稠、李蒙等)与牛辅(董卓女婿)部曲互相倾轧;而李傕、郭汜虽同为牛辅部曲,但也互相提防。

    正因如此,韩遂与马腾在来到长安后,李傕并不信任他们。于是,马腾、韩遂二人一个被遣返回了凉州,一个被暂时安排到了郿县。怀疑的种子,就此埋下。

    不久之后,马腾因为一些私事,需要找李傕帮忙,后者以为马腾别有用心,遂断然拒绝。谁料马腾恼羞成怒,竟然真的联合朝臣,向长安发起了进攻。

    至此,马腾与李傕正式撕破脸皮。二者大战一场,马腾虽有韩遂相助,但依旧不敌李傕之悍勇,败退回了凉州。

    而长安缺粮的情况,正是发生在这场交锋不久后。结合马腾曾在郿县屯兵来看,董卓当初在郿坞贮藏的“三十年存粮”,不是被马腾带走,就是被毁掉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郿县的粮食没了以后,长安及关中地区又遇到了天灾与瘟疫,再加上李傕这个粗鄙武人不知收敛,以致于关中地区饿殍遍野,难民纷纷涌入益州、荆州等地。

    而身为天子的汉献帝,在此后数年间,也是“饿着肚子”。河内张杨、兖州曹操日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博得天子“好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们为汉献帝进贡了粮食。

    当然,这场短暂交兵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甚至远在西南的益州,都因此而局势大变。

    马腾的败退,不仅让汉献帝的“小朝廷”断粮达数年之久,也让益州牧刘焉气急败坏。因为马腾与李傕交兵,却让刘焉二子死于非命。

    据《三国志·刘焉传》记载“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於是收诞行刑。”

    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马腾作乱时,刘焉曾与儿子刘范同谋,意图颠覆李傕的统治。事败,刘范当场被杀,刘诞随即也被清算。

    刘范遭难时,刘焉曾令孙肇带兵前往长安营救,可惜未果。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刘焉对于长子的器重。

    是以,刘范、刘诞的遇害,让刘焉备受打击。不久之后,刘璋“既痛其子,又感祅灾”,遂染背疽而亡。于是,温仁而又庸弱的刘璋便被赵韪等人拥立为了新任益州牧。

    从这个角度来看,倘若没有马腾之乱,益州也不会为刘璋所掌控。而若非“赶鸭子上架”,刘璋也不会在短短数年之内先后得罪张鲁、赵韪等人,从而落得个内忧外患的下场。

    这么一来,反倒是让刘备入蜀方便了许多。可见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曹髦被贾充手下的成济刺杀后,司马昭火速为自己洗白,并处理了替罪羊。

    天子已死,那魏国下一任傀儡皇帝的人选就成了新的问题,此时司马昭与司马师不同的是,他不用再因郭太后的影响而选择天子,可以肆意妄为了!

    在和大臣们讨论后,司马昭立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帝,也就是曹奂。

    六月,曹奂正式称帝,新君上位,曹奂赐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等一系列殊荣,但司马昭仍然全盘辞让。此后,“知天命”的大臣们已经开始属于他们的表演。

    景元二年八月,曹奂安排太尉高柔授予司马昭相国印绶,司空郑冲为司马昭带去茅土九锡,以上都被司马昭辞让。

    景元三年四月,肃慎国进贡了一些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曹奂将这些贡品统统送到了司马昭府中。景元四年二月,曹奂再次赐予司马昭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等一系列殊荣,被司马昭第二次辞让。

    司马昭多次辞让的背后,也许是在等一件大事的完成。景元四年夏,司马昭决定讨伐蜀汉。

    一伐蜀计划

    在动员会议时,司马昭发表定调方针。

    司马昭表示,自从寿春平定以来,全国已经休养生息了六年,期间我们练兵铸甲,正是为了讨伐吴蜀两国。攻伐吴国,需要建造战船,疏通水陆,成本极高,战前准备至少需要十万人进行一百多天的准备工作。

    再加上南方湿润,一定会有疾病发生。现如今应该先进攻蜀汉。攻克蜀汉之后,积攒三年再从上游顺流而下,大军水陆并进,如此一来一定会势如破竹。

    司马昭指出,根据统计蜀汉战斗人员在九万人,守备成都及其他各地驻守兵力加起来需要四万,如此一来正面交锋的敌军也不过五万。现如今姜维被限制在了沓中地区,其无暇东顾。我们可以直指骆谷,突袭其防守薄弱的地方,偷袭汉中。如果姜维死守外部却不救援汉中,则敌军一定会士气骤降,敌军也被我们切割开。

