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有人直接站出来表达意见,拉开了这场“茶话会”的帷幕。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离国,此去幽州漫漫数千里,一路车马劳顿,劳民伤财,不说根本不可能在今年之内结束战事,即便陛下赶往幽州,恐怕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李二疑惑道“为什么今年之内不可能结束战事?”
这个官员拱手说道“道理很简单,这高句丽可不是寻常弱国可比,我大唐连年征战,武德年间民力国力也没有养起来,仅凭这一年多的成就,恐怕不堪征伐。”
“想要调动大军,一举击溃高句丽,仅靠苏定方一部是不够的,而且从去年出征到现在,大军粮草消耗巨大,北方各镇连日告急,粮草根本比不上运输的速度,且不论我们还将从中原再派大军,河北一道能够提供的物资支持并不够多。”
实际上也正如这官员所说,李二即位的时候虽然唐朝,或者说唐国已经存在九年之久,但即便在武德七年八年的时候,唐军都还在四处征讨,多年来的战乱让百姓渴望安定,民间不仅抗拒战争,也没有更多财富可以供给中央。
此时一名军将不屑道“这位大人,你是文臣,恐怕并不懂军事!现在我们大唐虽说没有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但目前朝廷财政得到大大缓解,将有大量的钱财用于发放军饷、打造军备。”
“此外苏将军的是几万大军还横陈于北方,如果此时不打,这支军队撤回来后想要再北上可就麻烦了,一来二去浪费的粮饷不知道有多少!”
“还不如大军就地训练,等中原援军到来,一鼓作气,于冬天来临之前攻下小小的高句丽!”
“不错,我大唐连年征战确实没错,但大家也看到了,近一年来陈大人对我大唐的改变,不仅最重要的钱币,粮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各方各面都在突飞猛进,特别是长安到洛阳的长洛大道!”
“四方大军向洛阳汇合,同时陛下的车辇从长安赶往洛阳,洛阳到幽州虽然距离遥远,但却一马平川,也并非要消耗多少时日。”
众人争辩起来,显然对李二是否亲征,以及是否朝廷今年就要着急打高句丽,人们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
“哼,难道士卒马匹光吃土豆不成?实不相瞒,诸位,这土豆一开始吃确实美味,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吃腻了,吃吐了,特别是百姓因为没有味美的调味料,盐水煮土豆,许多人都数日见不得此物,士卒也是如此,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的粮食问题还未解决,除非哪天粟米等物产量大大提升。”
“笑话,这位大人是否对陈大人有什么误解,对土豆有什么误解?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大举,陈大人都可以提供军资粮草进行支援,不要说从中原出发的唐军。民间的调味料,和军中能比吗,民间的粮食,和军中能比吗。”
李神通站出来反驳“那五香粉,干辣椒,辣椒油,陈醋,花生油等,有此等佐料在,这位大人确定人能吃腻?我李神通很早开始就在吃这土豆,但一直到现在都还念念不忘,陈氏酒楼的就不说了,哪怕是某家厨子所做,只要有上述调料,我都百吃不厌!”
“何况这东西再难吃,能难吃的过士卒平时吃的饭菜?简直吊打!这还不论其他陈大人即将提供的美食、美酒等,天热有酸梅汤,天凉有辣椒油,赶路有胶鞋、行军饭盒,保暖有面衣裤鞋!”
“以前我们唐军打过的仗,哪次不比这样的条件恶劣?而今的唐军武装起来,如这位大人一般的书生恐怕想象不到,能够对士卒战斗力有多少提升!”
“不是李某吹,只要我们顺利抵达高句丽边境,大军云集,工程军械齐备,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杀的高句丽屁滚尿流!”
听着李神通的话语,李二也不做其他表情,就是嘴角扯起一丝微笑。
这小子还少说了一些,比如夜晚探路行军的手电,提供照明的电灯,先于敌人探明情报的望远镜,步兵盾等,对士卒的营养补充,也远不止李神通提到的这些,别的不说,光这牛奶,一人带两盒,早饭不吃又如何。
随着时间的过去,长安上下早就已经发现这牛奶的牛叉之处,各坊上报,相对于以前,每三天可以得到牛奶供应的孩童们个头明显长得快了起来,身上的肉也多了,而哪怕是他们这些成人常年饮用,也能感觉到它对身体的改良作用。
所以这玩意用于军中,那绝对是一大杀器,最牛的是此物储存放置方便,不仅不会泄露,还能集中运输,只要不碰到极端天气,存储几个月都没问题。
至于像军用罐头这样的顶级行军美食,这个李二不好说,毕竟这东西陈楚虽然时不时拿出,但远没有到泛滥的地步,似乎比较珍贵,但如果是几千人的精锐部队,用此物补充能量应当是没问题的。
如果真要李二现在把唐军和以前的区别比较一下的话,他能说的太多了,样样都在直接增加唐军实力。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干嘛不干架?你是说大唐长期干架国力衰微,可现在他们又有吃的又有钱啊,民间疲敝,但是老子现在不需要增加百姓的苛捐杂税,中央财政就可以支撑战争。
所以扰民也是不存在的,甚至大军需要海量的民夫帮忙输送、修建工事,还可以给他们发放工钱,陈楚的“以工代赈”的思想深得他心,如此一来,朝廷的财富可以向穷苦百姓转移,这哪里是在拖累百姓,简直就是在给他们好处。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耽误农时,其实说白了就是和秋收要错开罢了,此时已经是六月份,春夏粮差不多耕种完毕。
又有一个文官禀明说道“下官以为,这高句丽乃苦寒之地,民风刁蛮,距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政令不达,气候恶劣,即便能够征服,想要迁徙也是大不易的事情,反而可能因为我们过早消灭对方王庭,导致冬天时百姓挺不过来,下官建议等明年春再做考虑。”
呵呵,这是承认唐军能力强大,却不承认唐朝有能力让高句丽子民乖乖迁往唐朝。
不是老子要亲征吗,你这意思,是我李二只能干仗,这种政事搞不来?这特么不是在小瞧我吗,你越是这么说,我越是要过去。
很显然这位文官的话起了反作用,一下就让李二的决心坚定了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