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七章,太子府

    “壬朝初置大本堂,储藏古今书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太子居文华堂后,诸儒侍从,选才俊之士伴读。六傅无定员,无专授,除永乐时姚广孝专任太子少师留辅太子外,终明世都是兼官,加官及赠官的虚衔。统领府,坊,局的政事以辅导太子的是詹事,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成化后,多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任。嘉靖后期开始,出阁讲读每点其他官员充任,本府坊局成了翰林院迁转之阶梯。清朝詹事府有詹事,少詹事,废置不一,并用满汉,只有笔帖式全用满人。始选翰林官分侍皇子讲读,称入直上书房。始称总师傅。由于雍正后不立太子,詹事府只掌文学侍从。本府坊局只为翰林升迁作准备,并无实职。”

    “设置东宫官制的作用,主要有:一、从各个方面确保太子从小受到诗书礼义忠孝等教育,辅导他“进德”,“修业”,使其成为礼仪规范合度,有丰富的从政知识,才德均足以君临天下的储君。东宫官教育太子的内容很多。以壬朝为例,除讲授各种礼乐典章制度外,还要轮番进讲《尚书》,《资治通鉴》等,讲解朝廷对各种大政的处理,讲说民间利害,田里稼穑诸事,以及古今孝悌忠信文学材艺诸故事。进讲内容要先经内阁审阅,呈皇上览准。有时则由天子钦定诸如《储君昭鉴录》,《文华宝鉴》等文献,命讲官进讲。”

    “二、辅助太子。使其能顺利继承皇位。如汉高祖因太子有商山四皓为宾客而不易太子。唐太宗偏爱魏王,引起廷臣疑虑,太宗特派魏徵辅太子以杜流言。六傅还往往是皇上托孤之臣。太子被册立以后,即成为储君,副主,可以直接担任宰相,统帅一类要职。当皇上外出时,由太子“监国”,即留守宫中处理国家政务。这时,东宫官在政务处理上亦要起辅助作用。”

    “三、六傅等东宫官衔常常成为加官,赠官的荣誉职称或翰林迁转的准备,授予东宫官衔,可起奖励,明升暗降,调剂平衡等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权势斗争的一些矛盾。”

    “历代的东宫官制度均有具体规定,但实际上设置情况,人员配备,权势大小,均视太子的情况而转移。若无太子,系列属官皆撤。若太子失宠,东宫官属配备较弱,常受打击排挤,否则反之。”

    “在宗法制中,太子为“天下本”,太子的有无,废立,直接影响政局和人心的稳定,太子的素质关系着王朝的盛衰与皇族政权的连续性。对太子的培养历来备受朝廷内外的重视,对太子官的选任委派特别慎重,一般均精选四方名儒,经世名臣,勋旧大臣担任,并选才俊之士作伴读。太子对诸傅如事师之礼。东宫官有的品秩虽不高,不握实权,但具有殊荣。”

    许姑姑的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其实从那时候起,梁恋和谢胭就该留意。

    才不会在两个月之后,看到血洗楚宫。

    “东宫官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太子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东宫官一般不直接议论朝政,但对太子,以及对他日国政有重大影响。太子即位后,太子官往往以东宫恩而成为重臣。宫廷发生派系纠纷时,东宫官亦常被卷入,甚至成为牺牲品。这种情况使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加复杂。”

    “甲朝代东宫官的职权。《新唐书·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唯其人,不必备。先天元年开府,置令,丞各一人,隶詹事府。寻废。”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侍读,无常员,掌讲导经学。贞观十八年,以宰相兼宾客。开元中,定员四人。太宗时,晋王府有侍读,及为太子亦置焉。其后,或置或否。开元初,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亦为侍读。”

    “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为之贰。皇太子书称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书案,画日。丞二人,正六品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书省,二坊符牒下东宫诸司者,皆发焉。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正九品下。甲朝之前朝废詹事府。武德初复置。龙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宫尹府,詹事曰宫尹,少詹事曰少尹。有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

    “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寮及率府之兵。皇太子朝,则分知东西班。监国,则詹事,庶子为三司使,司直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太子出,则分察卤簿之内。有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总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皇太子出,则版奏外办,中严。入则解严。凡令书下,则与中允,司议郎等画诺,覆审,留所画以为案,更写印署,注令诺,送詹事府。司议郎二人,正六品上。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凡皇太子出入,朝谒,从祀,释奠,讲学,监国之命,可传于史册者,录为记注。宫坊祥眚,官长除拜,薨卒,岁终则录送史馆。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侍左阶,出入骑从。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录事二人,从八品下;主事三人,从九品下。甲朝之前朝有内允。武德三年改曰中舍人,隶门下坊。贞观初曰中允,十八年置司议郎。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复改中允曰内允。太子废,复旧。龙朔二年,改门下坊曰左春坊,左庶子曰左中护,中允曰左赞善大夫,司议郎分左右,置左右谕德各一人。咸亨元年,皆复旧,司议郎不分左右,其后谕德废而司议郎复分。仪凤四年,置左右赞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为之。景云二年,始兼用庶姓,改门下坊曰左春坊,复置谕德,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门下侍郎,司议郎以比给事中,赞善大夫以比谏议大夫,谕德以比散骑常侍。右坊,则庶子以比中书令,中舍人以比中书侍郎,太子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有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二人,传令四人,掌仪二人,赞者三人,亭长三人,掌固十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