    司马昭强调,我们占领汉中后可以分一部分士兵进行屠城,少数精锐劫掠地方,这样会逼迫敌人征调走剑阁的兵力,让剑阁的守军更少。

    司马昭分析,刘禅暗弱,只要边境城池被攻克,其内部必然震动,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二全军出击,顺便升个爵位

    在司马昭布局后,邓艾总是对司马昭的具体行动发表不同意见,司马昭怕邓艾出军后会不按照要求行军,于是安排师纂来到邓艾身边,传递指示,邓艾这才遵从。

    司马昭发动四方兵马共十八万,让邓艾从狄道进攻姜维的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前往武街企图断掉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人从骆谷出发直逼汉中。

    八月大军正式从洛阳出发,在出发前司马昭展开了大型誓师仪式。在这期间魏国还有一个叫邓敦的公然反对讨伐蜀汉,被司马昭斩杀。

    九月,司马昭临时安排王颀进攻姜维营寨,并给牵弘和杨颀新的作战任务。对于钟会部分,司马昭再将其分为两队,一部分让李辅前往乐城拖住王含,另一部分让易恺进攻汉城拖住蒋斌。随后钟会直指阳安,胡烈也按计划攻陷了关城。姜维得知后,撤军回援,期间王颀死死追赶姜维的移动部队,只可惜姜维还是顺利和张翼廖化等人退到剑阁。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展开拉锯战。

    在战局不明时,身在洛阳的司马昭接到了天子的诏书。曹奂用极长的内容阐述了司马家族的伟大,引经据典,说白了就是要封司马昭为晋公(因为恰好是第三次,所以史书可能全篇幅记载)。

    司马昭明知,升公爵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假意根据礼法进行辞让。看到司马昭辞让后郑冲率领百官急急忙忙来劝进,又是一大堆引经据典后,司马昭接受了晋公的位置。从此魏国出现了第三个异姓公爵(公孙渊、刘协及其后裔、司马昭)。

    十一月,邓艾偷袭江油成功,并在绵竹攻破了诸葛瞻,邓艾还将诸葛瞻的头颅斩下传回了洛阳。邓艾一鼓作气进攻雒县,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根据伐蜀功劳,司马昭上表天子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恰逢当时钟会心怀叛逆污蔑邓艾,司马昭闻讯也准备出手了。

    三生命倒计时

    咸熙元年正月,司马昭要求缉拿邓艾。不久后,司马昭亲征长安。但在司马昭亲征长安前,考虑到曹氏诸侯王都在邺城,保险起见,司马昭任命山涛镇守邺城以防生变。派遣贾充持节,督统各军队往汉中进发。

    钟会看到司马昭如此行为,结合家族利益等综合考虑,在蜀地正式造反,只是叛乱没多久就被卫瓘和胡烈平定。

    话说在钟会刚一出兵时,西曹属邵悌曾经对司马昭表示过担忧,他说“钟会为人不可信,不应该让他出兵。”

    司马昭笑着回复“攻破蜀汉其实很简单,但当时很多人都说不能攻打,只有钟会和我意思相同。但蜀汉灭亡后,中原将士归乡心切,蜀汉当地百姓也会很恐惧,即使钟会图谋不轨,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三月,司马昭被封为晋王,短短五个月,司马昭实现由公爵升为王爵。从此魏国第二个异姓王出现,之前还有孙权。五月,曹奂追封司马懿为晋宣王,司马师为晋景王。

    七月,司马昭启奏曹奂让司空荀顗指定新礼法,中护军贾充修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重整官制,太保郑冲总领裁决。国家设置五等爵制度。

    看来,司马昭把基础都已经打好了,离称帝只差一步“三让”的流程。

    虽然蜀汉灭亡,但司马昭还是要敲打一下东吴的。十月,司马昭启奏曹奂让吴人徐劭、孙彧出使东吴,将伐蜀之事告知孙皓,并送给东吴一些马锦等物品表示关怀。

    没过几天,曹奂封司马炎为晋世子。继承人选定,各利益团体也有了新的投资方向。事已至此,司马昭可以放心了。

    自咸熙二年二月开始,祥瑞一如既往地在国内外发生。五月,曹奂命令司马昭享受十二冕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曹奂的父亲曹宇)上。进封司马昭的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的爵位称号都如同天子规格。

    就像曹操一样,“新天子”出现与“旧天子”并立了。

    除了待遇之外,晋国设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官。俨然一个新朝廷已经出现。

    但当司马昭走出最后一步前,他却在咸熙二年八月病逝,享年五十五岁。九月,司马昭被下葬在崇阳陵,谥号为“文王”。司马炎受禅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虽然突然死亡,但他为司马炎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司马炎称帝之路上的荆棘,早就被拔干净了。

    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