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1.东海电报线修通

    <div id="cener_ip"><b></b>要说那些学了文化知识的老百姓,会不会接受尊王攘夷的思想,或者是君主立宪的思想,都很难说。

    不管是哪种思想,基于幕府将军占据统治地位,施行封建君主的现状。这些思想到最后,其内涵都是削弱幕府将军的权力,进而温和改良,或者激进换代。

    果然是这么一个顾虑!

    助六笑了笑,来前忠右卫门就和他说明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效费比的问题,让孩童都上学了,这是几十万几百万人的大事。当中出那么几个异见分子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要是一个都不出,那才叫奇怪了。

    能够隐藏在众人之中,始终被认为是一般人,而不被怀疑,那这种人真就是要干大事的。其心性之坚定,绝对罕见。正常来说,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发现这种人的破绽,除非他自己跳出来要造反。

    至于剩下的那些,有几个反贼都是小事,因为更多的人都会变成将军様的拥趸。信了将军様爱民如子的鬼话,自发的开始维护起将军様的名声威风。

    反正你不教老百姓读书识字,反贼该出来还是会出来。你教了老百姓读书识字,可能反贼会多几个,但是拥护幕府的人却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懂了吧!

    “如此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井伊直弼基本上懂了。

    “你说的那个《教育御令》,又是怎么一个说法?”松平齐宣也大致懂了,点了点头。

    “正是为了教百姓知晓,忠勇奉公,敬爱幕府的道理啊。”助六也接着叙述道。

    所谓的《教育御令》现在当然还没有拟写,忠右卫门的意思,其实是直接照抄历史上的《教育敕令》,那玩意儿很有几分封建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内涵。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来说,他是绝对不适合一个所谓的近代民主化国家的。但是放到完全还是封建君主的江户时代,就相当的恰当合适了。

    作为天下共主,诸侯之长的德川将军,硬要扯,那也算是全天下臣民百姓的长者,用《教育敕令》原文的语气说话,没啥不合适的。

    “且先办着吧,若是不妥再议。”井伊直弼算是同意了。

    他倒是有几分担心,可一来忠右卫门历来办事还算稳妥,不曾出过什么太大太多的纰漏,可以相信。二来嘛就是两者的关系不错,既然这个提案是忠右卫门讲出来的,在没有侵犯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井伊直弼肯定答应。

    今儿我答应了你的提案,明儿我提案了,你是不是也得投桃报李,支持于我啊。政治嘛,一大帮人互相妥协。井伊直弼虽然是大权在握的大老,可终究也需要下面的人,花花轿子抬起来,把他这个大老抬着往前走的。

    “下官这便回信江户。”见井伊直弼允可,助六很是高兴。

    “直接用电报吧,正好试试。”井伊直弼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来了精神。

    反正也不是要发什么长篇大论,只发两三句话,说这边知道了,可以办就行。谈不上机密,泄露了人家也瞧不出是什么玩意儿。

    “电报已经铺设到大阪了吗?”助六是坐船来的,没有看到沿途的电报线。

    “是了!将将才到。”

    幕府大老亲自督办东海道干线铁道工程,那还有什么不妥的呢。如今铁道已经修过了彦根城,很快就要抵达京都。最多两三个月后,就能铺设到大阪来。今年秋末,东海道干线就能够全程贯通。

    而电报线,则是早铁道一步,先行全线沟通。以后不论是京都、大阪,还是神户,往江户发报,瞬发瞬至,空间的阻隔已经不再是难题了。

    不光是幕府可以通过电报线,直接联络部署在畿内和西国的力量。大阪的商人,也可以和江户这边直接联络。想必这些豪商,将成为电报最忠实的使用者和推广者。

    做生意嘛,最重要的便是消息灵便。听到天气预报要下雨,你才准备做伞出来卖,那就太迟了。你得在听到预报之后,就调集雨伞出来售卖,才能保证盈利不是。

    当然啦,电报这玩意儿,主要还是有利于幕府的封建统治。以后京都有事,立刻就能把消息送到江户。只要电报线畅通,任是什么宵小,都不能够在京都大肆作乱了。

    “那下官一定得试一试。”助六倒也不是头一次用电报,可如此远距离,超过五百公里的电报,他还真是第一次。

    英国人在横滨培训的电报员,被井伊直弼召唤了过来,当着助六的面,把大阪这边的消息发了过去。还让江户那边收到请回复,让大伙儿悄悄这科技的速度。

    好家伙!

    一小时能打好两个来回!

    没话说了,电报这玩意儿真是好使,只恨没有早建成。要是早就建成了,京都的乱子就不至于那么大。

    “前头洋人还说,可以从那什么香港,设法牵引线路至长崎。再由长崎牵引至大阪,最后大阪至江户。也不知是真是假,这电报还能建在水中了?”最近坐镇畿内的井伊直弼,也颇见了几个洋人。

    1850年时,首条海底电缆便横越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及欧洲大陆连接起来。而首条横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则在1857年,也就是去年敷设完毕。但由于技术原因,以及气候和海流等影响,这条越洋电缆只使用了数天便告失灵。首条完全可以使用的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要在九年之后,即在1866年方才成功投入使用。

    电报业的发展极为迅速,英国人法国人深知这玩意儿的好,此时已经有人提出,是否在隔壁大陆清国的沿海诸多通商口岸上建立电报线路了。

    上海更是早有讨论,把上海同香港连接起来,香港再连接到新加坡,新加坡就能一路通到伦敦去。靠着电报,即使是远在伦敦的女王陛下,也能够如臂使指的指挥远在东亚的英国大军,他们巴不得能实现呢。

    <div id="cen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