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通解与运用》”
“困敌之势:迫使敌人处于围顿的境地。”
“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刚决柔也: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多尔衮趁乱入关。”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韩信木罂渡黄河。”
“第二套、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故事。”
“张仪诓楚助强秦。”
“第八计、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原典。”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
“韩信奇兵取三秦。”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