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零七章 我辈正年少,何须传缁衣(上)

    卫央不希望宝藏之类的跑出来。

    皇帝对此很心领神会。

    他原本也以为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可看了西军对钱和物资的统筹之后他才明白钱不一定越多越好。

    卫央担心的恐怕是大批宝藏送到西陲会抬高物价,那可是个十分相信有钱人的手段的家伙。

    “卫央之意,钱财若是多了,便宜的还是穷人,宝藏到了西陲,有钱之人总是会有办法拿到的,流通的银子若多了,生活物资就会涨价,”老皇帝微微一摇头,“算了,我看他们是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的,不过还是小心保证物资储备能跟得上货币储备,大概此事要解决得从全国考虑,过些天问一声,户部,内帑,乃至于皇室的财产也该仔细清算下,我们没有手段,他们来解决就好。”

    怀恩大约能明白这话的意思,可钱若是拿去了藏着不就行了?

    “我们可不知道,算了,此事先不管,福王宝藏……大约还是支撑不起一场北地爆发全面战争的吧?”老皇帝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再问怀恩,“若是要搜刮天下有钱人却不知需要多少货币。”

    正说着,汪直回来了。

    “华山派南下的弟子如今被拖住了,只怕年前很难到达福建,杨一清也马上回来了,看样子,似乎的确有自己的想法,他并没有派人先通报那些贵戚皇亲,也没有与群臣通知,不知是何意。”汪直很奇怪。

    老皇帝笑道“还不是知道了‘海军’设置而已。”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不过,海师从来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刘大夏手握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图纸,只怕很难绕过这个人。”怀恩问,“皇爷作何打算?”

    刘大夏入内阁已经是确定的,能否通过这一招把刘大夏手中的宝船图纸取来?

    老皇帝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件事自己是没那个机遇去解决了只能等下一任皇帝。

    “陛下,还有一件事,倭人使者徘徊不去,似乎有消息传到,军情司与锦衣卫联合查探,差不多足够掌握倭人在大明的奸细,什么时候动手?”汪直杀心很大,甚至明确说道,“此等人实不可信,若依然纵容,只怕要追悔莫及。”

    老皇帝哈哈一笑,手指指了指南方。

    何意?

    “杨一清虽有大才,但与魏王利益根深蒂固,卫央怎么可能信任他;此人出身又和文人集团密切相关,卫央就算要用他也不可能实打实的用他。”老皇帝笑道,“更何况,杨一清整理东南,可他家乡在什么地方?”

    云南!

    汪直振奋道“不错,不错,杨一清祖籍云南又在东南做事,如今东南倭寇要尽快解决,云南又进行针对交趾的修路行动……”

    “不对,你说的也不十分准确。”老皇帝从桌子上拿起一道密折,这是忠顺王递交来的,“朕原本也打算对西南土司动手,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干扰着国朝对西南的控制,民只知土司而不知朝廷,兵只知土司而不知皇帝,这是坚决不行的。但酒精要怎么做可就让朕为难了,你们看,这是西陲推演许多次的‘改土归流’,王兄将此事详细通报,可见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自己掌控西南,而是要把西南彻底化为国朝熟地,这可真是为国为民了。”

    汪直双手接过来仔细看,半晌赞叹道“先修路,通信息;商队进入,特产出来。而后教化民众削弱土司与……与各地督抚的权力,这的确是西军惯用的手段,不过花费太高。”

    老皇帝自信满满“这却不必怕,西军既然已经行动了那就没有收回来的必要,让他们先行动吧。到时候,杨一清这个坐镇东南的人,若是突然率军西进,哈,那热闹了可就。”

    而后又说道“故此,暂且不要惊动倭人,看他们还有什么举措。东南倭患,反倒能促成我海军水师大力发展;西南匪患,更利于我大明将那块生地转化为自己的自古以来的领土,而这一切总需要有人去做,混杂在商队里,策划地图,勾连诸王的倭人是一把好刀子,让他们先行,无妨!”

    倒不是老皇帝不担心出问题,而是他对西军太有信心如今。

    “更何况内有诸王争斗,外面还有正在形成的诸国联军,目前最要紧的还是先解决这个较大的麻烦,一鼓作气将盘绕头顶前年的敌人彻底解决,”老皇帝更在意这一点,甚至夸赞道,“王守仁的确有才能的很呐,到山海关这么些日子就已经将鞑靼人蔓延到彼的部落逼着修筑城池,此人与朝臣们的确不同,他是能够准确执行西军利国利民的计划为朝廷分忧的。”

    可老皇帝怎么也没想到,倭人使节此来竟不只是为他们的商队间谍打掩护。

    次日,杨一清在城外求见,等召唤的时候,心中再一次算了一遍东南倭患的解决难题,根据卫央的策略,他筹划出三个不同的办法,正考虑如何能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手中要一些支持的时候,却听车轮声在靠近,回头一瞧当时心中来气。

    倭国使者来了,乘坐的是在西陲买的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有一个难关要解决,那就是叫做“传动装置”的精铁零部件儿。

    当今天下,除了西军的军械局有生产这种设备的能力再没有任何一家炼铁厂有这个能力。

    “倭国狭小,民众更贱价,正乱战之际,自然可以很快修出一条大路,这西陲的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优势更大,运用在军事上更稳定,运输量更多,倭人只怕也眼馋得很,”杨一清轻轻拂袖,“故此,这马车里早已换上了传统的车轴,真正的轴承与传动只怕早已被他们送回倭国了,这人小鬼大的倭奴,当真是蛇行鼠性至极。”

    话虽如此,可杨一清的警惕却提高到了仅次于对西军的程度。

    “他们来干什么?”杨一清瞥了一眼那马车,心中警惕更浓了,“西军生产的马车很难破坏掉之后再还原如初,如今……这倭人,能工巧匠可真多。”

    可转念一想杨一清又觉着不对了。

    倭人怎么可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底下把工匠转移过来学技术?

    这可是军情司盯得很紧的事情,西陲对外国的拘束封锁那真不是开玩笑的,想进来学技术,你得学成了留在大明朝,否则别说靠近,就是要进到大明的土地上都极其不可能。

    那是真见一个杀一个,这方面西军是真不会客气。

    “难道是他们在大明找到了能工巧匠,或者……”杨一清不寒而栗。

    若真是这样,那倭人这次要的可就不一般了!

    。