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为都,是为东晋。”
“隋朝时期,江南被用作《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同时“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描述。”
“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而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的江南路、唐代的江南道则很好的代表了江南区域,一般包括金陵府、平江府、松江府、临安府、嘉兴府、镇江府、南兴军、常州府、安吉州、江阴军、庆元府、绍兴府、建德府、太平府、徽州府、宁国府、宣州、池州府。”
“狭义的江南则是指上海、苏南、浙北,皖南地理在长江以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属于今江苏省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市全境,今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地区及安徽省的皖南芜湖,黄山,宣城,马鞍山,铜陵,池州地区。”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 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 三大平原之一,地跨 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狭义的江南主要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下游与东部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江西东部有怀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
“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向北倾斜的地势。主要部分可视为湘赣两省毗连的大洼地,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盘踞,区内许多中山和低山均为东北—南西向排列,新华夏构造体系清晰。主要山脉有: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和诸广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岭,闽赣界上的武夷山脉和皖南的黄山等。其中庐山、衡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和井冈山等均为著名旅游胜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为数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华、衢州两大地级市,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拥有“浙江聚宝盆”之美誉。为钱塘江发源地,河水清澈,为浙百姓的母亲河。”
“江南地区除了降水丰富以外,还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 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
“江南丘陵地区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北入长江。东北部浙皖边区的山地丘陵与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相连,成为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
“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市间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百姓不断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劳动百姓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
“江南地区的农业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很受重视,如东晋在曲阿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乌程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句章修复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南朝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赤山塘,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们在河道建立堰闸以控制水位,旱则开启,引江水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成灾。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很高的“湖田”。因此,江南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宋书·孔季恭等传》:“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其次表现 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与冶唐,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即把生、熟铁混杂冶炼,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的钢铁,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豫章郡蚕茧一年收获四五次,而永嘉郡一年收获八次。”
“国家专门设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既能制造载重2万斛的大船,又能制造速度很快的舰只。其它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都城建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